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分析论证方法 品味表达作用

分析论证方法 品味表达作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05 00:02:29
分析论证方法 品味表达作用
时间:2023-07-05 00:02:29     小编:

【常考题型】

一、辨析论证方法

解题策略:

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是指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举例论证是指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对比论证是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引用论证是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根据论证方法的这些特征就可以加以辨析。

二、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例2 文章第⑧段中为什么要引用莎士比亚的话?(2014年江苏苏州卷)

解题策略:

解答这类试题需要了解论证方法的基本作用,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回答即可。常见的答题模式如下:①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④使用了对(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⑤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三、任选一种方法分析其作用

例3 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加以分析。(2014年四川达州卷)

解题策略:

根据上面两种形式中提供的方法和模式,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即可。

【阅读闯关一】

下点笨功夫

文/沐 沂

“不说别的,现在这个时代,愿意在农村住上一年的孩子,又有几个?”《乡村里的中国》导演焦波说。他带着三个“90后”和两个“80后”组成的“零经验”团队,在一个村子里跟拍了373天,“熬”出一部“夺龙标”的纪录片。

成功有万千法门,他们进了一道窄门,走了一条慢路,下的是笨功夫。在技巧花样翻新、捷径奇货可居的世态里,年轻人能甘行此道,的确不寻常。

身边不难看到“发足狂奔”的人。做学问者,以时髦为宗,以速成为要,“冷板凳”是坐不得的,借助信息技术,炮制应景文章,博取一时浮名;做实业者,不讲积累,不论抱负,寻思的是找靠山、走捷径、赚快钱,泡沫不破只管吹。多少人口念快字诀,身登青云梯;成名要趁早,发家恨太晚。春风得意马蹄疾也就罢了,一旦不能成其所愿,则自怨自艾乃至怨天尤人,顿觉人生灰暗,社会不公云云。

时代这么快,慢了怎么行?道理似乎讲得通,但却忽略了一个常识:走得多远与行走的速度并不必然相关。而且世上的很多事情,与快字往往背道而驰。就拿焦波和他的学生们来说,正是因为慢,才暗合了乡土的内在节奏,共振出惊心动魄的力量;也与文化产业慢工出细活的特点合辙,得以出此精品。又如做企业,有精雕细刻、用心经营,让时间在招牌面前失效的百年老店;也有一夜暴大,却终毁于一旦的流星企业,“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快则快了,却走出条覆亡的不归路,给世人看了场戏而已。

人生也不是一快解千忧。有句文艺范儿的口号:“慢慢走,欣赏啊!”大概是要提醒人们别只顾着赶路,要看看路边的风景。道理很正,但不够通透。细细一想,人生不是跑步比赛,绝非“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路数。一条人生路,万千岔路口,人生精彩处,恰在于未知。走得太快,不知要错过多少精彩,丢失多少种可能。不是吗?年老者大都有一种人生经验,当回首往事,发现很少有人能在年轻时的生涯规划中规划一切,且正是途中的峰回路转,让人生变得荡气回肠。所以,人生有那么多不确定性,急什么?

最难的是慢慢下点笨功夫。趋利避害、避重就轻不算可耻,但做到肯下笨功夫,得有点情怀,怀着点敬畏心,不对付事儿。工作生活中很多事其实是可以绕着走的,保证走得漂亮走得快,很多时候还走得顺当;也有人冒着傻气、透着憨劲,迎着困难上,死磕硬打,这么走很难走得快,姿势肯定漂亮不了。但这后一种人,才是社会的脊梁,能负重前行的脊梁。让这样的人不吃亏,得实惠,事业才有希望。

有句话说的好,好东西是聪明人下笨功夫做出来的。小到个人人生,大到家国天下,都需要“好东西”,让我们一起下点笨功夫吧。

(选自2014年4月1日《 人民日报 》)

1.文章开头列举焦波团队“熬”出一部“夺龙标”的纪录片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为什么要引用“慢慢走,欣赏啊!”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画线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闯关二】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文/詹 勇

①暮春,子夜,北京一角。毗邻王府井大街、24小时营业的三联韬奋书店内,依然灯火通明。几张书桌,数盏灯光,秒针“滴答”有声,手指划过书页,颇有“夜深还照读书窗”的意境。一位学者感慨,“不打烊”书店的灯光,在城市夜空中格外明亮,它是对阅读价值的一种守望。

④吹去一堆堆泛黄书籍上的灰尘,“忙”与“累”也有另一番场景。一些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烟酒味,毫无书卷气;不少人心为物役,铁了心做“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些地方的“读书无用论”则夺下了孩子手里的课本。从社会层面看,将人与读书世界隔离开来的,往往是浮躁之气、功利之心。这种病象,也侵袭到阅读内部。不少书店和书市,唱主角的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能长精神,还要长“疾瘤”。

⑤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人更是警告:当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了,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话,那你就已经堕落了。有研究表明,爱阅读的人常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阅读的人往往想法简单、语言贫乏,甚至细胞的分裂都比前者要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用知识祛除心中的黑暗,我们才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为人处世,涵养社会的底气和定力。因而,图书馆排队借书的队伍长了,信谣抢盐的人就会少些;平时科普工作深入细致了,市民们面对PX项目的心态就会平和些。

⑥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⑦“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学子们的呼喊曾经震撼世界。今天,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的书桌”的问题。不同的是,它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

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在第②段引用一系列的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