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研究

浅谈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6:39:52
浅谈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研究
时间:2013-12-18 16:39:52     小编:

"

论文摘要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案例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持续升温,探索各个教学环节的合理布局,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与运用,会对思政课理论教学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把教学方法性研究与多年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了案例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并从案例教学法的实效性入手,对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模式的重点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在案例教学中以案论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并逐一展开分析。

论文关键词 思政课 案例教学 教辅技能 群体语言

思政课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主要途径。90后大学生新的思维发展特征需要思政课教学更加注重案例教学的方法研究。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方式源于实践的特点,把思政课教师从学生比较反感的真理代言人的“神化”角色,转化为年轻人易于接受的以理服人的“人化”的角色,这即有利于理解并掌握理论、原理和概念;,也可以通过理论的引导,达到解决实践现实问题的目标。在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性上,我们更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与要求着手,加强对课堂案例教学的环节的精心设计,突出关键环节的逻辑必要性和创新性,从而更好地以案论理。

随着近几年思政课教材的不断修订,教学实效性的问题研究也得到了深入发展,而案例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在与时俱进地得到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总结。我们从思政课本身来看,它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特征使得课程内容呈现出了说理性强、实践性弱的特点。尽管通过教学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但由于缺少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往往会导致他们对理论理解的深刻性和长效性不足,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从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

作者在对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体会到:必须对如下个四关键环节细心把握,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

一、思政课教学引入3D案例教学法,即案例选取的立体组合,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以往思政课的讲授式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重视理论体系的阐述,重视知识的传播与单向灌输,轻视现实问题的研究以及对能力的培养和双向交流。而对于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把理论转化为方法、内化为素质等方面的作用则不太突显。案例教学法兴起的真正原因,就在于它被认为是传递理论概念、原理的最强有力的方式之一,可以将学习理论、掌握理论和运用理论有机融合。

思政课选取的案例形式必须是多种多样的,恰当的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思政课所选取的案例形式有影像作品、新闻报道、文字分析、采访录音等形式。对案例的形式要进行组合选取,即遵从3D模式,并根据课程学时数,进一步对反映同一主题的不同材料进行整合与加工,达到既能使学生快速理解又可明确主旨的效果。

在案例教学中,好的案例通常应具备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应该具有事物的矛盾性和鲜明的讨论焦点。这样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并加工案例,以使得选取的案例符合这一特征。若选取的案例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思考,就不能够在课堂调动学生的思维;而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精选案例来“授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以鱼”,我们的思政课教学才能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精选好的案例之外,更需要不断更新的是自己的教学辅助技能,如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运用就是一个典例。多媒体用在教学中有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化隐形为线形等优势。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案例呈现方式中的介入,可实现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手段的综合立体呈现,给学生创造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重现力强的思政理论课学习环境。

当然,除了掌握这些多媒体的技术要素之外,必须特别强调的还有如下二点:一是对各种多媒体资料的剪辑和归纳的能力。在现如今获取多媒体资料的途径和形式都比较多,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资料的格式也五花八门,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能够简单熟练地运用常见软件,这已经不能够仅仅停留在以往的WORD文档处理,PPT简单制作等简单技能上,如常见的AotuCAD绘图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3DsMax制作软件,以及剪辑软件,PDF软件,录屏软件,Flash动画制作与演示软件等等,都要能够熟练操作。当然随着近年来电子技术的不断演进,许多以往看来是遥不可及的多媒体技术,都已被各个商业运营公司进行较高水准的优化和集成,只要能够及时地了解最新技术的更新进程,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技术的优化,已然能够适应技术更新和新技术运用的需要。对符合3D案例组合技术要求的新兴软件的关注与应用,已经是案例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文案资料的概括归纳能力。由于选取的案例一般都具有资料的广泛性、内容的复杂性和知识的综合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理解资料,并给出契合主题的分析评论。教学手段的立体化,加大了教学容量,丰富了课题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突出了直观感知、启发思维、掌握技能这个主题。③这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也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创新力,从呆板的理论讲授转变为向理论纵深方向的自然延伸,这就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案例的时间点,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精心安排,并能控制好互动时间

思政课有着精确性、系统性的特征,在讲授思政课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章节内容、不同的授课阶段、不同性质的案例呈现形式、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案模式,需要教师灵活采用采用不同的提案模式。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灵活把控,必要时教授同一章节也可采用不同的案例提出方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并且不拘一格地实施案例教学。在案例提出的时间点上,可按照如下三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在课程的开始,在理论讲授之前组织和实施案例教学。这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兴趣,继而可以顺理成章的开展新的章节内容。这一类案例一般是具有鲜明的个性或代表性,对一个或一类问题有比较全面的阐述,结尾或给出答案,或给出思考性的提问,让学生们感觉到此类问题是有必要深入了解的,这样更推进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种是在课程讲解中提出,此类案例一般内容不复杂,比较容易理解,随堂就可以答疑解惑,用最直接的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还可进一步把案例讲授“穿插其中”,这样可以保证整个案例教学沿着一定的方向展开,把理论转化为方法论来点评现实,进而从理论出发,恰当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思政课所学的理论原理、价值观念,以及思维逻辑来对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并能够加强学生对现实的认知,提高理论素质和分析能力。还有一种方式是在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提出可引人深思的案例,请学生课后思考。此类案例的特点是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深入,能够引起学生的深思和共鸣,而且不是用对与错就可以一句话概括判断的。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课后交流平台,如网上课程案例中心,思政课论坛,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集体讨论、发言或个别答疑。也可根据需要,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书籍或资料,在下节课开课时以小组发言的形式给出总结性回答,然后教师再给以引导式的分析和讲解。在系统的理论讲授之后实施的案例教学,可以恰当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在思政课上所学的理论原理、价值观念以及思维逻辑,对理论作更深刻的剖析。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时,一个容易忽视的环节是教师既要能够控制互动时间,又要能够达到解决问题的良好效果。教师以封闭式或类封闭式的提问方式,请学生参与互动,这样即提供了较多的思考和互动空间,又能够为教师很好地控制讨论时间做准备。在强调案例教学的自主性、启发性优势的同时,还必须强化教育教学的导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特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他们在思维方式和思维成熟度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往往找不到案例与教学内容的紧密契合点,上升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问题,而放开讨论就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理论引领和有提升性的点评。对一些需要学生放开讨论的案例,可选择放在教师提供的课后交流平台上完成,这样即解决了课时的不足,也为教师与学生更大范围的思想互动提供优良的环境。现代常用的课后交流平台有:学校课程网站的论坛,教师邮箱、QQ群及微博等,充分利用不同的课后交流平台的特点,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讨论,可以更好地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并达到课堂上难以收获的效果。"

