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下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及其对策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下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及其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7:52:44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下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及其对策
时间:2023-08-07 07:52:44     小编:

"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新的特点,结构性失业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可以分为技能结构性失业、观念结构性失业和地域结构性失业。本文分析了导致各种类型结构性失业的不同原因,并对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对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大学毕业生 结构性失业 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加。2006——2008年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95万、532万人,2009年的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592万人。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却在持续下降,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学毕业生失业成为一个引入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应对措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与高等教育“精英”时代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首先,大学毕业生由“天之骄子”变为普通劳动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文凭只能作为一个“大众化”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将成为社会相对多数人的基本权利。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部分人经过激烈的竞争,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同时,必然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作为普通的劳动者,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在基层从事一般性工作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就业现象。

其次,第三产业将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从业方向。据《国际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76.8%,日本为67.7%,巴西为66%,中国仅为32%。比较而言,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一些新兴部门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的新型人才。以知识和高科技作为支撑的现代化的第三产业,包括财会、法律、保险、金融、投资、审计、文化教育等服务性产业的发展,将会对知识性人才产生大量的需求。大学毕业生到第三产业就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一个必然趋势。

最后,大学生毕业初期失业率相对较高。根据西方一些国家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变过程中的经验和特点来看,大学生毕业后l-5年内失业人数比较多一些,失业率高一些,有时甚至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但是总体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就业率要高于社会的平均就业率。

二、我国大学生失业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的主要根源在于供求关系的失衡。在供给方面,首先是毕业生数量增长速度太快,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需求方面,由于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速快,而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节奏,一些传统专业毕业生数量超过了社会的有效需求,而一些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工学、技术类专业则出现短缺。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的问题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产物,是因为高校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素质、观念等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所导致的结构性供需失衡,从而造成了岗位空缺与毕业生失业并存的局面。

按照教育经济学的理论,目前我国大学生失业是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错位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结构、“职场经验准入”要求等市场需求因素发生变化,与大学生适应这一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经验、就业观念、信息占有、高校分布和专业人数分布等不匹配而引发的结构性失业。

三、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

根据导致失业的原因不同,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可以分为技能结构性失业、观念结构性失业和地域结构性失业。

1.技能结构性失业 2.观念性结构失业

观念性结构失业是指劳动者的就业观念滞后于就业形势变化,对工作岗位或薪酬的期望过高所造成的失业。当前,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就业首先定位在大中城市或发达地区,择业则首先选择国家机关,这从历年大学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热闹场面就可以发现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偏好。另据《成都晚报》2007年的调查显示:有6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钟情于机关事业单位,其中女生的数量更多;其次是外企、大中型国企;最后是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还有近20%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就业观念僵化、就业期望与社会现实之间不能实现对接,是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3.地域性结构失业

四、应对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政策建议

解决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政府、高校和毕业生三方积极行动起来,构建“三位一体”的就业系统机制,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构建和谐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

1.政府应起到统筹协调和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强化宏观调控、健全完善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我国高教育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实现最大限度就业。要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让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作出规定,促进高校毕业生多种形式就业,加快建设和完善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障机制;强化政策引导,促进多元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工作;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调整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从注重解决岗位困难转变到注重解决创业环境困难,着眼毕业生创业技能的提高和劳动准入制度的建立,明确界定创业产权和创业利益保护,简化企业审批制度,强化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公共服务职能,优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环境。

2.高等学校是应对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重要环节

高等学校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上,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这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对解决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要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就业市场调查,形成反馈机制,完善学校教学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维护和改进,促进信息化建设。要开展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体育人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搭建学生创业风险投资项目平台,通过风险投资,提高对学生创业活动的保障力度,使大学生的创造发明及时转化为科技生产力。

3.毕业生本人必须主动调适观念,积极就业,敢于创业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供求矛盾突出的状况下,大学毕业生要学会合理调整就业意愿和期望值,改变传统的等、靠、要的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寻找各种就业机会。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形势,调整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要帮助他们强化自身素质,增强就业核心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培养沟通能力,学习社交礼仪,学会推销自己,提高面试技巧,增加成功率。要帮助他们调整好就业心态,珍惜工作机会,立足从基层做起,克服浮躁心态和畏难情绪,勇于面向市场竞争。要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大胆创业,到需要开发的地区和行业去自主创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