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的教学探索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的教学探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7:00:53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的教学探索
时间:2013-12-18 17:00:53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职教育 高等数学 教学探索

论文摘 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大学生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契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高职生获得职业感受和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一 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也叫结构主义,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习者存在认知风格、学习态度、信心、观念和学习动机等个体差异。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一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尽量把当前学习内容和已知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思考和研究。

建构主义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就是数学教育建构观:学习数学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被动吸收,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认识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必须具有个体的特殊性。主体的建构活动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是一个社会建构。这里的外部环境是相对于认识主体而言的,包括学习的内容和条件,认识的手段和方法等,更包括教师活动,它们是与主体共存的一个动态系统。

二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数学教育建构观相适应

新世纪以来,教育部明确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传授给高职大学生“必需、够用”的基本知识,按照“突出应用性、重视实践性”的原则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数学教育建构观的教育理念和操作流程是相适应的。

1.让学生自主参与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高等数学内容本身是抽象的,如果离开了广大学生的自主参与,离开学生拼模型、量数据、画图案等亲自动手的操作实践,要想很好地建立抽象认识相当困难。从年仅十八九岁的高职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他们认识事物仍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多给学生提供直观教学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越是跟自己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生动有趣以及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的知识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成学生的积极有效的自主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也就谈不上积极有益的教育效果。

2.教材为贯彻实施数学教育建构观提供了素材 3.数学教育建构观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在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每个学生的品质、特长、应变能力、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全面提高。美国教育家、素质教育倡导者詹姆斯·多姆生认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真理、诚实正直的学生同仅仅是学业突出的百分学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会。我们的教育当下更要注重帮助学生确立自身的价值,学会互补技能、正确竞争、尊重原则以及学生体魄健康等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的快乐与健康、能够从事各项工作的普通人,而不是病态的天才。”在数学教育建构观实施过程中,要避免选题内容过于艰深,难于实施;避免依赖少数拔尖学生,多数学生实际参与度不够,享受不到成功愉悦;课题研究起点不宜过高,要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展示自己的特长,使绝大多数学生能通过建构主义学习树立起自信和兴趣。高职院校应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准备良好条件,打下坚实基础。 "

三 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教育建构观 2.探索“社会实践型”开放式教学模式,与高职大学生就业实现无缝对接 3.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高数教学的实施过程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大学生进行高等数学教学,契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高职大学生获得职业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增加就业机会,正是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数学教育建构观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2]杨志文.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

(5).

[3]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

[4]唐绍友.论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设计[J].数学通讯,2003

(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