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论高等学校管理目标确立的依据

浅论高等学校管理目标确立的依据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4 01:27:43
浅论高等学校管理目标确立的依据
时间:2022-11-14 01:27:43     小编:

"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 管理 目标

论文摘 要:高等学校管理对象的双重应,即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学校管理者自身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较高的管理能力。高校管理的差异性如不考虑之,其目标就难免会造成空洞及操作过程的不切实际,从而使确定的目标流于形式。

高等学校管理目标是这个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一部分,它的确立必然要受制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各方面因素。

1.社会发展的依据。

一方面,高等教育为社会建设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推动高等学校教育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同样,高等学校教育发展也有赖于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没有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教育也会停滞不前,两者是分不开的。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所以,应站在长远的角度重视高等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距离高等学校管理目标,必须把高等教育的发展放在这个社会发展中去考察。当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为提高大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担负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要责任的教学活动,更要在期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把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把高等教育的发展放在这个社会发展中去考察。

社会发展性理论教学应体现在促进教师理念的提高,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高等学校只注重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因而造成了学生知识面太片面、狭窄。从而出现了知识更新慢的现象,因此应从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例如,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更广的体育知识,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既拓宽了学习的知识面,又提高了体育文化素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性教学理论体现在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既要教授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锻炼。社会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体现就是要从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将来如何走入社会发展两方面着手: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的能力,包括实用能力、工作能力等。它不再是单纯得对原有的知识、定理进行灌输,而是把理论前沿的动态介绍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研究性思维方式。

社会发展性教学理论应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应带动学生参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高等学校就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科研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如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级科研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思考的重点。

2.教育发展依据。

高校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核心要素是人,就是广大师生。

为了实现培养人才和繁荣学术的目标,我们应放弃一些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权力观念,引导和转变服务师生的观念。增强高校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尊重师生、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鼓励创新。

2.1建立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

也就是让管理者在科学和客观地了解学校生源总体质量的基础上,在培养目标为总目标的大框架下,制定出可实践的分阶段目标。由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阶段目标弱化”现象,因此应在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体系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把实现总体目标的培养与达成中、短期阶段性目标的过程统一起来。首先要确定哪部分内容是当前的基础性目标,哪部分内容是长远层次的目标。必须确保当前目标尽可能详细、切实可行,从而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

2.2如何实施目标

在实施目标的过程当中,首先要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具体任务,授予相应的职权,确保部门职责和任务的履行和完成,然后给予相应的利益或者相应的惩罚来作为承担责任和任务的报酬或激励,最终实现责任、权力、利益的相互统一。达到最初制定的目标通过实施的过程产生相应效果。

2.3考评成效,利益奖惩。

目标的确立是实现目标管理的最高约束方法,是衡量管理在实际应用中成效的标尺。而考评机制是衡量实施目标的组织和个人所实现目标程度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也是评价目标管理成果的重要方法。对目标实施考评的依据主要来自量化后的目标体系,也就是考核指标体系。依据考核指标体系对目标进行测评,最后依据考评出来的结果对目标给予奖励或者惩罚。

3.工作目的物,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

3.1高等学校管理对象的双重应,即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学校管理者自身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较高的管理能力。管理者首先要有先进的管理思维能力,其次对学校的历史、现状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不仅要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基本信息有充分了解,并且要对学校文化、教学理念、传统教学等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方向、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与特点有清醒的认识,具有实际运用这些规律和特点的能力与办法;要具有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在师生中享有威信等。

3.2由于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结构布局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主人翁意识不强。无视对之了解分析,就难以制定出因人制宜的切合实际的具体目标。

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要因人制宜,随机应变,认真对待和把握好综合素食教育中的具体问题。

①让学生口服并不就是心服。学生在学校很多场合一般由于碍于情面,或者慑于教师的权威,或者迫于家长的压力,在表面上服从教师,但并不是是心甘情愿的。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反感的情绪,不仅对其身心健康无益,还有可能让教育者无法进行正常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由和个性,在此基础上,用真心热爱学生,以真情感化学生,只有带有人情味,富有亲和力的教育方式,才会让学生接受,才会让学生心服口服。

②学生的小事不是闲事。作为教师,应时刻以强烈事业心、敏锐的观察力,关心学生点点滴滴的生活,一定不要忽视那些看似如芝麻的小事。

③跟学生谈话不一定就是谈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习惯于找学生到办公室谈话。谈话中,尽管教师心平气和,也没有咄咄逼人的态度,但效果很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都是情感丰富的个体,他们讨厌那种居高临下的架势,也反感那种言不由衷的说教,他们需要的老师跟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所以老师必须改变那种架势,由“师道尊严”的传统师生关系变成“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融入到学生中去,经常把自己作为学生的朋友,与之谈心,进行沟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3高校管理的差异性如不考虑之,其目标就难免会造成空洞及操作过程的不切实际,从而使确定的目标流于形式。

因此应采取差异教学法,差异教学法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学习风格、背景知识等方面进行调查,设立学生学习方式资料库,供不同科目教师参考并调整教学方式和分配作业,用不同方法推学生一把,协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使学生受益更大。

参考文献: [2]薛彦华:试析现代大学理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03 [4]田建国:高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8

[5].张大良,吕浩雪:打造精品课程 提升教学质量,中国高等教育,2003(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