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一次园本教研观摩的始与末

一次园本教研观摩的始与末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6 18:30:01
一次园本教研观摩的始与末
时间:2015-09-16 18:30:01     小编:

一、始――遭遇尴尬

为展示园本教研活动的成果,全市将在我园召开园本教研活动研讨会。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市教研部门先期组织部分专家到我园进行活动调研。幼儿园安排教师执教一节数学活动“数桔瓣”。这是在午点分发桔子时,幼儿争论大桔子与小桔子的瓣数谁多谁少,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设计的一节“数桔瓣”数学活动课。这节课幼儿通过交流――猜想大桔子、小桔子的瓣数谁多谁少;验证――学会记录大小桔子瓣数量并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说实在的,这节课上得非常好,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听完课后,按照惯例请专家领导进行点评,以便使专家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对话,这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最好的引领。但这一次专家却“谦虚”地说,我们今天评课活动只听不评,请教师们自己进行园本研讨,为全市园本教研观摩活动提供范例。听到这我恍然大悟,这一次教研活动是让老师自己真研真讨,“亮自己的本事”,目的是通过检查各园教研活动,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自己在欣赏领导的举措同时,心里也在咚咚敲鼓,老师们从未面对着专家领导开展研讨活动呀!果不其然,研讨活动中老师们面面相觑,支支吾吾,研讨发言不尽人意。园本研讨活动的尴尬使我不得不思考,常态的教研活动流于了形式,大家集中教研只是集中了人,而没有集中思想,更谈不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不能在交流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思想和智慧的共享。由此可见,面对领导和专家进行园本研讨是我园教师的软肋,必须进行有效指导、有效训练,才能更好地迎接全市园本教研活动的观摩。

二、备――开启教研

由此反思以往的园本教研,虽然是幼儿园保教常规活动,但研讨活动中教师参与状况却不尽人意。因同事间的微妙关系,大家在发言中冠冕堂皇的恭维话多;有的想说而表达不到位;有的说也是褒奖多,对发现的问题避而不谈;有的一声不响,不愿发表任何见解,使教研活动缺乏了实效性、针对性,没有达到教学研究教学相长的真正目的。怎样让教师在反思研讨中会说、能说、敢说、愿意说呢?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和尝试。

(一)先备后说――未雨绸缪前反思

在听课研讨前,把执教教师教学设计印发给大家,要求教师听课前先对观摩活动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思考,然后自己也设计活动方案,也就是假如我来执教应怎样设计,这样每个教师在认真备课、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构思教学活动过程的各环节。在设计活动时,引导教师与执教教师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思考,她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优势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这种同课异构式的备课,引发了教师们的活动预设冲突,使执教者与参与研讨的教师思维发生碰撞,产生了思维火花。例如以设计“数桔瓣”教学活动为例,执教教师将教学环节设计为在点数桔瓣的过程中让幼儿探究多种点数桔瓣的方法:“你是怎样数的?”“我是两个两个数的”“我是三个一组数的”等等,然后将每个小组的结果统计。幼儿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大桔子与小桔子的桔瓣关系,即大桔子的瓣数不一定多,小桔子的瓣数不一定少。此环节探究点是引导幼儿多种方式的点数。而另一教师则设计让幼儿通过点数大桔子和小桔子,发现谁的桔瓣多和少,探究点是用什么办法发现的,幼儿通过摆一摆大小桔子的瓣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大桔子和小桔子瓣数的多少。不同的活动设计会引发教师的思考,这样大家在研讨交流中就有话可说了。

(二)观后再说――跟进实践中反思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都十分注重观摩活动的成败,注重其他教师的评价。针对教师的这种心理,在组织研讨活动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对教师个人的“甄别优劣”的评价,引导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等方面,即听课观课听什么,看什么,让教师从不同的维度去观察课,给教师分配观察的任务,如有的教师关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包括提问次数、问题的有效性、提问是否引发幼儿的争辩、幼儿思维参与与否;有的则关注教师的问题回应,回应幼儿是否机械、重复、有无总结提升;有的教师关注活动目标达成度,有的教师关注活动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如何突破,活动内容是否遵从幼儿已知经验等等。这样的观课分工,使大家不再关注对执教者的个人评价,而是真正关注活动过程,减少了负效应,增强了正效应,既消除了教师们的顾虑与心理负担,也增强了目标性和针对性。

