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预留自由空间,构建灵动课堂

预留自由空间,构建灵动课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5 00:14:00
预留自由空间,构建灵动课堂
时间:2023-02-05 00:14:00     小编:

摘 要:初中数学不仅在内容上不断提升,而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灵活应用的学习技能。因此,给学生预留充裕的自由空间,来构建灵动课堂,对于充分融化课堂新知十分重要。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工作实践,从初中数学如何更好地预留自由空间,构建灵动的课堂入手,提出了几点可供大家借鉴之处。

关键词:初中数学 预留空间 灵动课堂

目前,初中数学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中要充分预留学生活动与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自由、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索与创新,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预设课前空间,铺设自主预习

新课程下,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入课堂,再进行重点的课程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见,预设课前自由空间,铺设自主预习十分有效。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预留课前预习的空间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先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教师在有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讲解,构筑灵活的课堂教程。下面笔者讲几点有效措施:首先,布置学生预习内容并做好预习笔记,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其次,课前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教师重视这些问题并在授课时重点讲解。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学生首先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不懂的地方做记号,然后在课前有疑问时提出问题:①具体方程中“元”有条件吗?②什么条件才能满足未知量“二次”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未知数称为元,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就是方程次数,“a≠0”是方程确保“二次”的要求。教师通过这种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听到他们原先不懂的地方时会恍然大悟,加深记忆。

教师通过课前预留自由预习的空间,构建课堂中有问题就提出的灵动课堂,这种有针对、有重点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符合目前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心理,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创设自由空间,构建趣味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打破传统一味灌输式的枯燥教学,创设自由空间,构建趣味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态情况,创新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灵活掌握解题技巧。例如,在“圆的周长”学习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和游戏来完成教学。首先,笔者在课前准备周长相等的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的卡片,先不告诉学生这些几何图形周长相等,让学生观察回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有的回答正方形,有的回答圆形,有的回答等边三角形,这些回答都是基于他们的视觉冲击。其次,接着提问,为什么呢?依据是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并指出正确答案,在这三个周长相等的几何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并给出科学解答的依据。这道题是笔者精心设计的,周长是已知数,根据周长公式解出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r为半径)、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a为边长)、等边三角形的面积S=ah/2(a为三角形的底,h为三角形对应底边上的高),分别代入公式,答案即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

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创设自由空间,精心设计的提问和活动,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构筑了灵活多样的数学课堂。

三、围合有效空间,营造宽松氛围

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要想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就必须围合有效的教学空间,构建宽松愉悦的氛围。例如,在“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中,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风车、节日摆设对称的花坛、游戏场的圆形转盘、某些标志等,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将其转化为模型中对应的几何图形,以图片的形式显示出来,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同时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学生学习知识会更高效;最后,总结出中心对称图形的科学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若旋转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叫作中心对称图形。这样,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完成了本次教学任务。

以上创新的教学方式,虽然是在宽松的氛围下完成的,但是教师却围绕教材任务精心设计了环节,围合着自由有效的学习空间,创设了愉悦的课堂。

四、打造自由空间,整合活跃思维

初中数学知识要求学生扎实基础、灵活应用,能够做到学以致用,那么教师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活跃了思维整合技能,为构造创新教学,促进有效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教学,教师在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全力打造自由空间,通过提问、活动等环节递进教材目标,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五、拓展创新空间,发展灵动课堂

新形式初中数学的教学,在学习系统知识的同时,发挥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预留拓展创新的空间,鼓舞学生开拓进取,通过思索、分析、对比的方式构建灵动课堂。

拓展创新是在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定义、理论的同时,多角度创新空间,笔者结合实践教学将几点有效的创新教学方式列举借鉴。例如,在“圆柱体”的学习应用中,首先在黑板上画出圆柱体,分别标注上底、下底、底面半径、圆柱高,结合图象进行讲解;然后给予学生拓展空间,让他们想象这个圆柱是怎么形成的呢?有的同学说是圆形沿着中心向上移动得到,有的同学说是长方形沿一边旋转而成,可见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于是,笔者以动态展示的情景,展现圆柱体的形成过程,证明这两种方式都是正确的,再在形成的圆柱体上标注母线、中心轴的概念,圆柱体侧面上任意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线段都是母线,上下两个圆的中心连线是中心轴。可见,教师打破一味灌输的教学,给学生预留自由拓展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自行找到正确的答案,同时也创新了数学课堂。

新课标下,预留拓展创新空间,是适应学生发展个性、自主创新的趋势。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开拓空间可以以课前预习、教学中预留、课后发展的模式,拓展创新课堂,发展灵动课堂。

初中数学,学生已经能够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要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预留自由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上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自由空间,围合有效空间,提升拓展创新空间等方面,为适应新教材趋势进行的空间预留探究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开拓思路,构建灵动课堂。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