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如何全面把握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如何全面把握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8 00:08:19
如何全面把握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间:2023-04-08 00:08:19     小编:

摘要:高三复习阶段,要尽可能运用各种方法对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专题知识进行整合,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中的重点知识,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

【分类号】G634.5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国家对外政策。它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联系密切,具有极强的时代感,既是历年高考,也是未来高考的重点命题内容之一。

一、科学评价“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就把我国的外交方针概括为“一边倒”。从当时背景看,二战后国际形势的突出特征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的包围、外交上的不承认政策,想把新中国政权扼杀于摇篮之中。加上新中国成立前连续的战争,工农业生产接近崩溃的边缘,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力量。新中国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的选择。从内容看,它与独立自主的提法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从结果看,“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很有必要。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领域最突出的成就。它对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起了重要的作用。当然,从长远看,“一边倒”不利于新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普遍交往,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新中国与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二十多年的隔绝与对抗,使中国错过了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二、全面把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五大特性

通过朝鲜战争新中国领导人也认识到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并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于是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并进行修改的“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科学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

2、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3、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发展的原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族精神;它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平等性:强调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之间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5、进步性: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从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三、正确认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70年代初中美之间能实现关系正常化。从美方来看,美国在实行二十多年“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此外,美国特别感到苏联已成为其“非常强大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所以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方来看,当时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美国在亚洲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已不构成对中国的直接威胁。在此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也有重要作用。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后盾,共同的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的相悖则是国家间冲突的根源,据此要明确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美双方的共同愿望,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是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

四、深入剖析新时期不结盟外交政策

不结盟政策是指不同任何大国结盟和搞战略关系,也不联合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而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改善、发展关系,同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军备竞赛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从这当时形势看,苏联不断向外扩张,战线过长,特别是陷入阿富汗战争后,内外矛盾加深,国力有所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国内外处境有所改善。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邓小平对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毅然决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他指出搞好改革和开放,在国内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根据这个情况提出不结盟对外政策”。对于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不受一时一事所左右,而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政策。当然,不结盟不等于不关心国际事务,在反对霸权主义的同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继续同世界各国改善、发展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在国际舞台上伸张正义,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主要参考书

① 朱汉国 主编《历史必修第一册》 人民出版社,2011.6

② 肖德好 主编《全品高考复习方案.历史》 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

③ 李恒秀 主编 《3年高考2年模拟》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