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交汇与融合——试论《中国文化概况》课讲授探索与体会

交汇与融合——试论《中国文化概况》课讲授探索与体会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7:18:17
交汇与融合——试论《中国文化概况》课讲授探索与体会
时间:2013-12-18 17:18:17     小编:

"

论文摘要:中国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中国的语言(汉语)又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且是世界上惟一绵延不绝并一直持续发展的文化。面对国外留学生,如何通过《中国文化概况》课把中国文化通俗易懂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为例。对此间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概况》;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笔者从2007年开始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对外汉语教学部《中国文化概况》主讲教师,所教的留学生来自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尼泊尔、肯尼亚、索马里、加纳等国家。他们不仅肤色、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素养不同,甚至连生活习惯也不同。但有一条相同,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曾经陌生的中国文化产生了越来越深的喜爱之情。

一、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启发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在国内著名高校的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教育大都是循着汉字(文字学)一汉语(语言学)一汉文(文化学)由低到高循序开展的。文字和语言本身也是文化.文字和语言又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只有对文字和语言有所研究,才能进入文化的核心部分。中国石油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起步较晚,留学生呈现出一种“复式班”教育特点:有的已能认识和书写不少汉字、能用简单的汉语进行日常会话,有的却依然是不会写、不会读的“零起点”。在这种基础上讲授《中国文化概况》,尽管是全英文授课,面临的难题还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出现“鸡同鸭讲”的尴尬局面.也为了让来自友好国家的外国留学生真正掌握和喜欢这门课,我坚持把“功夫下到课前,功夫下到课外”:其一。给每一位留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尽可能细致地了解留学生的国家、民族、家庭和宗教信仰等情况;对留学生所涉及的每一个国家建立基本情况档案。尽可能细致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民族、历史、政治、经济(特别是石油)、文化等资料。其二,为每一堂课制作精美直观的课件,有的课件甚至采用音响动漫效果,虽然加大了自己的备课工作量,但这些课件却让留学生们喜闻乐见。其三,向每一位留学生开放教学博客,时常在博客上为留学生释难解疑:通过电子邮件向每一位到课学生发送预习复习资料。其四,坚持做到对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所应该掌握的文字学、语言学、文化学等知识进行系统“充电”。对每一堂课所讲内容的来龙去脉自己首先要搞清楚。

实践证明.不同文字、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即便中国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中国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而且是世界上惟一绵延不绝并一直持续发展的文化。可是如果你面对一些“零起点”的留学生.简单笼统而过多地强调上述内容.也许就会像两条河流迎面相撞溅起不和谐的浪花。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尽量让留学生了解和掌握鲜活有用的中国文化

笔者认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沧桑巨变,应该是《中国文化概况》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华彩乐章。全英语授课的《中国文化概况》并无一套能够全面、精要地介绍灿烂中国文化的合适教材。特别是缺少一种带有全新时代气息的教材,所以我只能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一些最新汉语版的《文化中国》、《中国概况》的基础上,重新分专题撰写《中国文化概况》英文版教材。

心仪中国文化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当然希望尽量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我在制作《中国文化概况》课件时,尽量以满足留学生的需要为目标,按学科分门别类制作各种大小专题课件。主要有中国历史、民族、哲学、宗教、伦理道德、诗歌、小说、散文、美术、戏曲、音乐舞蹈、文字语言、科学技术、大众传媒、教育、体育、中医药、建筑、民俗、姓氏、婚姻家庭、风味饮食、风景名胜等。在制作这些课件时.注意突出历史性、动态性和直观性.既交代起源又兼述发展。既简明扼要又图文并茂,故而深受各国留学生的欢迎。

2008年9月,新一批留学生入学,我在撰写《中国文化概况》导论部分时,就以《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中国文化》为题目,并针对留学生汉语起点的不同,分别辅之以NBC版和央视版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录像和解说词,把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最基本、最精华的部分,声情并茂、美轮美奂地介绍给了各国留学生。

