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探究

试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探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9 00:26:20
试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探究
时间:2023-06-09 00:26:20     小编:

"

论文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顺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把握好思想、组织、作风三大方向,努力确保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目前在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组织发展、组织建设等模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党员发展力度,而且要善于抓好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切实抓好机制建设。本文从高校党员干部、辅导员老师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建设问题,改变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做好思想工作,最终实现校园和谐、社会和谐。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模式 改革创新

在高校中,大学生党员是一个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积极力量,他们在自我教育示范引领、协助学校管理,监督学校教育与服务方面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他们能率先做到为党服务,为广大青年学生服务,带动青年学生思想进步,并进而促进学校的稳定、和谐与发展,所以,对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模式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的研究都是刻不容缓的,对于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从大学生自身角度

1.价值观存在问题

学生党员要有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以整个学校和全体学生的利益为先。当前,部分学生党员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优越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在工作中逐渐失去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还有些学生党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为完成工作而完成,没有去思考工作的最佳实施途径,对于实施后的负面效果缺乏应变能力。有的将自己看得高人一等,不能融入普通同学之中,更谈不上为大多数同学服务。如果大多数大学生党员秉承此种信念,那么对教育管理的模式发展不会有任何帮助。

2.自身定位问题

首先,入党动机不是很端正。有的学生党员只满足于组织上入党,不求思想上入党,入党带有一定的个人目的和功利色彩。特别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的状况下,将入党视为自己大学期间的一个奋斗目标,当成实现就业目标的手段,一旦达到目的便不求上进,更谈不上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了。其次,对自身认识不足,在协调各种关系上不够妥当。一些学生党员过分热衷于社会活动,不重视学习,出现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但学习成绩差等现象。还有些学生党员对工作的期望过高,缺乏困难与挫折的锻炼,意志不够坚定,心里承受力差,抗挫折力不强。这就折射出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出现的弊端,学生党员在入党前的培训还不够,更加需要入党后在党内注重教育,要求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让他们懂得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二)从现有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机制

1.不正之风盛行,组织党员考核模式不严谨

个别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标准把握不严格,发展程序不规范有些基层支部发展大学生党员,重学习成绩,轻思想考察。在考察积极分子入党时,只注重对学习成绩的要求,不注重对思想方面的考察,导致大学生党员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专业学习上,对政治理论学习党团活动等缺乏兴趣。

2.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方式陈旧,教育内容缺乏时效性

教育的持续性和针对性不够,组织思想教育活动时,活动落后,缺乏创新,形式单一停留于读读报纸和文件的状态,缺少时代气息,单调乏味,缺乏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情况的结合,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缺少深入的讨论。一些基层党组织往往只注重发展党员前的教育,忽视正式党员的入党后教育,不注重党员的思想变动,单纯的将其视作简单的党员队伍成员,使用的成分大于教育与帮扶的成分。另外,对于各个不同时期的大学生党员思想动态研究不够,也是教育简单局限于某一特定时期。

3.高校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目前的高校在校生,从小就接受现代公民教育,注重对自我权利的维护。一旦学校的管理与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就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从管理方面说,一些高校党员队伍中发号施令式的管理模式依然存在,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关心学生的自由意志,不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注意维护学生的利益等现象还时有发生,使学校与学生的矛盾逐步激化。从服务方面讲,在高等教育方面,在校园中,图书馆、自习室、食堂、宿舍等此类场所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校园的认可态度。有些高校服务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态度恶劣,破坏了学校在学生中的形象,造成学校学生不服从管理。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应对措施设想

(一)必须加强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

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学生党员必须懂得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大学生还要懂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只有真正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在校期间才能自觉地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的配合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改进与发展。

(二)发挥学生党员在年级、班级等小集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一,做好培养和发展工作,增加学生党员的数量,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尽可能争取把党支部建在年级上。全国高校党建会议提出,“本着积极而慎重的态度,在保证党员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学生党员的比例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根据要求,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党员发展“关口前移”,坚持“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把基本具备入党条件的优秀青年学生及时吸收到党内来。要在年级中成立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工作的开展,来带动所在班级,同时联系低年级班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

第二,要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在年级的作用。年级是开展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党员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对年级的每个同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机制,让学生党员明确自己的职责,积极完成工作任务。每位学生党员都应当在政治意识党性修养、友爱同学文明交往、积极创建先进集体、创建优良学风校风、保持良好课堂纪律、积极主动协助老师等方面起模范和带头作用。建立学生党员联系人制度,要求每位学生党员联系两名入党积极分子,负责做好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开展学生党员“一帮二”活动,每一位学生党员从思想、生活、学习各方面帮助两名同学,在年级形成有困难找党员的氛围。

(三)学校党组织建立合理的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是搞好学生党建工作的保障。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合理的学生党员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

第一,搞好学生党员的培训。事实上,高校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入党前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对申请加入党组织的审核考察十分严格。但是,学生一旦被发展为预备党员后,往往对他们的考察便会有所放松,不像入党前那么严格要求。预备党员转正后,对其要求常常更为宽松。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不仅从思想上严格要求他们,跟要从实际行动上考验他们。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使其遵守党的纪律,进一步增强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加强对学生党员的量化考核。将对党员的教育和培养深入到身边的、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制定并实施学生党员量化考核标准,设想量化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注重日常遵纪守法考核。要求学生党员努力做到遵守党章党纪,做遵守校规校纪的表率;要求学生党员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及时了解并向党组织汇报他们遵纪守法的情况。加强学习量化考核。要求学生党员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在班级位居前列;成绩优秀的学生党员要帮助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并使其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要定期参加党小组的政治理论学习,并按时递交学习心得。增加心理素质的考核。要求学生党员主动与广大同学建立友谊,做化解情绪、消除矛盾的知心朋友,注重情感上的沟通,不脱离群众,不忘机身为党员的基本职责。

第三,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建立党员激励机制以此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是促进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同时也可以促使党员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根据党员队伍数量,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在学生党员中评比优秀党员,表彰在学习、工作中成绩突出、思想积极的优秀党员。同时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党员要及时批评教育。此外,对于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党员,党组织必须依照党章党规,严肃教育处理。对于考核不合格的预备党员应延长其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保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第四,重点改革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体系,不断完善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和培养机制,在体制上,加快制定学校党校和院系党总支业余党校的标准化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强化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指标在院系学生工作考评指标体系的权重,规范和完善大学生党员发展程序;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上要完善学生党支部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经常性教育制度,优秀党员评比制度等多项制度,建立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使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内容上,必须注重上文所提及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和政治思想党性教育。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