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劳技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劳技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6 12:00:44
劳技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时间:2015-09-16 12:00:44     小编: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将德育放在首位,而学科教学对德育教育起着主渠道的作用。劳技课教学既有知识性、又有实践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作为劳技教师,要充分发挥劳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年轻一代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劳技课 课堂教学 德育 渗透

新课程标准将德育放在首位。教育部近日部署了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为了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改进中小学德育的关键载体,强调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而劳技课教学既有知识性、又有实践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它是通过劳动实践环节,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并且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达到受教育的目的。所以作为劳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德育渗透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劳技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年轻一代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注重身体力行,改变学生德育理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育不仅是言传,而且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需要我们教师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劳动教育更是注重在引导和示范,“亲其师信其道”,老师不爱劳动,学生很难接受到爱劳动的教育,所谓“己不正,不能正人”。教师若不能率先垂范、树立楷模,即使你教育学生费尽心机,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说服力,学生往往对你的言谈充耳不闻,教育学生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身体力行,常常以自身的榜样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不经意地效仿中深受教育。

例如在教《蔬菜栽培》“施肥”一课时,为了达到肥效持久的目的,青菜的施肥实践中我使用了有机肥“人粪尿”。当学生们一闻到臭气熏天的人粪尿时,都一个个情不自禁地捏住了鼻子,跑得远远的。然而,我却无动于衷,直面那刺鼻的味道,用勺子把人粪尿浇向青菜,动作潇洒娴熟。老师这种不怕脏不怕累的壮举,使全体学生深深折服!他们重新凑上近前,学着老师的样子纷纷操作起来,使得这次实践课圆满结束。课后,有一位学生在日记里写到:“我以为老师只会动嘴说,让我们实践,没想到老师先示范给我们看,老师那种不怕脏不怕累的高尚品德,使我深受感动。这样的劳技课,我们学会了自己动手干活,也懂得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这简短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发挥劳技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必然渗透着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怕脏不怕累的实干精神和娴熟的劳动技术,以及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都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和感染。

二、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德育因素极为广泛,几乎每课都有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教师必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广泛收集素材,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但同时又必须注意可行性,必须考虑学生在心理上、生理上能够而且乐意接受教育。

例如在讲授“农作物的栽培”时,我适时联系到全国上下正在倡导的“光盘行动”,提倡学生按需打饭,吃多少打多少,尽量吃光饭菜,避免浪费,争做“光盘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使学生了解在我国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情况下,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人民的一滴滴汗水换来的,从而教育学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克服学生中存在的那种看不起农民的观点,从小养成不剩饭菜,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厉行勤俭节约,创建节约型校园。如今学生们就餐时吃多少打多少,学生们饭吃不完的现象几乎看不到了。

三、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当今社会,我们所做的工作越来越复杂,分工也越来越细,一项复杂的工作往往需要不同的部门一起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良好协作精神的团队,一个拥有较强合作意识的群体,才有可能开创成功的事业。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劳技课堂教学中,就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树立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及早认识个人在集体中的正确地位,懂得在集体中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优势互补,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

例如在教学“制作空气动力车模”时,虽然课本上有图示和文字说明,现场有教师的讲解,但是这样一件物品,一个人很难制作完成。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一起研究、讨论怎么制作,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小组分工合作,有学生钉钉子,有学生帮忙扶住,使木板不移动。一辆车模,是小组全体成员的劳动成果,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四、开展多元评价,加强学生审美意识

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分数,严重挫伤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形成厌学的情绪,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出现偏差,继而形成“差生”。而劳技课是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亲历、亲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性,这就要求评价要多元化,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方式方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变化来判断学生的好坏,促进学生协调发展。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展示,通过师生共同评价教与学双方的成败,使学生的劳技作品更趋完美,让他们获得美的体验和感悟,审美意识得到加强。

例如《制作水果拼盘》的教学,有的同学材料准备得比较充分,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水果;有的同学作为组长对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有的同学善于出谋划策,使制作的水果拼盘与众不同;有的同学虽然制作得不怎么样,可其在完成后,桌面的卫生工作搞得干干净净。当学生的拼盘完成后,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展示欣赏,在品头论足中,让学生明白,水果拼盘要制作得好,其颜色、品种的搭配、造型的设计都要符合审美情趣。一节课终了,我还让同学拿着作品进行摄影留念,把优秀拼盘永久珍藏了起来。

五、打破思维惯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指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启发学生自觉的进行新旧知识联系,找到知识之间的连接点,打破思维惯性,采用“从仿到变促创新”,让创新的学习气氛充满整个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缝制小布袋》一课时,我并没有千篇一律地让学生依照一种样子做,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于是有的同学给小布袋镶上了美丽的花边,有的同学把小布袋做成了简单的几何形状,有的同学给小布袋做了一个小内袋,还有的同学给小布袋贴上了可爱的卡通。学生做出来的布袋有大有小,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点,都有可取之处。这样,学生通过想象,创造出了比范例更实用、更美观的布袋。我建议学生把心爱的小布袋送给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或者亲人,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学科教学对德育教育起着主渠道的作用,在劳技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找到德育功能的渗透点,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充分发挥劳动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在“润”字上下功夫,像春风化雨那样点滴入土,滋润万物,把德育的精华与甘露像“输液”一样,滴滴注入学生的肌体,把好的道德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劳技课堂教学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提升,从而使其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最终成为既有优秀的品质,又有渊博的知识,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2] 张雅静. 小议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速读(中旬),2014(07).

[3] 施致良. 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N]. 中国教育报,2014-04-16

(1).

[5] 徐长发. 谈谈劳动技术课的德育功能[J]. 中国德商,2008

(11):3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