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学习支持服务的艺术设计数字化学习平台设计

试论学习支持服务的艺术设计数字化学习平台设计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4 01:17:46
试论学习支持服务的艺术设计数字化学习平台设计
时间:2023-02-14 01:17:46     小编:

"

[论文摘要]文章以学习支持服务为基础,对艺术设计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从以信息为中心转而为以信息背后的学生为核心,着重围绕个体的需求来构建个人化的网络学习环境。分析了为学习而设计的资源支持与技术支持,提出了深交互基础上的导学支持和助学支持以及激励促学为目的的管理支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共建、集聚、分享为特色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设计。

[论文关键词]学习支持 艺术设计 学习平台 深交互

当今是一个数字原住民进入高校,教育成为互为师生的时代。英国开放大学科诺尔教授指出开放的社交媒体以及社会性网络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学生和教师都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完全掌控开放的资源和工具,未来几年数字化学习将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如何利用开放的资源和工具,并使其发挥最佳的效用。

一、学习资源支持服务

以学习支持为导向的学习资源应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为满足学习的可选择及不同的学习进度和习惯,资源需要标准化和组件化。模块型的组件架构资源的组织利于个性化的学习。同时,资源的结构能够兼容、吸纳多种标准的资源,便于扩充和共享。其次,学习支持服务的理念要求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鲜活的。艺术设计类的学习资源更要求体现思维的碰撞,开放包容的创意。学习平台应为学习者提供创造共建共用的环境。再次,学习支持服务还对泛在的、微格的资源提出了需求。21世纪学习模型充分证实Web2.0时代学习社区和社交网络是互相交织的。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可能在线,也可以离线。同时学习的泛化还激活了大量微格资源,资源的容量呈现细小、碎片化的趋势。最后,不同的学习情景对资源提出了不同类别的多样需求。通常的学习平台对个人学习情景的学习支持服务有较充分的研究,而缺乏对协作学习等群体学习的支持服务进行研究。要适应协作学习情景构建资源,必须考虑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分析,重视技术的潜在作用。

二、深交互基础上的导学支持和助学支持

传统的课程导学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概况介绍、教学计划描述、学习要求提出等,忽视导学作为吸引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学习第一眼球的作用,忽视激发学生好奇的兴趣、探索潜能的作用,忽视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及最新应用等最鲜活内容对学习的强有力支持。同时,传统的导学在交互方式上也仍限于非实时的留言、论坛等,显得单调而低效。我们认为在目前优秀的视频公开课等优质资源渗透进入学习者学习背景的环境下,导学应给予学生更多相关学习内容的背景资源、最新研究、延伸阅读、实际应用及存在问题等多媒体资讯,把前人的智慧、当前的研究以及现实的状态予以传递。可以采纳深交互的视频会议形式的网上讨论和线下的面授辅导相结合模式开展学习活动。交流的通畅、实时可以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冲动。

助学服务的关键是时效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的助学服务,有两类应予以特别关注:一是学生在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应用上时及完成过程性作业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帮助;二是参加学习活动时发表观点、见解,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响应和分析,以获得答案或产生成就感。深交互,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给予学习者发展个性和协作探索的自由空间。

三、激励促学为目的的管理支持

美国哈佛大学的网络社会研究中心和瑞士圣加仑大学的信息法研究中心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当前的大学生“90后”正是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对于他们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但同时专业学习的目标常常在几乎无限连通的网路中迷失,信息的过载使学习的效率低下。由此,促学服务对于落实学习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平台上学习管理的功能设计对激励促学的支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各种功能和工具意在支持学习绩效的提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促学服务利用学习平台的管理模块了解、追踪、分析和报告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当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时,激励、奖赏的反馈传达到学习者,让学习者在情感上获得成就感,释放了他们“竞赛”“表演”等欲望;当学习活动进行迟滞时,催促、提醒、警告等反馈传达到学习者,激发这些学习者群体的归属感,帮助他们加快进度,提高效率。 "

