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高校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现状及教学策略

浅谈高校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现状及教学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2 00:22:56
浅谈高校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现状及教学策略
时间:2023-03-02 00:22:56     小编:

"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高校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现状,指出师资力量匮乏、教材建设缺失、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并提出了高校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策略:有效解决师资匮乏是关键、合理选择课程教材是基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途径、制订完善评估体系是保证。

[论文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现状 教学策略

2007年7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为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政策指导。《课程要求》中将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对三个层次分别在听力、口语、阅读、书面表达、翻译、词汇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较高”和“更高”的英语层次均要求能听懂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阅读所学专业的文献,能写所学专业英文摘要和简短论文,能摘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等与所学专业有关的能力。至此,专门用途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开始彰显。

一、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概况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外贸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医学英语、国际金融英语、论文写作、文献阅读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英语成为国际间在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社会、旅游等领域交流最为通用的语言,专门用途英语也成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逐步发展并日益扩大其影响的一门学科。到20世纪80年代,专门用途英语领域的研究范围逐步扩大,研究内容逐步丰富,涵盖了教学方法、需求分析、教材设计、师资培训、语料库研究、评估测试等多个方面。随着ESP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ESP教学,国内当时称为科技英语(EST)教学。教学手段主要通过专业阅读和翻译进行,而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仍继续坚持以基础英语(General English)教学为主,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但随着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贸易、教育、科技、旅游等各行各业对外交流的扩大,掌握行业专业知识并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大,我国外语界逐步意识到ESP教学的紧迫性,相应提出基础英语教学应重点放在大学之前的教育序列中,进入大学后,专门用途英语应过渡到主要教学领域的观点,就专门用途英语教师转型、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特点、教学模式、测试方法等内容展开全方位的讨论。

二、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ESP理论研究日渐丰富的同时, ESP教学也大量地在高等院校开展起来。但ESP教学在师资力量、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等方面的不成熟性明显体现出来。总体来看,我国ESP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和尝试阶段。

(一)师资力量匮乏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要求既了解某种专业又懂外语教学,类似“全科医生”的“全科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参与ESP教学的教师多数来自英语教师或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属于知识结构单一的语言人才,侧重于“语言”或“语言+文学”功能,他们英语基本功扎实,熟悉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相应教学经验丰富,基础英语授课是其优势所在,但大多数英语教师并不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专业英语讲授的深度和广度受限,担任ESP教学无论是在专业知识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力有未至,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教学是最大优势,但大部分专业教师英语教学基础不足,缺少语言教学方面训练,语言教学方面经验缺乏,对于基础英语教学的内容不熟悉,对学生在基础英语阶段所接受的训练及掌握的语言知识、技能了解不多,所以专业教师负责ESP教学便难以在课堂上组织同语言相关的教学活动。

(二)教材建设缺失

专门用途英语的“真实性”原则要求其教材选用、练习设计和课程活动安排需要遵循相关专业在实践中的真实情境。作为一门学科所使用的教材应具有权威性和系统性。但目前开设专门用途英语的各院校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各自为政,或联合编写,或独立开发,教材的选用也来自不同的渠道:国内市场上出版的教材大部分着重于知识的介绍,相应练习还是停留在语法、词汇等语言点方面,脱离不开“阅读―翻译”的束缚,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在相关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运用能力;国外原版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在版权和难易程度的衔接性上存在着问题;有的学校组织教师自行编写教材和讲义,在编写过程中只是片面地从网络或国外有关专业书籍中摘取相应领域的内容片段,无法成体系地组织起教材建设工作。教材建设的缺失直接导致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无法顺利开展,即使开展,也无法达到《课程要求》中的“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应用性、延续性无法保证,收效甚微。

