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6 00:34:23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3-04-26 00:34:23     小编:崔航

信息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尤其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从教育信息化及信息素养的内涵出发,针对性地探讨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绪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从互联网时代迈进信息化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之下,教育的理念、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理念――提倡“人文教育,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人和个性的发展;教育环境――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等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已经全面应用,并且在不断升级、更新,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也在研究、尝试,正在逐步融入。在相同的教育理念和环境中,学生的个人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在未来社会中,学生能否成为符合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自身的信息素养,即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完善自我的能力。换言之,在信息化时代,拥有充裕的信息而不会有效地加以利用,长期使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处于静止水平状态,这样的人将会被社会所淘汰。中学生处于人格形成时期,在此阶段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尤为重要。

二、教育信息化及信息素养的内涵

(一)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是指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的过程。根据信息化的定义可知,教育信息化是指由“黑板-粉笔式”的传统教学转向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教育。可以说,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信息化带给教育的一次强力冲击和深度改革。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大概包含两个方面:①信息技术在教育手段上的运用;②以培养信息化人才为教育目的。

(二)信息素养。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科斯基(Paul Zurkowski)最早将其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后来将其细化为“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和“知道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三个方面。时至今日,信息素养指在信息社会中从各种信息资源中获取、评价、选择、处理、加工、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完整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能力三个方面。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信息化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关键,强烈的信息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对信息需求的欲望,并对信息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感受力。要培养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信息的重要性。从古代的烽火台、八百里急报、飞鸽传书,到近代的电报、电话、BP机,再到现代的手机、计算机、互联网,以及e-mail、MSN、QQ、微博、微信等个人客户端,都昭示着信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性,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其实就是一部信息传播发展的简史,而且信息传播的速度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其次,意识的培养需要潜移默化,逐渐渗透。课堂上尽量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下通过构建网络校园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上传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自学课程和知识资源,设置课外练习习题库,平时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与教师的课下交流应多利用个人网络客户端。如此,通过信息硬、软件的建设,使其感觉生活、学习于信息当中,而且信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可以提供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最终形成强烈的信息意识。

(二)通过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首先,搭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学离不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建设的内容包括网络架设、计算机配备、局域网组建、多媒体教室搭建等硬件设施,以及承载教育信息资源的软件建设,如教学所用视频、MP3等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信息化教学规范和考核标准的制定与出台,及信息化所需的电脑软件和手机App的安装等。通过软、硬件的结合,打破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营造出动态化、形象化、结构化、系列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其次,建立信息化教师队伍。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内容仅限于书本和课程,将考试作为唯一的目标,将升学作为最终的目的,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信息化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自身首先必须与时俱进,转换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当作教学的重点和内涵,使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转变理念的基础上,其次,教师应该学会并熟练操作现代化教学设备,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目标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信息化设备。环境的感染和教师的引导势必会导向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以迎合信息化教学,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增强自身的信息能力。

四、结论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培养和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有二:①使学生养成自身特有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式;②使课堂教学呈现网络化、开放式的特征。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全球成为一个网络资源整体,教育亦没有了时空的界限。在此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他们运用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从开放、浩瀚的互联网学习资源中轻易而举地、有选择性地汲取适合自身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养分”,让学习更加高效和充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单有“正能量”信息,也充斥着各种糟粕。在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和能力的同时,教师应加强对他们进行正确信息伦理道德的引导和培养。

参考文献:

[1]熊志翔.高等教育制度创新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0.

[2]李方.现代教育技术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