四、基于学习支持服务的艺术设计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设计

在以上“以生为本”学习支持服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依照面向学习设计的软件系统设计理念,搭建了内嵌社交网络学习协作系统的以共建、集聚、分享为特色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平台面向艺术设计专业,重点构建面向视觉艺术专业学习设计的支持资源。以底层资源库为基础,设计了智能化的学习工具,如推送资源、智能检索、链接呈现等;学习平台加强了社交化的技术支持,如微博关注、主题维基、交互图形、视频会话、协作系统等;在接入学习点上,基于目前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学习平台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的接入学习。

学习平台的资源支持实现了标准化组件化。不同学生的学习环境、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需要不同起点的、不同级别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习者的水平差异和天赋高低更突出。适应这种需求,以相对独立的信息模块作为资源组件,以主题或专题串联各模块,同时设计一定的学习线索供学生选择。面向学习的平台功能设计还将常用的答疑、典型教师示范、作品评点等以热字方式链接弹出,将过程作业、主题拓展等操练性资源嵌入相关线索中,为学生提供立体的、可选择的所有类型的资源。

学习平台的资源支持细分了多种学习情景。对于小组研讨性学习创作情景,资源支持可细分为任务描述、学习指南、主题研讨、作品呈现及评点等栏目,技术支持则关注会话互动、评论、留言、展览及反馈等功能点;对于边做边学(做中学)的情景,资源支持将重点转为操作示范、操作指南、指导、作品呈现和评点,技术支持的形式也变化为视频点播、评价、答疑、求助和反馈;当学习已进入基于工作的学习情景时,资源支持更要关注岗位说明、行业标准、流程、指导、作品呈现和评点,技术支持随之以视频点播、评价、答疑、求助、会话互动和项目呈现等形式跟进。

学习平台体现了深交互的社交化。平台设计中内嵌了社交网络的学习协作系统。这一设计一方面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用、集聚分享,另一方面使深交互基础上的导学助学成为可能。首先,平台设计了主题维基模块。学生在维基中建立主题,完善知识,共同构建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库,并通过标签等工具将资源结构化。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中,主题的讨论、互评价、案例分析、创意的表达等都是鲜活的学习资源,体现了学习的路径和经验,这些“活”的资源更能吸引学生的参与,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共建的资源同时也是为所有学习者所用,而这种“共用”又是智能的。体现在学习资源的智能推荐和智能搜索的相关运用。用语义网络和本体技术来构建学习资源,这样的学习资源中知识和主题之间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富有联系的。当学生在一个知识点遇到疑问,系统可以推荐相关的内容供他学习。这样发散的、拓展的资源链接尤其适合艺术设计领域的学习。其次,平台内嵌微博关注,可关注校内实名的同学,也可链接外部。旨在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贡献性、创造性,集聚资源、分享创意、展示自我,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环境转移到充满友情、拥有广阔的展示自我空间的学习空间。嵌入的社交网络的关注、分享等功能可以快速传递创作思维,开展头脑风暴,更分享创意过程的草图、素材。线上线下的交流使小组创作更为便捷。再次,学习平台设计了交互图形、视频会话等模块实现无障碍的交互。学生及教师都可以在“交互白板”上对图形标注、圈点、评阅,实现便利的“图形讨论”。可视化的交互更能让学习者得到及时的反馈,并获得认同感。

学习平台还设计了促学的管理模块。如提醒功能、统计数据、个人记录等。例如,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利用学习平台的各种功能和工具,提醒学生按时完成过程作业,参与各种情景学习活动。辅导老师根据学习平台数据查看学生登录情况、作业提交情况、在线学习行为、参与讨论情况、作品呈现情况等,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监督和督促。学生个人可以查阅在线学习行为记录、成绩记录等,实现自我的管理和改进。

“以生为本”学习支持服务为基础的艺术设计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正式运行结果表明,面向学习设计而架构的资源可以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更好地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深交互基础上的导学支持和助学支持以及激励促学为目的的管理支持则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学习的良好环境,获得了很好的反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