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管理学视阈下“毛特概论”课的教学考量与实践

浅谈管理学视阈下“毛特概论”课的教学考量与实践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6:36:58
浅谈管理学视阈下“毛特概论”课的教学考量与实践
时间:2013-12-18 16:36:58     小编:

"

[论文摘要]“毛特概论”作为一门思想性、政治性、伦理性极强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中却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策略。文章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学有所用的教学预设出发,尝试从管理学视阈下考量本课程,探讨发掘与运用管理思想及方法策略的教学创新思路。

[论文关键词]“毛特概论”课 管理学 教学考量

长期以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毛特概论”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被狭隘地定位为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片面关注于它的思想性、政治性、伦理性教学设计与运用,而对其中蕴涵的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领导管理思想及方法策略却极少进行教学运用。事实上,“毛特概论”在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人观察中国社会现象,思考中国社会问题,探索中国发展真理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从这种意义上讲,“毛特概论”提供了我们观察、分析、思索、解决社会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笔者通过回顾反思多年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自己从事管理工作的亲身体验,从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角度出发,希冀从管理学视阈下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尝试性探索,以资对其教育教学改革添砖加瓦,有所助益。

一、管理学视阈下创新“毛特概论”课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1.这是基于“毛特概论”课自身特性而向交叉学科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次有益尝试。“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与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事实上,目前高校“毛特概论”课囿于浓厚的政治理论色彩与思想德育特性,加之陈旧的灌输授课方式,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较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总体不高。据相关调查表明,有近50%的大学生表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感兴趣,难以认真听讲,被动学习。因此,笔者尝试从管理学角度探索“毛特概论”课教学创新,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冲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这是基于“毛特概论”课学科特性而向职业能力拓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初步探索。“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高校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求知求学的动力源泉。当代大学生作为新型知识个体,步入社会后总会归属于某一个组织,扮演着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的社会角色,承载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客观上要求他们具备八种基本能力素质,即适应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而“毛特概论”中蕴涵了涵养这些能力的思想观点与方法策略。因此,从管理学视阈下衔接“毛特概论”课,将这些管理思想与方法策略授之于学生,使其学有所需、学以致用,便成了笔者探索这一命题的思维逻辑起点。

二、透析“毛特概论”中蕴涵的管理思想及方法策略

1.“3W”解析法,为我们破解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提供了基本的思维范式。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抑或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均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遵循“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这样一个基本方法,观察现象、解析问题、探求方法而构建的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建设与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历史与实践证明,“3W”解析法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不仅被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熟知,而且被炉火纯青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实践中,回答与解决了中国的出路、发展与振兴等问题。这无疑也为我们破解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提供了基本的思维范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紧扣“毛特概论”的主题适当拓展一些史实与事例,用“3W”解析法加以诠释,以帮助学生掌握与运用。

2.“毛特概论”的精髓思想,为我们开展科学的领导管理活动提供了根本性指导原则。“毛特概论”通过对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怎样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问题的分析,形成了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

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这个理论体系的精髓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毋庸置疑,这也是我们从事领导科学管理实践活动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在当今信息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里,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根本性指导原则,不断针对世情、国情、组情的新特点、新变化,围绕组织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分析组织的管理现状和制约组织发展的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并把干部和员工的管理认识从那些不适应发展的观念、做法和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改变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管理模式,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发现问题、查找差距、重新定位,实现管理创新,才能实现组织目标,发展壮大组织事业。

3.“毛特概论”的思想观点,为我们解决领导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具体方法策略。管理出效益,这取决于组织领导管理者将“人的要素”与“管理要素”有机结合的实效性。“毛特概论”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蕴藏着丰富的“金子般”的思想观点,为组织领导管理者解决这一现实课题提供了众多具体方法策略。如“有理、有利、有节”的适度原则、“团结—批评—团结”的教育原则、“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的包容原则、“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生态原则等,这些均是我们如何解决管理中“人的因素”问题的有效策略与方法;“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论,“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主辅观,“大三步、小三步”的战略观,“两个大局”的发展与帮助论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分析论等,这都为组织或个体考量、解答现实问题提供了参考、借鉴作用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意义。 "

三、管理学视阈下“毛特概论”课的教学创新与运用

1.“解剖麻雀”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条分缕析某一理论成果或者事件(案例),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教学方法。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个性到共性的认识原理,符合人们科学归纳推理的思维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法。如在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成果”时,该章节在教材中属于总起部分,涉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内容多、跨度大、理论性强。在笔者看来,本章节的教学目的除了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这些理论成果的“中国化”特征、它们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以及各自的科学内涵外,还需挖掘贯穿构建这些理论成果中的思维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解剖麻雀”法。首先,通过逐一剖析每个理论体系,我们会找到它们各自的一条主线。“毛泽东思想”是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社会根本问题进行的艰辛探索;“邓小平理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所进行的科学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而创立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其次,对每个理论体系的主线加以归纳总结,我们会提炼出一个极其常见且十分有效的思维方法:“3W”分析法,即“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 如何切合“毛特概论”中的领导管理思想知识点,并有效地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尝试性的课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第一,知识点的萃取。长期以来,“毛特概论”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其思想性与政治性,而对其中的领导管理思想发掘极少甚至忽视。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发掘与选取富有领导与管理特性的知识点。第二,案例的选取。案例选取既要符合“毛特概论”的课程取向,又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还要具有分析的多维视角性、内涵的简洁概括性、问题的导向性以及可讨论性和典型性等。第三,教师的驾驭力。由于选取的案例属于管理性质的事件,而讨论时所要运用的知识又是“毛特概论”课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否则,容易偏离课程内容主题,有违教学设计的初衷。

3.分组研究法。这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将教学对象划分为若干学术小组,由各小组成员围绕“毛特概论”中的某一知识点,通过课前教师布置、课后学生查阅资料等方式,挖掘出其中的管理思想,课中各小组将本组研究发掘的管理思想在全班展示交流,由主题发言人上台讲解,本组组员进行补充,教师给予引导、点拨和总结,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相互共同研究、拓宽知识视野和加深学习影响、引入感知内化和认识升华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或教学活动。如讲授“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实事求是、两个联盟”等知识点时,均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法。使用该教学法的注意点在于:第一,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问题。研究发掘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研讨能力;课中讨论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点评,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起到适当的引导作用,避免讨论陷入僵局或误入歧途等。第二,要处理好创设研究论题的难度、深度与广度问题。要从大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与未来职业愿景,有的放矢地设置一些触手可及的现实性较强的日常管理论题进行研究讨论。第三,要处理好创设研究论题的衔接结合问题。也就是说设置探讨性论题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特性与研究论题相结合。即基于“毛特概论”课的学科特性,在其所论及到的管理思想及方法策略范畴内,充分考虑学生将来可能遇到的管理实践问题,加以综合考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讨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