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人为本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试论人为本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7:13:07
试论人为本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时间:2013-12-18 17:13:07     小编:

"

论文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应该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过“如何更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情况,要求以人为本必须是所有高校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关注学生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效性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庄严使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如何更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的同时,深刻揭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即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关系到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及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影响。因此,党中央对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采取许多重大举措,并已取得显著的效果。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审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会发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表现出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1.忽视了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的需求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并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等等,只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能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因此,大学生对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有着强烈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着很强的政治性倾向,起政治导向的作用。但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有思想方法教育的重要功能,它以大学生世界观发育发展的基本矛盾为原点,着眼于学生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着重进行理论思维和思想方法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兼具有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功能,它涉及道德品质、人格、智能、知识技能培养的诸多方面,与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在实质上是一致的。然而,我国高校目前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往往单纯地将其作为政治理论教育,过于强调其政治性、导向性,而忽视其服务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不会去思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如何融入对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可能使教育限于空洞的说教,而被教育者持这种思想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厌学情绪,从而出现淡化政治的倾向,最终影响教育的有效性。

2.忽视了大学生解决现实困惑的诉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日趋复杂;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下,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推行西化、分化中国的阴谋,西方思想、文化思潮大量涌入,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消极腐败现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使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与变化,往往在不同程度上会产生困惑与失落之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明辨是非,正确认识社会,使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一致的要求。然而我们以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把二者对立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仅仅看做是国家政治的需要,过分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却忽略了对大学生的现实困惑的破解,一味地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用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学生,用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陶冶学生、塑造学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内在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大学生不完全认同这种社会需要,就不能形成接受动机,因而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3.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由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增强,因而少了随波逐流,而多了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化逐步向政治和文化领域渗透,西方敌对势力以互联网作为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渠道,灌输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已不再是单一的课堂,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严峻挑战。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曾经为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教育者依然固守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把学生放在被动的受教育者的地位,忽略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仅仅凭借课堂这一阵地,依靠一份讲稿、一支粉笔、一张嘴“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教育模式及占领网络传播的阵地,致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缺乏吸引力、战斗力。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而大学生又是有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有强烈社会需要的个体。马克思曾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研究大学生的需要并从他们的需要出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关注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其突破口应选择在其价值目标的创新上,即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发挥政治功能的前提下,把人本性作为主要价值目标,关注大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即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于全面推进索质教育的理论、观念、原则、方法、步骤等作出了全面的谋划、规定和阐述,素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应有之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最为突出、最有难度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种意识形态性很强、需要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特定教育中,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中心环节,就是要通过理论知识运用的反复演练,包括以“问题”为出发点的分析解读社会现象及自我改造的实际演练,着重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而又较为巩固的理论素质和政治素养,把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统一起来,内化和生成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大学生首先应当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够与社会和谐沟通;此外,还要有良好的人格,具有公民道德感、责任感和义务感,明理诚信,遵纪守法,以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撑。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学会做人,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指导性、服务性和建设性,充分张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人文关爱性,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在教育中应做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打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使学生学会能动地吸收和借鉴先进文化和人类文明的本领,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品质,获得自我精神支撑的能力。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释疑解惑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方位关注、研究和解决以学生为主体对象的思想心理性矛盾,在注重和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性的同时尊重人本性,既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统一性,又针对学生成长的个性需求,既关注所谓的宏观问题,又不漠视学生的现实困惑。因此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寻找有针对性的教育主题,如焦点、热点、矛盾点、发展关键等,紧紧抓住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时代的新现象、新问题的解释力、说服力,解决时代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的价值诉求问题,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理论魅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征服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中不仅形成了适应于中国的并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而且在这种结合中,改变了中国社会和制度,也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改造渗透到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主体的方方面面。在当代中国就突出表现为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必将继续引领广大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历史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这样的理解,才能使大学生们真正地认识并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是一种外在的游离的成分,而是一个活着的现实及其过程。当学生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当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学生才能明辨是非,排解困惑。"

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平等的、互为主体的关系,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效性的切实保证。因此,教师要深入总结、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符合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首先,应开展多向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对于大学生关注的社会性的重点、疑点与难点问题,应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观照下通过民主平等的研讨学习,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自我参与意识,增强教学的方法论功能,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坚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使系统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门课程应根据实际需要,或者以专题讲座为主,或者以系统授课为主辅之以专题讲座,用丰富、深刻和系统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再次,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教学纳人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假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社会服务活动等相结合;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在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适逢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人的灵魂打交道,因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继承与创新,需要探索与实践,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政治功能、导向功能的同时,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满足其成长的需求,尊重其主体性地位,是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的正确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应采取的有力措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