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小学品德课堂有效活动的策略研究

小学品德课堂有效活动的策略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8 01:23:43
小学品德课堂有效活动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3-03-18 01:23:43     小编:刘秋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儿童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的活动主动实现的。著名学者赵宋光先生认为:道德学习的方式,往往表现为活动,而活动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道德学习的最终结果。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行之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贴近生活――活动要有真实性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课堂中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只有在贴近儿童生活的活动中,才能易于儿童接受。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些既符合儿童生活又贴近儿童生活的活动,在儿童主动参与的主体性活动中,达成教育教学的各项目标,进而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如《逛商场》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本地的商业场所和选购商品的有关常识,能尝试着自主购物,学会文明购物;知道作为消费者应该享有的一些权利。在进行教学时,我采用了“实地购物”和“模拟购物”两种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购物常识。

“实地购物”之前,我请家长协助帮助孩子做好家庭购物小调查,并为孩子准备适当的购物经费,因为到超市购物比较贴近于他们的真实生活,学生乐此不疲。再请家长观察记录学生的活动情况。“模拟购物”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学生因为有了“实地购物”的经验,操作起来就容易多了,我在教室里布置了类似小超市的场所,让学生亲自实践后交流购物常识。于是,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提升了认识,如“选购商品要看保质期、生产日期”等等,哪些是买一送一的商品?哪些商品不易买?哪些是绿色食品?并在购物中反思自己行为,学会文明购物,有计划购物。

可以说这一课的教学活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生活片段,这样的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学生的真实生活来进行,课堂中讨论交流的问题全部来自学生真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学生其实是在进行和探讨着自己正在进行的生活。这样的教学已经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切实体现了教学向儿童生活的回归。

(二)明确目标――活动要有针对性

全面、正确地把握活动目标,是组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活动目标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后应达到的最低或平均要求。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都是在目标的调控下完成的。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教学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老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活动的形式和过程一定是为内容和目标服务的。如果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效果就不明显,哪怕是再好的活动,也要忍痛割爱。

比如:在教学《从一滴水说起》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以下目标:1.感知水的重要性,了解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2.懂得节约用水,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自觉养成珍惜水资源的好习惯,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节水环保活动。为了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这一目的,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课前我反复观察学校存在浪费用水的现象。后来,我又请家长配合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在家中同样也普遍存在相似的浪费用水现象。于是,我就组织了调查小组记录他们的行为,并拍摄浪费用水的照片。

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用一张小圆片当地球,让学生明确其实可供我们人类饮用的淡水资源仅是这张小圆片的百分之零点三,可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地区,如果按平均分的话,你能分到多少?再结合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图片,给学生造成视角上的冲击。相比于我们自己拍摄下的浪费用水的图片,学生就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制定节约用水的措施,培养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

活动是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这些以教学目标导向而设计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合适的方式,注重活动意义的提炼和引导,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三)形式多样――活动要有开放性

根据儿童好新奇,专注时间短的特点,我们的活动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形式越活泼多样越能体现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和吸引力。一般我们的活动都分为几个版块,除了课堂外的活动形式,课堂内的活动更应精心设计,力争做到每个活动版块都有一种不同的呈现形式。

课前活动要充分,我不认为“儿童的心灵像一张白纸”,课堂上的知识只是占其极少的一部分,他们的文化来源是广阔的。比如《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了解家乡的风景和美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家乡,为家乡的建设付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教学《让我们来寻根》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故土中有着每一个华夏子孙不绝的根。孩子们通过耳濡目染,加深对祖国的爱。

课堂活动要新颖、开放,活动是课程的呈现形式,是课程实施的“灵魂”。品德课堂上,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创设多种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比如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我创设了模拟情境这一活动,将现实的生活环境,想象性地移入课堂,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由此引发学生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明白残疾人生活的不易,达到对道德问题深刻地领会。再如《逛商场》一课,我借课件出示我们生活购物中一些好的事物和坏的现象地的情境,引导学生辨析,让他们通过“小辩论”的活动形式,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辨析,学生择善而从,择美而为,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总之,“活动”是一种手段,它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考虑如何使学生得到发展,如何让活动行之有效,而不是停留在活动本身,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让活动行之有效,让品德课堂因“有效活动”而精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