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教师,群策群力,教研活动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先备后说、观后再说、观后分工使教师有话可说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教师不敢说,发言交流的条理性差。如何引领教师敢于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促进教师个人的思考能力呢?我从下面几方面入手:第一,对于同一节课、同一个问题、同一种现象,不同教师的认识显然是不一样的。为使研讨活动由点及面,纲举目张,在研讨前,我给每一位教师提出明确的说点,即教师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观察点和关注点,不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可以按照观课的分工,确立好发言内容,如重难点的把握与突破、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师幼互动的次数等,还可以从课程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作为发言的切入点,认真观察与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第二,为使研讨交流中教师发言有理论依据,还要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学习,让教师研讨前查阅学习教育理论或其他文献资料,同时结合讨论内容,提出思考的问题,教师带着问题去自学、去实践,然后再集体讨论、交流、学习,这样教师就学会如何学习,做好研讨准备了。第三,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进行对比差异,把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写成书面发言提纲,以备在研讨交流中使用。如在“数桔瓣”教学研讨中,一位教师从课题选材的角度谈起,认为执教教师关注幼儿生活,在午点幼儿吃桔子时,由孩子们猜想大桔子的瓣数多还是小桔子瓣数多,由孩子们的争论使教师及时捕捉筛选并生成数学活动“数桔瓣”。在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蕴藏着教育资源契机,给自己很大的启发和震撼,以后自己也要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积极探索。

(三)经验总结――聚智聚力后反思

研究,重在思考。学而不思,永远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不会在分析别人之长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借鉴,最终没有多大的提高。园本教研教师会说还不是终极目标,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悟到的还要记录下来,也就是将研讨后的收获与思考或建议写出来,形成教育经验总结,运用到实际保教活动中。反思习惯需要培养,教师反思不只表现在教研活动,更要表现在日常保教工作的经验上,只有对他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案例进行正确地评判、分析、比较和归纳,作出正确地选择与深入地剖析,才能真正促进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提高教研水平。以这次园本教研活动为契机,我们趁热打铁,在平时探讨中抓住时机,捕捉诱因,不断质疑,以疑促思,以思促行,注重实践和思考,以实践作为教师学习、理解、运用教育理论的基础,引导教师以自身的体验去感悟教育理论的内涵,建立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联系,并在思考中进行内化,在思考中创造性地运用理论,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研究中主动的人、自主的人和有创建的人。

三、末――破茧成蝶

两个月后,全市园本教研活动如期在我园召开。专家、领导、教师济济一堂。首先是执教教师的公开课“数桔瓣”,然后是园本研讨交流。面对专家、领导和教师们,我园教师和起始的表现不一样了,既积极又活跃,研讨交流从容应对,每个人的发言都很实在、很中肯,大家没有照本宣科,都是有感而发,自由表达。通过讨论和分析,大家对“数桔瓣”课堂教学进行了再一次地梳理,让活动中的每一个亮点在观摩者的脑海中更加清晰鲜活。有的教师的发言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剖析,思维活跃,语言丰富,引发大家争辩热烈;有的教师聚焦一个问题例举教学片段进行点评,鞭辟入里,条理清晰。教师从心里有话说不出,到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摩心声和所思所想。更加可贵的是,还能从其他教师的发言中生成新的问题抛给专家,专家与教师们互动交流,对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了深度探讨,展现了我园园本教研活动的草根性、常态性与全员性,实现了教学实践中集体智慧和个人特长的有机结合。在园本教育研究中对教师的转变成长,我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同时也深悟到:只要目标正确,指导到位,认真训练,老师就能成功。

王老师说,我一开始听“数橘瓣”这节课,认为数橘瓣还不容易吗?但参加研讨课后我却有了不同的收获。生活中不经意的细节,我们要善于捕捉,还要善于挖掘,在孩子活动中点亮细节。

李老师说,我以前总觉得自己不会评课,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和学习,我的评课水平有了很大地提高。

殷老师说,通过研讨活动,看到自己的不足,心里有话说不出,表达欠条理,自己还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

这次园本教研活动后,我发现园里教师的教研行为发生了悄悄的变化,大家在平时交流中,多了业务的交流,少了家长里短;多了上进心,少了应付,每位执教者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剖析自己的认识缺失都能源于实践,源于思考,心的启动迎来了曙光,园本教研原来可以如此自由、简洁、亮点不断。不妨尝试,让我们把园本教研作为教师的一种责任或一种工作方式来体验教师的幸福,展示教师的专业成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