(三)教学方法陈旧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原则中的“需求分析”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是ESP教学的基础。由于对ESP的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和职业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和准确,不同学校开设ESP的教学目标往往同实际需要相去甚远。比如,作为基础英语所要求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被很多院校设定为ESP的教学目标,这种定位,违背了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分析”原则,力求面面俱到,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目前专门用途英语最为常见的课堂教学方法还是基础英语课上常见的“阅读―翻译―词汇”等陈旧的精讲模式,教师的授课仅仅局限于教材中词汇、语法等细节,“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没有得到贯彻。学生的实践性、自主性没有得到发展,相应的实践情境、案例分析等现代教学方法没有得以应用。此外,专门用途英语在不同学校的课程定位也导致教学方法不能同步到现代教学方法上。有的学校将专门用途英语设为选修,有的设为必修,随机性过强,同时,课程设置过于繁多,基本涵盖社会各个行业。不同行业的“需求”不尽相同,课程设置繁杂,使根据不同“需求”选择相应教学方法成为一纸空谈。

(四)教学评估手段不足

建立学科评估体系的目的在于证实该课程教育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和条件,反思教学效果及人才对社会的使用价值。目前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评估体系建设相对完善,

四、六级考试作为评测学生最终掌握各知识点能力的量化评估指标已经得到广泛重视。ESP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基础英语教学,需要建立创新的、公正的、符合ESP教学规律和特点的评价机制。但迄今为止,大多数开设ESP教学的高校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教学评价措施,规范性、权威性的ESP评估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各评估标准尚不统一。学校内部各个ESP课程测试方式也各不相同,开卷、闭卷混搭,翻译、写作共行,各种测试方式总体来说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评估标准不统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就没有足够的压力,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全面贯彻《课程要求》,促进ESP教学的全面开展,一套区别于其他评估标准的考试、考核制度亟待制定出来。 "

三、高校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策略

(一)有效解决师资匮乏是关键

提高ESP教学水平的关键是解决师资匮乏问题。目前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缺少既精通专业,英语又好的复合型教师。要想满足ESP教学师资要求,学校应宏观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基础英语教师了解和学习专业知识,利用丰富的图书和网络资源,更新知识结构。另外,基础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开展合作教学,在教学方法、资料收集、知识分享等方面取长补短,有效地增大师资效能。同时,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力量可以考虑聘请专业人士来改善教学队伍。开设法律英语可以考虑聘请有处理涉外案件的法官和律师,外交翻译可以考虑聘请有外事工作经验的人员兼职教师,这些专业人士都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加以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完全可以胜任ESP的教学工作。

(二)合理选择课程教材是基础

课程开设成功与否,教材的选择是基础。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应该针对专门用途英语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组织相关教育专业委员会、行业协会等专家和学者,合理分工,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编写相应的ESP教材。在教材的结构上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为主,知识介绍为辅。在国外教材的引进方面,要尽可能地保证教材的合适性和广泛性,英语难度和专业难度应适中。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建设工作还应该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要把目前相关领域前沿的、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介绍给学生。同时,教材的建设工作还要适应ESP教学的培养目标,并为统一的教学评估和课程测试做好铺垫。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途径

ESP的教学方式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ESP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等多种教学方式应大量应用,让学生利用丰富的校内外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开阔视野,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并在对大量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自发地接触本专业英语。此外,如果有条件,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将真实的社会场景搬进课堂,利用对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仿真法和小组讨论法等方法,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加强听说训练,将课堂设计成有交际互动的环境,使学生在课堂过程中接触到该专业的实际情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四)制定完善评估体系是保证

ESP教学水平得到稳定提高的保证是完善有效运行的评估体系。相关专业学科的评估委员会采取系统内评估和系统外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对ESP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结果评估标准进行量化管理。ESP教学的系统内评估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等阶段性评估形式加大对学生的在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等方面的评估,并通过评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系统外评估可以借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

四、六级考试等方式,由权威部门统一组织,一年一次或一年两次,面向社会考核和认证,通过此类权威考试的学生获得权威部门认可的ESP证书。此外,在相关领域的部门岗位进行实习,通过对实习结果的调查和分析也是检测ESP教学成果的一种系统外评估手段。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和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ESP教学的推广和普及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目前,ESP教学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只有根据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深入地分析研究,形成一系列ESP教学的可行性策略,才能尽快使ESP教学发展起来,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行业专业知识并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