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校园公共空间是隐性学习空间

关于校园公共空间是隐性学习空间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6:50:43
关于校园公共空间是隐性学习空间
时间:2013-12-18 16:50:43     小编:

"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隐性知识的内隐式学习特性,认为创造性源于内隐性学习,并基于校园公共空间特性,提出校园公共空间是隐性学习空间。

论文关键词:公共空间;隐性知识;内隐性学习;创造性

公共空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本文将公共空间定义为一个宽敞高大的空间,可以方便地进入和停留、免费使用、视野宽阔、能够接触自然、具有多功能用途,并且环境宜人。目前对公共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层面,如从建筑学角度、政治学与社会学角度、公共政策角度以及艺术角度。其中,对校园公共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和心理学方面,例如,建筑布局和功能的依存关系、公共空间的布局和场景对人群交流效果的影响、公共空间的设计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国内对校园公共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以及人文社科领域,如开放空间的多样化、人性化等。本文分析校园公共空间的内隐式学习效应,提出校园公共空间是隐性学习空间。

一、隐性知识的内隐式学习特性

1.隐性知识和内隐性学习

研究表明,科学发明、科学发现更多的来源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指所有不能明确表达的科学知识,即不能用语言、公式、地图、图标、数学理论等表达。隐性知识对科学发明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隐性知识无法编码,无法明确表达,只能通过个人亲身体验或个人接触才能获得。隐性知识不可直接传授,因此其获取途径是内隐式学习。内隐式学习是不知不觉的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

2.内隐式学习受到学习目标显性特征的引导

在内隐式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的表面特征会引导学习过程,不当的表面特征会造成误导。例如有两个学习实验,学习目标是识别符号复杂性。一组试验给出参加者一组字符串,有大写也有小写,但是实际上大小写形式与学习目标无关,但是参试者无法获取这个知识;另一组给出试验者一组城市名字序列,与推销员行程路线有关,假设参试者会预设“推销员路线是最短路线”。实验结果表明,内隐式学习受学习目标显性特征的影响,因此学习目标的显性特征影响内隐式学习效果。即内隐式学习存在被引导的可能。

3.弱交流有利于内隐式学习

显性知识可以用名称和符号表达,因此可通过授课、实验环节来获得;隐性知识需要个人亲自接受、处理讯息,是课堂教学以及教学实验环节不能替代的,因此需要课堂以外的交流。然而,适量的交流才真正有利于内隐式学习,因为过多交流和过度交流会导致个人体验和知识的丧失。当交流频繁时,信息会占据个人的工作记忆空间,迫使个人独自获得的讯息还未来得及转移到长期记忆区域便被新知识取代了。当同时与多人交流时,同样不利于内隐式学习。因为同时与多人交流,无法集中注意力、也无法集中记忆,造成潜在有价值的思想和讯息丢失了。对内隐式学习而言,微量的弱交流是有利于学习的。即交流的形式和规模是有条件的。

4.精确指令妨碍内隐式学习

研究表明,在进行技能学习过程中,精确的指令会妨碍内隐式学习效果。这是因为达到精确指令的精确要求会造成一种压力,对反应的期望值会降低。另一方面,遵循精确的指令通常也无需启动内隐式学习过程。在教学的实验环节,通常实验指导书会给出详细的实验过程,甚至教师也会示范一遍整个过程,这些说明和示范不利于内隐式学习。表面上是提高了学习效果,但是本质上阻碍了内隐式学习的发展,从而阻碍了发展创造性。即常规的指导不利于内隐式学习。

5.隐性知识通过接受讯息而“知”

“知”是一种需要标记的过程。在这里,“知”是动词,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有三种标记方式。一是讯息,通过感知和操作获得;二是名称,例如,利用语言标记;三是符号,例如数学语言。获取显性知识需要利用名称或符号;获取隐性知识是通过接受讯息,而这个过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通过内在的感知功能随机地接受环境提供的讯息。学习者意识不到在学习,也意识不到学习到了什么,更无法表述出来所获得的知识。即学习方式是无意识的。

二、创造性源于内隐式学习

研究表明,创造性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主动性学习、学生的选择、能够接触多种资源和材料、探索、自我评价、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等。上述因素可以简单归结为自主学习和交流机会。主动性学习、探索、自我评价、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等可以归结为自主学习,而学生的选择、接触多种资源和材料可以归结为交流机会。

创造性可以多种形态呈现,但是其基本特征是发现事物之间新的关联关系,这种发现可能出自于沉思、也可能出自于讨论和交流、或者出自于看到或听到某个事物之后激发的灵感。其主要特征是内隐式学习。内隐式学习无法通过“教”而获得,而是通过无意识“学习”获得。

任何一种发明或创造,包括提出新概念、发明新装置、创造一种新的过程或工艺,大多是通过学科交叉或集体中交互而产生。不同种类和规模的群体发明速率不同,在任何情况下,交互促进发明,但是交流的益处仅在适量交互的前提下才能体现出来。在影响创造性的环境因素中,非正式交流机会是一个重要的环境要素,而公共空间为非正式交流提供了环境。 "

