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高校学生公寓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

试析高校学生公寓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30 00:59:23
试析高校学生公寓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
时间:2023-04-30 00:59:23     小编:

"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行大学生养成教育已成为高校学生教育一项十分重要的新课题。作为课堂之外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之一,学生公寓无可争议地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公寓文化建设要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要探索大学生党组织进公寓的新型模式。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寓文化;养成教育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住宿公寓化制度的日臻完善,学生公寓整体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逐渐凸现,作为其重要的内容之一的公寓文化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日趋显现。积极健康和谐的公寓文化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构建育人的公寓文化是高校公寓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探讨学生公寓文化的养成教育功能,成为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

正是由于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学界至今未有统一的界定,因此抓住其关键性要素就成为研究其内涵的重要一环。依笔者之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高校学生公寓文化首先是一个共同的观念的集合,是一个观念系统。具体来说,这一观念系统包含了高校学生公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以及与公寓相关的各类价值准则、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生活习惯等。其中,共同的价值观是这一观念系统的核心,也就是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核心。

其次,高校公寓文化是以高校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之所以具有其独特性,就在于其集学习与生活一体的统一性。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任何一个场所,即使是学生主要活动的诸如教室、食堂等场所,都不具备学生公寓的这一特性与优势,也因而凸显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最后,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主体是高校学生群体。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包含了物质、意识及制度三方面内容的集合体,这一集合体主要依靠人或单位来达成三方面的统一。高校学生群体作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主体,不仅是这一文化形成的主体,还是其发展、维系的主体。此时,公寓文化成为一种公寓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是指高校学生公寓成员以学生公寓为载体,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各类价值准则、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生活习惯等的观念系统。

多年来,公寓文化成为了促进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大参与意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增强归属感、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

“养成”有两层含义:一为“培养使之形成或成长”,二为“教育”。古人云:“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因而养成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侧重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大学生养成教育,一般而言是指对大学生日常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或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具体地讲,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他们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教育”。它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和多次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形成的一种在外部监督缺位的情况下,也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条件。

大学生养成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除了道德品质的养成以外,其更注重培养大学生将来向“社会人”转变时,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例如创新思维、专业技能、行为习惯、心理健康、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等。从教育的内容来看,大学生养成教育又包含规范教育、纠偏教育、陶冶教育三个方面。

三、公寓文化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大学生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阶段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和不良现象至今仍未得到妥善解决。例如: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过于强调个人而忽视社会,导致其个人选择与社会利益背道而驰而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有的学生则将上大学作为一种“谋生”的渠道,抱着“混文凭”的想法虚度大学四年;而大部分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现象(如经常熬夜通宵、抽烟酗酒、随意浪费等)和心理健康问题则更令人担忧。

公寓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形态,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解决大学生养成教育问题,必须重视公寓文化建设。具体来说,公寓文化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是社会评价的导向作用,而这一导向作用又可分为约束作用和激励作用。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其总是在社会中彼此认识和相互评价,并不断获得社会知识和掌握行为规范的。公寓文化这种观念系统,恰恰承担了这一社会评价作用,其形成是由各种因素的合力作用所致,因而“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持久连续地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趋向、生活道路选择及做人的准则”。通过学生之间对公寓文化的遵守和维系,自然形成一种无形的社会评价,任何违反这种共同文化者都会受到各形式的评价乃至惩罚,如违反宿舍卫生习惯,可能会受到其他舍友的谴责,有时甚至是“约定的罚款”。

前述事例就是公寓文化“约束作用”的具体体现。一般情况下,学生公寓文化无法强制学生去遵守什么,但它在个体成员的心理上却起到一种自我控制的“软约束”作用,从而将自我行为纳入集体规范要求之中。与“约束作用”相对,公寓文化的“激励作用”不言自明,其主要表现为共同价值观念驱动下,大学生(或者说公寓成员)所形成的一种自发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实践中,不少高校开展的“文明宿舍评比”以及“宿舍美化大赛”等都是这一激励作用的具体手段。

在上述情况下,公寓文化通过其潜在的或显现的社会评价,能够引导大学生在面对多元化价值选择时,更容易接受较为健康的行为习惯或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某种程度上将公寓文化共同体中的共同价值观念推广到更大的集体中。

四、加强公寓文化建设,优化养成教育环境

1.加强组织建设和环境建设,切实发挥“服务育人”功能

(1)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学生辅导员“服务育人”作用。挑选综合素质高、表现优异的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与学生同吃、同住,深入学生中关注学生思想动态,能有效抓实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2)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素质,规范制度化考核。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正相关的。因此,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规范制度化考核和加强培训(尤其是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的培训和服务理念的培训)等,能够为有序、有效地开展学生公寓工作提供保障。

(3)提高公寓环境建设,营造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一切文化建设活动的宗旨必须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通过科学规划公寓布局及配套设施,发展门厅和楼道文化,建设公寓图书室或阅览室,对学生公寓文化活动进行指导,营造出和谐、温馨、高雅的公寓文化环境。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健康的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维系

如前所述,学生是公寓文化的主体,要发挥公寓文化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必须结合自主性原则和集体性原则,借助学生的力量,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建设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学生公寓自治组织等方式调动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等一系列机制。

3.加强党组织进公寓工作,促进大学生养成教育

党组织进公寓,是教育阵地的一个延伸,能够促进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学生公寓设置党组织,有利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密切了党组织和广大青年的联系。党组织建在公寓楼,可以有效地对学生日常的行为思想进行教育、考核和评估,增强了党组织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和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渗透力。党组织通过定期开展具有公寓特色的思想教育活动,如开展“一名党员带好一个宿舍,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名同学”等活动,较好地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创造良好的公寓生活氛围和养成教育环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