三、在进行案例分析的全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发出质疑的声音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不仅强调全面发展的观点,而且还强调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强调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④在进行案例的选取时,思政课教师也需本着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来进行案例的组合。通过对众多社会热点的剖析,让大学生对社会大环境有所感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通过对身边焦点的关注,让大学生对周边的小环境有更深刻的体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并通过对历史与现实案例的深入探析,加强大学生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案例后,还需要进行精心的组合加工,采用现代化的3D模式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在教学中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积极主动的,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资料、信息的海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和思考,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⑤在教学中应当允许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或质疑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⑥

针对当前90后学生的思维现状,“老师的观点和结论最正确”的课堂轰炸式教学方法和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已经不适合他们的思维模式,教师作为“真理代言人”的形象需要有所改变,不仅仅要用高明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使其接受正确的观念,而且也要分析不同观点的利弊,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对现代教学似乎已经不再适用。这就要求教师:一要以换位法研究学生的质疑点;二要对比较模糊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利弊。“我提问,你思考,我们回答”的方式运用的好,才能使思政课产生应有的感召力、说服力和渗透力,也才会达到良好的释疑解惑的目标。通过质疑的方式,被揭示的理论问题又可以运用于其他实践中,形成新的思考过程,这既是对理论的深入理解过程又是对理论的有效运用过程,这既是对理论的深入理解过程又是对理论的有效运用过程。实践证明,只有注入了创新理念的教学,才能真正把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才能为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研究学生的质疑点进而与他们讨论利弊,把教师从学生比较反感的真理代言人的“神化”角色,转化为年轻人易于接受的以理服人的“人化”角色,这既有利于理解并掌握理论和概念,也可通过理论的引导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目标。

四、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运用学生的正向群体语言

高校教师擅长的是概念的演绎和理性的思辨。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教学环节,对教学理论进行更好的诠释。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结合自己擅长的概念演绎和理论思辨的能力,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精心的提炼整合,用以阐明较深的道理,深化理性的思维,解读复杂的语境。正是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楚明白地阐明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决策,可以将教师明确的知识内化,将默会的知识外显。而案例教学法即是教育理论的反映,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中潜在的理论问题被揭示出来的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这个被揭示的理论问题,又可以运用于其他实践中,形成新的思考过程,这既是对理论的深入理解过程,又是对理论的有效运用过程。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也即是教师独特的的话语体系形成的过程。案例是教师独特的话语系统,不同的研究者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论,有不同的话语系统。与教师相比,学生也同样有他们的群体逻辑与群体语言,教师若能够积极地进行自身语言体系与学生群体语言的有机整合,则能够更好地配合课题教学效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人们总是更易于接受同类人或同年龄层次人的的想法。教师与学生的生存时代本身是有差距的,90后的一代生长在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时代,组织、精英、权威传播逐渐让位于个体、草根、大众传播;社会多元资讯影响力加强,主流意识实际影响力下降;组织团体生活多元化、基层多元的非正式组织活跃。⑦教师要跟上这些年轻人的步伐,就必须发掘语言表达的时代感,找到打开学生思想防线的突破口,这样教师的理论或观念才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变化语境,配合辅助手段,如时尚的语言表达,生动的面部表情、恰当的肢体动作等,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与非语言手段的运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案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随着教学要求的推进,在教学语言上更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提高共鸣,在教学手段上选取各种适合的方式有利于达成目标,而在教学质量的达成上追求举一反三的深入思考能力才是我们的思政课的教学重点。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学习新新人类的语言和现在一些人所认为的投其所好有很大区别。因为最近几年受电视节目风格变化的影响,许多人甚至已经把教学一线看作一个秀场,希望通过沿袭各种讲故事的风格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博得学生的好感与好评,这完全是对教学目标的一个误解!随着教学要求的推进,在教学一线,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吸引力,促进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是必要的。而在手段的选择上,如果把把重点放在案例选择与讲解的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和生动性上,必然会对教学目标需要达成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学语言上更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提高共鸣,在教学手段上选取各种适合的方式有利于达成目标,而在教学质量的达成上追求举一反三的深入思考能力才是我们的思政课的教学重点。思政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和思考问题,如何把自己的观点梳理和表达出来。而案例教学模式则更能够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研究,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怎样把科学的观点和理论变成学生自身的内在观念,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到实际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科学性的工作提上一个新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