三、校园公共空间特性

内隐式学习特性对学习环境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以非正式、非强迫、易于接近的方式提供传递隐性知识的环境,并在有限的群体内部产生随机的、适量的交互。

校园公共空间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既不过于频繁,也不会人数众多;既不正式,又可自由出入;通过海报、短小的演讲、电子屏幕、即时展览、社团活动等提供书本和课堂以外的隐性知识。

1.公共空间特性

公共空间一般指非私人拥有和控制、社区人员可以任意进出和停留的物理空间。公共空间的功能是行人的通道以及开展短暂性活动的地方。

空间与创造性存在重要的关系。基于特定地点的社会和文化活动可以是灵感的关键源泉。宜人和愉悦的、接近自然的环境是激发自由思考的要素之一。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活动则可以建立看不见的桥梁,将不同的事物关联在一起。然而,当公共空间被恰当的、充分的利用,并被赋予社会和文化内涵时,在公共空间自由流动的人群、自由流动的思想才能够集中并形成有效的集成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公共空间才可以真正起到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校园公共空间的特性

与一般意义的公共空间相比,校园公共空间既具有一般公共空间的特质,又具有一般公共空间不具有的特殊性。校园内活动的人群相对固定,人群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人群的工作和生活目标具有相似性:知识和创新。此外,大学校园空间的物理形态有限,一般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食堂、运动场馆和学生宿舍。公共空间是连接这些地方的通道,既包括大通道也包括小通道。大通道如楼群之间的广场,小通道如建筑物内部的门厅、走廊。此外,餐厅作为一个流动人群较密集的临时性空间,也是一种形态的公共空间。因此,大学校园的公共空间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校园公共空间是为限定的群体提供的场所;第二,校园公共空间具有有限的物质形态如门厅、走廊、餐厅等,并仅可以开展有限范围和种类的活动,如闲谈、就餐、小型活动等。而正是这种特殊性为建立有利于发展创造力的环境提供了可能性。

3.校园公共空间对发展创造性的影响

大学的常规教学活动一般是在传统的物理空间进行,包括教室、实验室、办公室、自习教室、图书馆、宿舍等。但是上述物理空间都有特定的约束性,例如教室的桌椅排放是规则的,个人活动空间受到限制,不便于交流;图书馆则不宜于小组讨论;宿舍则空间窄小,讯息资源有限,且具有固定的人群组合;实验室一般限于在指定的时间做特定的实验;研究实验室则如同办公室,个人局限在狭窄的办公空间,且具有固定的人群。与传统物理空间不同,校园公共空间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物理空间,可以自由出入、自由选择位置、自由选择时间、自由组合人群展开讨论、自由利用空间、自由开展活动;随时发放讯息、接受讯息,因此提供了内隐式学习机会。

在公共空间可以不经意的获得信息、思想和启发,从而促使对某一个问题的思考,而思考进一步促进讨论和交流,交流又进一步促进思考。在公共空间可以享受独自思考,可以展开讨论,可以获得最新资讯,可以看到成果展示,也可以休息。特别是公共空间为学生提供便利的交流和开展创新设计活动的场所。学生在公共空间展开小组讨论、学习他人的成果和经验、观察物理模型,将思考、讨论和创新纳入日常生活。

4.校园公共空间需要引人驻足的要素

校园公共空间需要具有吸引力,成为日常生活经常驻足的地方。例如,具有宽敞空间的教学主楼的门厅,明亮、宽敞且大厅摆放着桌椅供休息和谈话,并有自动售货机,则大厅就会吸引人经常驻足停留。如果在大厅经常举办主题演讲、成果展示、发布信息以及各种活动,则在大厅停留的人会自然想到并讨论与活动相关的议题。所有的思考和讨论都是以一种随意的方式进行,更有利于激发潜意识的想法,从而促进创造性。

公共空间提供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而且是非正式的群体汇聚的机会,集合思想和展示文化,提供多种表达的机会并建立新的关系。公共空间比传统的教学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交流机会和内隐式学习机会。校园公共空间提供适当的人群流动和组合,提供比教室和实验室更多的与不同的人交流的机会,同时又将交流范围限定在一定的规模(校园内的人群),以便开展有效的讨论。因此,校园公共空间可以在传统教学环境之外提供附加的、有效的自主学习和交流机会,是不可替代的学习空间。

四、结论

科学发现、发明、创造性源于发现事物之间的新联系,这种联系更多的来自于隐性知识,其获取途径是内隐式学习。内隐式学习特性对学习环境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以非正式、非强迫、易于接近的方式提供传递隐性知识的环境,并在有限的群体内部产生随机的、适量的交互。校园公共空间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既不过于频繁,亦非人数众多;既不正式、又可自由出入;通过海报、短小的演讲、电子屏幕、即时展览、社团活动等提供书本和课堂以外的隐性知识。因此,校园公共空间是隐性学习空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