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在多元文化视阈下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调查与对策

浅谈在多元文化视阈下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调查与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9 01:57:26
浅谈在多元文化视阈下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调查与对策
时间:2023-01-29 01:57:26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多元文化 道德信仰 调查 对策

论文摘 要:由于世界多元文化趋势的影响,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为此学校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教育载体。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文化价值观念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的特点是单一的文化价值观念被打破,各种各样的文化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伴随着我国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经济成分、分配形式、就业形式多样化,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针对这一现象,为了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我们进行了多元文化视阈下大学生道德信仰现状的调查,并对此进行分析,努力寻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状况

1、在道德理想方面,来自不同地区同学表现为道德趋向基本一致。可见同学对道德理想在内心有向往和正确的认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现实的影响,同学们往往更重视现实,对道德理想目标存在产生怀疑。在针对大学生是否应该拥有道德理想与信仰中,83.3%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拥有道德理想,有11.7%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在对拥有道德理想的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学生的道德信仰很分散,但占主流的分别是社会主义道德28.7%、传统道德典范27.4%、儒学18.7%,这充分说明当今学生的道德信仰与理想并不太过于偏激,更趋于理想化。另外在"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公选课,尤其是马哲,思修不感兴趣"问题上,不为乐观。对公选课在学习上的注重程度学生有46.5%表示不感兴趣,仅有1.8%的学生重视像马哲这样的公选课。对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的评价,来自城市的同学42%的认为受学校教育和老师影响较大,来自东部农村的同学认为受周围环境及朋友的影响较大,来自中西部农村的同学四个选项较为平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较多数。

2、在道德意志方面都有正确的导向,但是大学生多为刚刚成年和即将成年的年轻人,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存在一定得摆动。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在是否愿意响应国家号召到诸如西部地区等贫困艰苦地区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大部分同学表示愿意。调查显示,表示愿意奉献青春的学生平均占受调查所有地区学生的56.5%,但其中还有30.7%的学生没有认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在对于恪守职业道德最关键的问题调查中,整体上分析学生选择比较平均,但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异。随着团队精神的逐步发展和宣传以及地区差异,城市的学生和西部农村更倾向于发扬团队精神,而东部农村59%的学生认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这也是长期不断地在竞争中发展的结果。

3、大学生接受过多年的专业教育,基本对道德规范有准确清晰的认知,但是也表现出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存在偏差。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道德规范的底线上可以分清,并且可以以正确的方式来对待所发生的事情。例如学生在外出过程中遇见红灯,有86%的学生一贯遵守交通规则,这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是道德规范的体现,更是遵纪守法的流露。尽管学生的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但是对社会的不信任程度已经超过一半,达到59.2%。并导致大家对于道德规范的存在表示一定的怀疑,并且对某些不道德的行为处于漠视态度,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比如城市的同学大多表示在网络中由于大家都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所以自己也不太注意文明用语。但是根据调查,反而否定了这一说法。据我们调查,在网上聊天的同学中,平均有65%以上的学生非常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对于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不太注意并且抱怨大家都不文明的学生仅占13%。由此可见,在社会生活中,部分学生采取积极和理性的道德行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表现过于圆滑,甚至是道德行为失范。

二、主要对策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高校里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如何帮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中建立正确信仰,坚持倡导主流文化。信仰对道德有论证、聚合与升华的作用,因此开展信仰教育,不断提高德育实效。在多元文化状态下,高校德育工作中既不能放纵不管,不闻不问,也不能盲目悲观,应该理性的分析与审视,认真思索多元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信仰形成带来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1、发挥"两课"教学作用,加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两课教学,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多元文化趋势,要不断改进教育内容与改进教学方法,使"两课"教学既具有理论上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道德信仰形成的影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信仰。

2、加强队伍建设。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身教胜于言教。《论语》中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的就是人格的魅力。在学校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是一部面向学生的教科书。因此要不断加强全体教师的师德教育,师德建设,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树立献身教育、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真正做到自树树人。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有许多实践经验与工作方法,但往往系统教育理论不足,因此要不断加强对辅导员系统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水平与能力。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校园文化不是无目的的文化,它处处渗透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在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发挥着定向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方式以及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都蕴含着教育目标,对学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力量。在多元文化影响下,高校要着力于主流文化,大张旗鼓地宣扬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大力宣传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社会主义道德观,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教育。并通过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旋律,让健康、高雅、活泼、明快的校园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4、创新教育载体,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给大学生带来重要影响。因此,要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创新道德信仰教育的方法。把大学生的道德建设纳入网络文化中,在网络上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学校要在校园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或主页。如网络团支部,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媒体的作用,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各种社会思潮 ,大力宣传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

总之,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教育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信仰,为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提供重要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2]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杨韶刚.道德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陈晏清.荆学民.中国社会信仰的危机与重建[J].江海学刊,1998,

(4).

[5]卢有志.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信仰危机与道德教育的目标追求[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