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五课”教研后,职业教育应聚焦教师课程实施能力?鄢

“五课”教研后,职业教育应聚焦教师课程实施能力?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8 01:51:52
“五课”教研后,职业教育应聚焦教师课程实施能力?鄢
时间:2023-08-08 01:51:52     小编:

摘要:“五课”教研活动旨在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其作用不仅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还可在更深层面上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它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课程意识,提高教学能力,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外部压力与内在驱动力。“五课”教研后职业教育仍应聚焦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五课”教研;课程实施能力

2005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全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课程体系确立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随之进入课程实施阶段。

显然,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对于基层学校与教师而言应落实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因此在“十二五”即将结束之际,回顾五年来“五课”教研工作可得出结论:“五课”教研工作适应了不断推进的课程改革要求,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推动了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与发展。由此可见,市一级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工作重心理应聚焦在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上。

一、影响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教师自身的影响因素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好的教师就会有好的课堂,教师的内在素质的培养是提升课程实施能力的基础。教师自身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从理念、知识和思维等三方面考察。

1.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其对教书育人这一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内容为主,包括对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认识,以及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仅影响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还影响着课程本身的教学方法选择和具体的教学行为。具备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追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注重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完善,常常将新的理念和新的方式运用于教学当中,以促进课程实施能力的发展。教学理念相对陈旧的教师,其教学方式改革和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容易墨守成规,提升自身课程实施能力的内在推动力不足,课程改革多属于外力强制的结果。比较而言,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差异,他们课程实施的最终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以个人发展需要促进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是影响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最重要的内在因素。

2.知识结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实施能力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要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就需要丰富教师对于课程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设计等方面知识的储备总量,优化储备结构。相关知识储备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师,有能力在课程改革中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变为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教学,而是更注重学生思维的活跃、情感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能够通过标准化考试而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操作技能等只是他们学习所得的冰山一角,而更为宽广的是那些没有浮出水面的坚冰。所以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具有自我更新特性,就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其中引导学生试误、创新、迁移。

3.思维模式。思维模式主要指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的总结和反映的模式。主要包括分析和综合教育教学知识,比较和区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抽象和概括适用于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将课程实施的内容和行为具体化和系统化等活动模式。虽然说思维模式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针对学生在学习各种不同学科知识或技能时的具体情况,贴近学生的思维模式是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思维模式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二)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

1.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在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课程实施能力提升方面,学校提供了物质、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教师是否重视提升课程实施能力与学校办学氛围息息相关。一方面,学校重视课程改革和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可为教师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提供外在力量。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和课程改革的学校,在日常教学运行中就会积极引导教师发展,就会对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促进教师积累教学知识,完善教学设计,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校先进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育理念能促进理念相对落后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学校课程改革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教师的行为,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完善和研究教学方法,从而有利于造成集聚效应,营造主动分析、主动探讨课程实施能力发展的良好氛围。最后,学校提供充足的课程实施实践条件可为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与课程实践活动的开展紧密联系。学校为提升课程实施能力而开展的实践活动越频繁,重视程度越高,越能促进教师个体的教学研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