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议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浅议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0 01:48:20
浅议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时间:2022-11-10 01:48:20     小编:

摘 要: 在思想政治课中应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在此基础上,再施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强化教育效果,提高思想政治课工作的实效性。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至关重要。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调查数据分析

2.学生的创造性发展。调查显示,有30%的学生想要发明创新意识得到认可。有20%的学生情感得到关怀和理解。这说明我们要让学生有机会,并且是在大力的鼓励支持条件下进行创新。积极性得到提高,乐于并喜爱从事于创新工作,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一股创新风气将会在社会中盛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创造性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应对。

3.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调查显示,有40%的学生刚进入大学存在孤单、焦虑、抑郁的情绪。有10%的学生甚至会和室友之间产生不愉快。这说明心理疏导的关键性,学生可以采取自我排解或积极与辅导员进行沟通,用心理疏导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与学生单独进行一次谈心活动,激励学生坚强、学会独立等方式,使心理问题得到疏通,从而以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现实。加强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缺失的原因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保证。调查中发现,教师和学生同时都是教育的主体,但实际上在思想政治课中,我们只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教师作为主体,由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完全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主体地位。这种做法,总是感觉很累,效果不好,事倍功半,学生的思想开始不积极,自尊心、自信心会受到伤害。

2.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发展。随着现实生活的不断变化,思想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在变化,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应不断变化。过去教育水平比较低,有了“一刀切”“一锅煮”的教育现象。但是在教育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个性十足,以前的教育手段与今日的教育水平大相径庭,今天的教育手段必须具有针对性,因材施教,重视心理疏导,才能增强教育实效性。

3.人文关怀的流失。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重视理论知识教育人,重视工作本身,而轻视关怀人。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能从学生所想出发,没有贴近学生生活,效果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出席率和场面热烈程度,表面上看效果不错,但实际效果不佳。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没有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措施

1.关注学生心态,优化学生人格。学校思想政治课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以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想法、关心学生需要、重视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对学生性格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逐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减压,例如,我在政治课堂中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谈心活动,使得教师与学生有情感上的共鸣,切实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学习、生活的问题,使学生心理得到疏导,提高耐挫力和应变力。这样学生对政治课中的知识理解透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营造优美的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疏导。优美、舒心的自然环境和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本身,就能够对人产生心理疏导作用。净化校园内部环境,抵制社会不良影响,努力纠正人际关系中的不良倾向,营造尊师爱友的氛围。发扬民主精神,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例如,我给辅导员建议,在班级干部的选举、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地发表见解和主张,争取大家的认同。这样,大家在心理上得到平衡,形成干净、祥和、民主、公开、和谐的班集体。

3.关注学生心理特点,切实感受到温暖。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独有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课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过程中,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切身需求,运用心理学方法,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让学生在政治课中也能切实感受到温暖。我们在政治课中,就应该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努力给学生做好服务工作,这样才能强化政治课的服务意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教育针对性。

4.提前进行心理干预,做好心理疏导。思想政治课更多的是强调其政治功能,忽视教育客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如果能在政治课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受教育者个体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导,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能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心理疏导尤为重要。政治课堂中要把握学生的共性心理需求,区别个性心理特征。坚持提前介入、因势利导、因人施教,用学生心理上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辅导,努力帮助学生自觉保持卫生、健康、平衡的心态。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顾问,适时对学生进行专题辅导。我在课后,尤其关注学生生病住院、家庭出现困难、学习出现差错、同学间有了分歧、有错误苗头和感情危机等关键时刻,提前介入,及时谈心,进行心理评估和辅导。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预防为主,及时治疗,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5.围绕形势任务,提高学生抵御风险的心理素质。当今社会,抵御风险的心理素质不高,尤其是广大学生朋友,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增强学生抵御风险的能力,让学生从心理上战胜困难。如当汶川、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国家立即组织心理咨询师到举办灾后心理辅导讲座,为灾区的学生送去心灵慰藉,减轻他们的精神创伤。我在政治课中经常渗透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感受,逐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建议学生多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具备抵御风险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

6.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学校生活。学生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学生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实际上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当今时代,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学生的热切愿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起到帮助学生舒缓心情、调整心态、滋养心灵的“润滑剂”和“减压阀”的作用。面对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应积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载体。我们要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创建共建活动、评先创优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生动反映家庭亲情、人际友情、社会真情,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交流情感、锻炼能力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放松心情、发挥才能、陶冶情操。在为学校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感受人文关怀、增强积极情感体验。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至关重要,思想政治课应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在此基础上,再施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强化教育效果,提高思想政治课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2]李颖.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人文关怀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学报,2008.3.

[3]何贵英.论和谐社会视域下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的路径选择[J].首都师范大学学院学报,2008.3.

[4]李二军.论思想政治课的人文关怀及实现[J].山西大学学院学报,2008.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