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课堂提问透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从课堂提问透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23:16:09
从课堂提问透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时间:2023-08-06 23:16:09     小编: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问”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帮助或促进学生的思维。本文针对一节公开课课堂提问的分析,探讨通过课堂提问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提问 学生主体 问题分析 策略探讨

在一次教研会上,笔者听了基础模块上册《指数函数应用举例》一节课,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用指数函数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与步骤。为此,执教老师借助一个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运用指数函数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在这个问题的教学中,执教教师花了14分钟,用了48次课堂提问,提问方式单一,问题思维含量低,教师理答也缺少个体关注。教师的课堂提问虽然营造了一个热闹的课堂氛围,但这种热闹的师生互动折射出的却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一、问题分析

1.任务观点充斥着整个教学过程

2.任务观点下的课堂提问折射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二、思考与建议

1.如何在问题设计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使课堂上教师的“问”帮助或促进学生思考,让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问题设计是前提。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题设计上得以体现呢?

(1)控制提问数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一堂课,如果提问数量过多,那么只能让课堂问答留于形式,这固然也能营造出一种热闹的课堂氛围,但这种表面的热闹却牺牲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适当控制提问数量,除了可以适量减少低认知水平的提问外,还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将低认知水平的提问整合转变为中、高低认知水平的课堂提问。如:一些操作性强的内容,完全没必要通过频繁设问进行,可以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得以解决,还可以制订学生自学菜单让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如本节课,可通过设计表格引导学生探究(如下表),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2)提高问题质量可以开发学生思维潜能。好的课堂提问除了适量外,还应是有较强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集趣味性与启发性于一体的。要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提问,首先要理解教材,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问题,哪些是拓展性问题,哪些是探究性问题,并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其次要了解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及学习中有可能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才能把握问题的难度,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提问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如本节课,增长率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是什么”让学生进行解释即可;利用增长率表示几个月后单子的件数是拓展性问题,可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可让学生先尝试,再展示思维;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追问x个月后与单子的件数y的关系,这样,可以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运用函数关系式解决生活问题及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则有必要让学生进行探究。

(3)加强反思可以不断提升课堂提问艺术。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课后对整个课堂提问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总结得失与成败,能逐步完善课堂提问的教学艺术。

2.如何在教师理答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崔允t教授认为,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教学行为。恰当的教师理答不但可以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还能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1)多探问少转问是对学生的尊重。探问和转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教学行为。面对中职学生,教师理答要关心的不只是知识的落实与否,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否满足;教师理答要关心的不只是学生参与的行为,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面对中职数学课堂中,学生经常出现的肤浅、粗糙、片面甚至错误的应答,教师应该怎么办?本节课大多时候采用的是转问。笔者认为,当学生应答时出现了问题,如果老师立即转问其他学生或全班学生,那么传递给这位学生的是否定,让他得到的是再次失败的情感体验,我想这样的理答是无视学生的存在。我们何不试着多采用探问的方式,改变提问的角度即改变思维的方向或方式进行提问,或者将原来的问题化解为几个小问题,降低思维的坡度,让它更接近这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尝试着让他回答,如果再不行,再采用转问的方式。这样,我们就给学生创造了再次回答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这样的理答是对学生个性关注的理答,是一种人文的体现,才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