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试论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9 00:48:00
试论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3-06-29 00:48:00     小编:

"

[论文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国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单靠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足以应对大学生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坚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研究并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好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论文关键词]高校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严重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更好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成为我们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大课题。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高校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其出发点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潜移默化于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隐性教育是对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力补充,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更好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利用高校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潜在教育资源,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点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因此它一定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教育者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目的,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着眼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这种形式,而受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是感受不到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并能够很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密切联系。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高校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还可以相互转换,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潜藏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又强化着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图。

第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在于开发利用潜在的教育资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开发利用潜在的教育资源来进行,这样才能够保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顺利地进行。比如开发和利用物质形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如建筑物,雕塑,校园环境等;制度形态的,如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精神形态的,如学风校风;实践形态的,社团活动、专业实习等等。通过利用这些形态的潜在资源,我们将更有效地运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而达到预期目标。

二、当前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我国高校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效果并不理想。设想得很好,然而实践起来却不那么好。这种问题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虽然举办的活动很多,大学生也热情地参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活动却发挥不出本应该发挥出的功能。

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存在很久,它是通过开发和利用校园内的潜在教育资源达到对大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校园的资源是个庞大的系统,很容易在渗透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时,达不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各高校还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校园内的潜在教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融入到多种资源中,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发挥各个资源应该发挥的隐性作用。

3.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未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期望。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要是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然而如今大学生并不仅仅满足于在学校内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在社会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尤其是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在调查统计中,绝大多数同学在“通过大学阶段想变成怎样的一个人”中写到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或者是提高综合素质。由此看来,大学生开始变得现实,想通过与社会接轨,在实践中来提高自己。而在“您认为学校有没有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来提高你的思想道德素质等综合素质”一题中却有58%的学生认为“有,但是不够”。这说明学校还未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期望,无法很好地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原因分析

1.教育者认识的局限性。在运用和实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过程中,教育者起着主导作用,但其自身的局限性又产生了运用过程中的问题。

首先,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还不统一。关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界定在我国学术界还未达成统一。在内涵上,有的学者认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方法,有的认为是一个环境,还有的人认为是一个过程,等等。在外延上,也是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所有因素,有的学者认为是校园环境、活动以及制度,还有的学者将其分为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的因素。这些不统一的说法势必会让教育者左右摇摆,思维不清晰,从而影响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和实施,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融入广度深度不够、无法满足大学生期望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厘清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达到认识上的统一,以便提高其全面性、实用性。

其次,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尚不到位。一方面,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高校中,仍然有很多教育者是“只闻其名”,使其流于形式,而不是进一步了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育者往往容易忽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无法很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隐性资源中和无法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期望。因此,在这个强烈呼吁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通过配合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来共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另一方面,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认识不到位。一提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教育者就会认为可以不用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样,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来培养大学生,可以随意地、没有目的地、没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了,也不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了。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目标,沿着正确的方向运用和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并且要有目的有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教育,只有正确认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

2.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现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我们运用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又阻碍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当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一部分来源于当前的社会现实的影响。我国自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现实因素影响到了校园内的大学生,他们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耳濡目染,越来越急功近利,越来越迷茫,一方面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证书荣誉,不择手段,忽视思想道德的培养,日趋利益化。

另外,大学生在校园中内化了应有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一到现实生活中,却被一些不良的道德因素给吓退了,失去了应有的主动性。比如南京的彭宇案,使越来越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实践优良思想道德素质的信心和勇气。因此,社会现实的变化必然引发大学生思想及实践中的变化,也同样会在运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社会是教育的大课堂,一些现实问题势必会制约到大学生对于道德规范等内容的内化以及外化,对于社会,我们无能为力,所以只能在校园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与时俱进,迎合大学生的特点,针对大学生容易产生的实践中的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而促进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运用和实施。

三、关于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总结

通过研究分析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得知,虽然时代变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我们仍然能够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一)必须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古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统治阶级为巩固其地位的重要手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同样普遍被统治阶级所重视和运用,只是并没有冠之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之名。在回顾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十分强调教师自身的作用,蔡元培非常重视校风的影响,而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等等,这些都是教育者重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体现,并且实践证明:重视和运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今天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虽然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我们更应该首先从认识上充分重视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结合当代大学生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如今天的教育者首先要认识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外的潜在资源,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进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二)必须充分认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多样性

在前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重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基础上,同样认识到要从多方面隐性因素入手来配合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这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譬如,古代的教育者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化民成俗”;清末的教育者重视学用结合和教师素质;中国共产党则认识到要将思想政治宣传隐含到革命、文艺等形式中等。这些多方面的隐性因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多种多样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由此看来,教师、道德实践、校风学风等多种隐性因素同样是我们开发和利用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且我们还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充分认识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多样性:资源不仅仅是教师、校风学风、道德实践等这些因素,而是包括有可能承载和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任何一个因素,甚至是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为了迎合快速发展的社会和快速成长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借鉴前人的经验,充分认识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更加全面和完善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使资源量多、广、大,并且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其最大效益,从而使大学生无时无刻地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必须注意显性和隐性的有机结合

从古到今,只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地方,就一定会存在显性教育,这点在古代的封建统治时期以及其他社会变革时期尤为明显。同样,伴随着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得到了发展,尽管各个时期的重视程度以及具体形式不同。前人根据各自的时代特点,适当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譬如,孔子重视课堂的理论知识灌输,但同时还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身体力行”,这便是在显性教育的同时,也注意隐性教育的功能。在提倡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我们不是要摒弃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将二者结合起来,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形式,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为有力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在进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注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挖掘和渗透,在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关系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加强,因此,我们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宝贵经验,充分重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通过开发和利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其与高校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形成合力,争取早日探寻出一条实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合理、实用、高效的途径,切实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