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开展

试论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开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5 00:48:37
试论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开展
时间:2023-08-15 00:48:37     小编:

"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词,是全党全国一切行业和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文章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共青团的时代使命和发展机遇,重新审视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在育人工作方面的角色定位与职责,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共青团组织育人工作新水平。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共青团 育人职责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团的工作,更好地完成党交给的团结带领青年的光荣任务,是新形势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在高等学校巩固党执政的青年基础的神圣使命。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一定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围绕这一核心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大学生的科学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育人职能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求进一步提升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新水平。

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充分认识共青团的时代使命与发展机遇

作为执政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强化广泛联系青年、竭诚服务青年的社会职能,积极投身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实践中。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团组织在青年工作中,特别是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准确定位和职责,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加强对我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培养合格政治人才;而且要更多地发挥党的青年群众组织的作用,把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这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任务,也是时代赋予共青团的重要使命。

当前我国正处于特殊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都给当代青年和青年工作带来了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思想开放活跃、价值观念多元、主体意识强烈、行为自主务实,是当代青年尤其是高校青年的鲜明特点。与之相应,传统的联系动员青年的渠道在弱化,单纯依托学校体制来组织青年的途径已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依据自身兴趣爱好组建的青年组织却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共青团能够把握新的形势,研究新的问题,开拓新的思路,做出新的业绩。

二、立足高校共青团自身特点,找准共青团组织在育人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格局中,高校共青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和任务。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育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在共青团高校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当然,共青团组织只是整个学校育人系统中的一部分,要立足于学校实际和自身特点,准确把握团组织在育人工作中的定位与职责,认真思考哪些工作是必须做、应该做、能够做、做得好、可以长期做的,坚持做到“到位而不越位”。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应当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第二主角”,这一定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与高校共青团的自身特点。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校园文化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高校育人系统。其中,侧重于系统传授某一学科知识的第一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而高校共青团则是建设第二课堂、繁荣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文化育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而言,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第一课堂的培养目标和优势在于提高青年学生的专业素质,即“一专”;而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和优势在于帮助青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培养或拓展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即“多能”。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恰恰是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第一课堂的专业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甚至主要的就业出路。专业课成绩仅仅是衡量毕业生素质的一个方面,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与能力训练对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当站在促进高校人才的全面发展、提高青年成才率的高度认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提升“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改变“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第一课堂必不可少、第二课堂可有可无”的观念,并充分发挥高校团组织在“第二课堂”这个大舞台上的育人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的统摄下,努力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容、互补、互动”的良性关系。这就要求素质教育时代的高校共青团要当好高校人才培育的“第二主角”而不要甘为“配角”。当然,无论是第二课堂还是“第二主角”,所谓的“第二”都不是指“次要”或者“不重要”,它只表明发挥作用的领域不同、承担的职责不同。因此,高校共青团干部应当牢固树立起“主角意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强烈的责任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共青团对学生成长成才的贡献率。 "

三、将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提升共青团组织的育人职责相结合

1 更新观念。首先,树立共青团“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具体到共青团组织的育人工作中,就是“以育人为本”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共青团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以及实践育人的优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引导团员青年勇开风气之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把青年所思、所想和所盼作为共青团工作的第一信号,把服务青年发展作为共青团工作的第一职责,把青年满意作为共青团工作的第一标准,牢记“青年利益无小事”,针对学生在学习成才、就业创业、文化生活以及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具体需求,着眼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健全服务机制。

其次,树立共青团“统筹兼顾”的工作理念。“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要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共青团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树立统筹兼顾的工作理念。要统筹协调好共青团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的关系,找准共青团工作在学校改革、发展和建设中的切入点,在那些党政认同、符合学生需求、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为共青团所特有或主导的工作项目和工作载体上形成合力。统筹协调好共青团工作内部组织、宣传、文化以及社会实践等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把抓好重点工作和各项常规工作结合起来。

再次,树立“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要大力推进学校共青团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和手段创新,使共青团的工作能够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永葆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调研,不断破解共青团事业发展面临的新难题和重大理论课题,使共青团工作能够不断积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当增强现代管理的理念,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尝试将现代管理的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引入共青团的管理工作中,努力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最后,树立共青团“重在建设”的工作理念。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对共青团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共青团必须树立“重在建设”的工作理念。要树立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探索学习的长效机制,努力把共青团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干部作风建设的一系列要求,全面加强团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作风建设,发扬光荣传统,弘扬新风正气,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共青团的组织设置制度、团内民主制度以及评价考核制度等,提高共青团组织在我校学生群体中的有效覆盖率和控制力,不断提高共青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 具体做法。首先,以更科学的态度完善工作机制。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不断健全完善团的组织领导机制、服务保障机制、考评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服务大局,培养、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和水平。要注重团建规范和团建创新,大力推进团的工作方式、方法、机制、载体的创新,以新的服务形式、以新的培育手段增强团的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培育共青团工作的新魅力,逐步形成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基层活跃、载体丰富的团建工作特色。

其次,以更坚定的决心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实现团的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我们应当更为重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找准基层团的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潜移默化作用。可以根据青年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方式,大胆探索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新的平台和途径,加大对学生群众性组织的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鼓励基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再次,以更开放的举措整合社会资源。团组织不是经济部门,手中直接掌握的资源不多,财力不强,而要想把共青团工作做好,又必须开展大量主题鲜明的活动,二者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动脑筋,不能只局限于高校内部,而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把团的工作社会化、项目化,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对团的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同时组织青年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一方面回报社会,一方面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社会平台打造成为培育高校人才的第二课堂,让广大团员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熟。

第四,以更灵活的手段创新工作方式。团的工作由于其联系面的年轻化,应当更为积极地采取形式鲜活、方法多样的手段来推进工作,用创新的载体和平台去开展团的活动。我们要更为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平台,探索建立“学校数字化团委”,实现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和团内资源共享,以网络快速便捷的特点进一步提升团组织的工作效率;在网上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建立网上信箱、网上论坛、网上团校等形式、用丰富健康的内容吸引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抢占和巩固有利的网络舆论和导向阵地,营造更为有利于开展团组织工作的网络环境,使互联网成为团组织人才培育的新平台,学校团组织在新形势下联系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新纽带。

最后,以更扎实的作风追求工作实效。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要想校党委之所想、谋青年之所求、尽共青团之所能,团结好、带领好全校团员青年,紧密围绕在学校党委周围,继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共青团促进学校发展的社会贡献率、党政认同率和学生满意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