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文化模式理论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于文化模式理论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9 00:51:33
关于文化模式理论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
时间:2023-03-29 00:51:33     小编:

"

论文摘要:参照托尼•布什教授所著的《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一书中介绍的教育管理模式之文化模式理论,结合当今我国高职教育的时代背景及其实际情况,对中国高职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论述,提出高职教育改革的理想与追求。

论文关键词:西方教育管理;文化模式;高职教育改革

托尼•布什教授所著的《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一书中根据教育管理在其目标、结构、环境、领导等四个方面的不同特征,将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的众多教育管理理论流派,归纳为六个大的理论模式,即正规模式,学院模式,政治模式,主观模式,模糊模式,文化模式。其中,文化模式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的教育管理中所出现的注重主体价值观和信仰、强调培养组织成员凝聚力和形成组织文化的倾向,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在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新的倾向与趋势。尽管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学者的立场和观点不同,但是由于理论的跨文化、跨社会和跨越空间的特点,东西方之间在教育管理理论及面临问题上有共性的东西,也有共同的呼唤。

1 文化模式理论含义

文化模式可以被定义为:个体拥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倾向性对他们的行为及其对他人行为的看法都有很大的影响。在组织成员中所形成的规范成为组织的传统,在群体中进行交流和传递,并通过文化符号和仪式来进行强化。文化模式强调组织的非正式的方面,而不是强调官方的和正规的因素。文化模式关注的是组织中个体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以及个体的认识如何与被认可的组织的认识观念相结合。

文化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文化模式强调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信仰,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价值观和信仰有时是隐藏在成员心中没有表露出来的。并且,在一些规模大,具有多元目标的组织中(例如大学,学院)成员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形成了多种组织文化而不是唯一的共同的组织文化。群体之间相互竞争和分离,教师忠诚于自己的群体,该群体有自己的特点,在工作时间甚至是工作以外的时间接触多的东西从而会形成该群体在教学方式、纪律和课程等方面的群体观念。

文化的典型表达方式是仪式和典礼,用以支持和赞颂所认可的信仰和规范。学校尤其具有丰富的文化符号,如集会、授奖仪式、私人捐赠学校的崇拜仪式。仪式是文化模式的中心,文化符号是学校管理的关键部分,文化符号也是形成共享观念这一过程的中心。文化以以下三种形式为特征:概念的或语言的(语言的运用)、行为的(仪式、典礼、规则、支持机制、社会交往模型)、可见的或物质的(设备、仪器、纪念物、座右铭)。

2 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

不可否认,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有其局限性、消极因素以及和我们在意识形态、教育理念上存在着差异,但是,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研究和实践的领域,其中符合国与国之间教育管理中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原理等精华的部分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借鉴作用,尤其对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深刻启示。

如何正确应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首先要对支撑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即对托尼•布什提出的六个模式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看法的一致程度;在教育机构中组织结构的效力和含义;机构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教育机构中领导策略的恰当性。这四个分析标准论述了不同模式的差异性,据本文篇幅的有限性,仅就文化模式理论结合当今我国高职的实际情况,浅析我国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文化模式理论认为:一个学校的文化可以通过目标来表达。对目标的陈述以及组织成员以行动所表现的拥护等,都强化了组织的价值观和信仰。

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目标以及办学思想的确立,在教育变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很多高职类院校的办学思想以及办学目标通常具有“拿来主义”和“上级指定”的特点,“拿来主义”是指在发展本校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时采用借用其他优秀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的做法,吸取优秀学校的办学经验,回到本学校以后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拼凑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这种借用他人办学经验的做法,其吸取到的经验是珍贵的,有价值的,因为它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智能结晶,但是,在强加到本学校的时候,常常面临着过于破碎与拼凑的缺点,并不能体现出组织自身强有力的文化特征,且不具有凝聚力。 "

其实,在发展具有本学校特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的时候,我们认为应该采取“继承+平均化+成长”的理论。“继承”即是参考本学校以往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特别是那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其过去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更是具有明确目标和清晰的发展架构。“平均化”即是指在发展本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思想的时候,可以邀请教师,学者等代表,请他们先提出来自己的想法,在由学校予以内容分析并找出可实行的部分。“成长”即是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要建立在可成长,可发展的高度,根据学校当前的实际情况,明确学校日后发展的方向。

(2)文化模式理论认为:结构是物质的或可见的组织文化。组织的价值观和信仰以学校所建立起来的角色模型和角色关系来表达。

我国在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突出的主旋律就是“放权”,包括扩大校长的办学权力、自主聘用教职工的权利和学校内部分配的自主权,这些“放权”措施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学校统得太死,管得过多,使得学校缺乏生机与活力的弊端而言,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诸多并不适应或适合学校教育管理与教师劳动性质和特点的操作方案,并较为集中地反映在如何正确理解校长负责制,以及教师劳动贡献与收入联系简单化和主要依赖物质利益来调动教职工劳动积极性的方面。这是现阶段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实施校长负责制同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综合问题。依据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社会组织的个人负责制并不意味着组织的主管人员可以我行我素、独断专行,实行校长负责制体制下的校长也同样如此。即校长既要大胆坚决地行使决策权利和指挥权,又要善于发挥学校其他管理人员和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广泛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形成集中和同意的管理。

②学校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合理性和配套性问题。

在学校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中,应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教师奖励制度、荣誉制度等实施,建立起与以物质激励为主的结构工资制相配套的竟声奖励制度。在现阶段的学校管理实践中,应对那些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教职工给予各种精神奖励,如授予荣誉称号,褒扬他们的业绩和精神,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充分的尊重等,创设使教职工萌生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的校园氛围,使教职工劳动积极性的调动,不再局限于物质利益的动因,而是在基本物质利益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以精神力量作为提升教师劳动质量的动因。

(3)文化模式理论认为:外部环境是以价值观和信仰为主体形成的组织文化的来源。由于组织是开放的系统而不是封闭的系统,所以,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组织与外部环境进行成功联系的能力。托尼•布什教授在书中提到“野生“环境中的管理,这是根据学生入学由居住的区域决定向家长选择转变的现象,形象地把组织划分为”野生“和”家养“两类,当学校在有招生的社区范围和明确的生源时,学校是“家养”的组织,但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学校不得不为了生存而进行生源的竞争,即时刻处在“野生”的组织中,所以,为了维持机构的生存,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具有更强的理解力,技能和灵活性。校长和资深教师要多参加教育管理的培训,要跟得上教育管理发展的前沿,了解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从而会更好地促进学校。

(4)文化模式理论认为:组织的领导者为文化的巩固与发展负主要责任。校长的价值观和信仰建立在多年成功专业实践的基础上。人们也期望校长能够体现学校的文化,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创建者。

现阶段,我国高职类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以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所拥有的各项管理权力来看,校长可以在贯彻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办学目标和实施方案,选择管理的方式和具体的策略,并承担全面的职责。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使得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从一定意义上说,富有个性的校长是办出学校特色,创建独特校园文化的关键,校长自身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

如托尼•布什书中所提:“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每一个组织都应诊断好自己组织所处的环境,在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采用相应的管理模式,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对每个组织来说是永远适用的,要根据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管理理论,才能使组织在这样的环境下永葆生机。”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理论与实践是不同的,理论具有跨社会和跨文化的特点,而实践不可能脱离国情和社会文化背景。正确剖析借鉴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