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迁移让语文教学升华

迁移让语文教学升华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11-03 09:36:32
迁移让语文教学升华
时间:2015-11-03 09:36:32     小编:

摘 要: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知识的联系,孤立的、彼此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从教学目标来看,我们所期望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影响,学习的正迁移量越大,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境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

关键词:语文能力;迁移;升华;教学效果

语文学习,就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会迁移,无疑是一种良好语文教学习惯。何谓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人们常说,学校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如果说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是教学的最重要目标,那么,学习的迁移就是检验教学是否达到这个目标的最可靠的指标。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知识的联系,孤立的、彼此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从教学目标来看,我们所期望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影响(正迁移),学习的正迁移量越大,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境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

一、为何要迁移

目前,语文教学仍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每上一篇课文,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把教材吃得烂熟,但同时也将教材掰开,咬碎嚼烂,简单地围绕教材知识内容加以处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接收知识,完全不懂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之间的联系,更遑论知识技能的运用。由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呈现出了两种弊端:

1、教――缺少发展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为了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着重于琐碎,局限于“一城一池”,未能从语文学科大局出发,从知识体系、教学能力、教学技能的角度加以拓展。教,只是简单地课程执行过程,缺乏挖掘开发的创造力;教也就只能停滞不前,没有朝前发展的潜力。

2、学――缺乏生成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不懂变通,知识联系近在咫尺,却不能捅破那薄薄的“窗户纸”。平时课内知识掌握烂熟,课外阅读却像云山雾罩一般,这样的情况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自身的感受体会,进而掌握方法、技能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迁移,它能够帮我们驱除以上弊病,让教学重新焕发生机。

二、迁移涉及的范围

它不只是体现在学生身上,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在教师身上;涉及到知识体系的问题,更包含了知识技能、方法的运用。

1、知识体系的迁移。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涉及范围极广,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语文知识体系的迁移无疑是学生和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方面。

2、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语文,毫无疑问必须依靠课外的学习来充实课内的知识,而课外的学习往往就必须依靠课内知识的迁移来达到知识的运用升华。举个简单的例子,李密《陈情表》中“日薄西山”,屈原《离骚》中“芳不得薄兮”与成语“义薄云天”之间“薄”这个实词的词义就是完全相通的,完全可以借助课内知识的掌握向课外迁移,进而通过课外知识的积累,又反过来加深巩固课内知识的掌握。

3、学科间的迁移。俗话说得好,文史哲不分家。如何让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得到较好的结合,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知人论世”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要求学生通过了解一个时代的背景、一个作者的生平遭遇进而了解作品的内容、精神,并对作品内容进行客观辨证的分析。如果学生不能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没有相应的哲学基础,如何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掌握知识、技能?

4、知识技能的迁移。整合知识体系,运用相应的方法阅读、鉴赏、进行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一个目标。这就涉及到知识技能的迁移了。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两个模块,二者之间的联系就是迁移的纽带,如何让学生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坚定写作方法,在写作过程中明确阅读鉴赏的方法?

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散文、小说的教学无疑是常见的,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技能,并且能够针对相应知识技能分析它们的作用、优点,如修辞手法等;那么将阅读鉴赏的知识技能迁移到写作的过程中,无疑是对该知识技能运用能力的一种锻炼与坚定。

三、如何迁移

1、知识的积累无疑是迁移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迁移就只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没有积累的迁移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积累的迁移是不会有促进作用,没有积累的迁移是不会让语文能力得以升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吸收知识,整合知识体系,毫无疑问是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迁移的重要前提。迁移的基础是积累,但是如何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合理的迁移,前提就是拥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高中教材中《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等几篇文章放在一个单元里,作为文艺论述作品的单元让学生去品读。作为这一个单元的迁移,我们大可借助其中对诗歌鉴赏的方法展开一堂诗歌鉴赏课,更好的帮助学生去体会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同时提高学生在诗歌阅读鉴赏方面的能力。从这一个单元里发现迁移的“点”――文艺创作中空白(词、句中背后蕴涵的内容),那么就必须对各篇文章进行分析、整合、概括;惟有概括出篇章中蕴涵的内容,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为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做好准备,才能有效、合理地迁移并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3、联想与想象力的培养是迁移的关键。对所学知识和以往经验进行了高度的浓缩和概括,但在解决新问题时却不能让映象激活旧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准确的联想,也同样无法进行迁移。联想,是由此及彼的思考,这是一种使概念相接近的能力,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刘勰说:“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就是强调联想的重要性。

4、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构建迁移平台是迁移能力提高的必要手段。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引导者。想让这些主体能够较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为学生构建知识迁移平台,教师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挖掘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实践、技能与能力之间的契合点,设计拓展、探究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联想之中实现迁移的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为拓展、探究构建平台。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对语文教学有着极为关键的促进;图象、声音、动画等的使用对于“言有尽,意无穷”的文学文本再现,对情境教学都起到了很重要的帮助。

(3)创建多重的评价体系,引导、鼓励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迁移。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教师应本着人性化原则,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引发的思考、感悟,不能搞一言堂,学生触发迁移应注重引导、鼓励。

能力与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程改革的目标,只要我们坚定地进行迁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在知识体系中合理迁移,打破单元、学科的界限,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必将得到极大的升华!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