要撰写一个全新视角的《中国文化概况》专题课件,就必须突出文字学、语言学、文化学特点。比如讲解“和谐社会”时,我就采用了北京大学教授孟昭容的解释:“和谐”二字的“和”是由“禾”和“口”组成,就是人人都要吃饭,不吃饭不行,也就是说,要建立和谐社会先要解决温饱问题。再向小康迈进,不能再饿死人,这就是“科学”;“谐”字是由“皆”和“言”组成,就是大家要说话.要让大家说话,大家要敢于说真话,而且要畅所欲言,这就是“民主”。和谐本身就包含着科学和民主,要想达到“小康和谐社会”,就是依靠民主和科学,舍此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精彩的解释再辅之以精美的图片,对于热心研究中国文化的留学生更有吸引力。

三、教学理念“仁者爱人”。用中国文化的智慧去促进不同文明的融合

佛教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可见大到大干世界小到一个团体,无不充满了碰撞、矛盾和冲突。进入21世纪的人类,随着纽约华尔街世贸“双子星座”的灰飞烟灭。小布什和他的幕僚们掀起了“新十字军东征”。迄今有人把美国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看做两大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尽管起因实际是为了波斯湾和里海沿岸的石油。随着奥巴马上台.倡导“和谐世界”的中国四周也出现了点点烽烟。"

中国石油大学的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三大宗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佛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却一应俱全,文明的冲突自然不可避免。来自“世界屋脊之国”尼泊尔的留学生全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来自中亚友好邻国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大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来自非洲的加纳和肯尼亚的留学生大多数都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乍一看所有的留学生似乎很平静地在一起学习生活,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股暗流在涌动。因此,应该重视各种文化的差异,在留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的良好形象。

面对来自不同信仰、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的外国留学生。作为他们的老师,这种“三热爱”的内涵和外延都应该进一步扩大。首先要了解和“进入”他们的文化。通过阅读《圣经》、《古兰经》、《真境花园》和一些佛教经典.当我给留学生讲到“中国宗教文化”专题时就和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并对代表不同文明的宗教信仰都表示了足够的尊重。时间长了。留学生们开始和我无话不谈.有的甚至邀请我加入他们的教派。婉言谢绝后我告诉他们,我只是一个不同文明类型的观察者和研究者,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与穆罕默德、释迦摩尼和耶稣一样伟大的人物,他就是2500多年以前的孔子,但孔子创立的不是教派而是文化,只是浩瀚博大的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流派。于是我陆续给他们翻译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

To have friends come from a far.is山atnotafteralldelightfu1.(有朋白远方来,不亦乐乎)

Acquire new kowledge while thinkingovertheold.(温故而知新)

Hewho learnsbutdoesnotthink islost;hewho thinksbutdoesnotlearn stillremainspuzzle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W hei1three of USare walking together,I am suretOhaveateacher.(三人行必有我师)

Every day Irepeatedly examinemyselfonthreepoin~.(吾日三省吾身)

Never do tO ohterswhatyou would notliketOdotOyousrelf.(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Harmonyisthemostvaluable.(和为贵)

Harmoniousyetdiferent.(和而不同)

Thebenevolentlovemel1.(仁者爱人)

我告诉留学生,《论语》的名言中不仅有治学的格言,也有人生处世的格言,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当今世界的一剂济世良药;我告诉留学生,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三个伟人却有大致相同的经历:流传下来的《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在他去世后撰写的,记录古希腊苏格拉底思想的《辩白》是由他的学生柏拉图在他被处死以后撰写的。描述耶稣言行的《福音书》也是由他的门徒在他被钉上十字架后几十年里完成的;我告诉留学生,当罗马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震惊了,因为耶稣也曾说过:“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但是,耶稣比孔子要晚整整5个世纪。这两句名言在西方也都被称为“黄金律”。我们今天要秉承大教育家孔子在2500年前就倡导的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在求学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成为具有道德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栋梁之才。

我告诉留学生,为什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画卷上出现了一个演进的“和”字。那是因为今天的世界依然不够太平。因为世界上有的人总想掠夺和称霸——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这样的思维势必加剧民族、国家和文明之间的对抗,而对抗的结果将会导致整个世界的毁灭。和——和谐——和谐世界,仁——仁爱——仁者爱人,沿着中国文化的智慧所指明的道路。世界就会走向光明……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you and me/rfom one world/we arefamily/travel dream/a thousand miles/meeting in Beijnig/come together cometogether/putyourhand in mille/you and me/rfom ol'leworld/wearefamily……

我想.这也是交汇融合、包罗万象的中国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原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