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教育质量研究

关于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教育质量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7:22:14
关于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教育质量研究
时间:2013-12-18 17:22:14     小编:

"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质量的新内涵入手,客观地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地方工科院校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对策,以实现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

【论文关键词】大众化;地方工科院校;高等教育质量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质量的挑战质量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中的热点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化,高校经历了以扩大招生、扩建校园为标志的外延发展。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高校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保证办学质量,这是当前高校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决定高校在激烈竞争中能走多远的决定性因素,更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量”的扩张与“质”的保障如何做到有效的统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核心问题。当今,高等教育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质量的竞争。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之上。借鉴世界教育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吸收国际教育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强调不仅要看当前,更要讲后劲;不仅要看规模,更要讲质量。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新内涵

教育质量,主要是指教育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发展和个体身心发展潜能需要的程度。一般认为,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根据特定的时间地点,特定的学习者和他们的环境相对而言。同时,教育质量还是—个“发展”的概念,即教育质量随时代、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特性。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颇多,其中余小波在《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外延》中提出:对高等教育质量概念的分析,需要在“质量”概念研究的基础上,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进行探析。从内涵来看,它是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满足高等教育系统内外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从外延来看,既可从纵向上分为教育投入质量、教育过程质量和产出质量,也可从横向上分为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还可从教育活动上分为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为教学提供服务的质量。

二、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教育质量现状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是全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地方工科院校由于受管理体制、地理环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影响,有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特色。现阶段从实际情况看,地方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知名度低、经费不足、师资队伍较弱、实验设备短缺、科研条件较差等问题,很多地方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仍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传统意识的灌输,忽视现代意识的熏陶;注重正面的政治思想教育,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面对着经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目前我们培养的学生就很难适应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但是地方工科院校规模较小,归属地方领导,便于管理和改革,毕业生分配去向明确而具体,易于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目标。

目前,如果地方工科院校与国家部委所属院校专业设置重复,人才培养规格相同,办学路子一样,就会失去存在的必要。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如果地方工科院校能够找准自己的适当位置,在不同的层次上办出自己的特色,为地方服务,就能发挥国家部委所属院校所取代不了的作用。地方工科院校与国家部委所属院校相比有许多不足之处,加之以招生和分配制度为突破口的改革进一步深化,迫使地方工科院校与国家部委所属院校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所以,只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才能化劣势为优势,不断壮大自己。大众化教育阶段,扩大招生规模为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扩招的压力面前,为保证新生的教育质量和生活秩序,高校的工作计划要做出重新安排,想方设法增大容量。高校要抓住机遇,改革高校体制,在主动吸引和鼓励地方政府、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拓宽思路,积极融人到社会生活中去。

三、地方工科院校教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对于地方工科院校而言,一方面教育需求持续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两者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考察近年来地方工科院校教育质量,十分令人担忧。许多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却感觉优秀人才“娶”不进门;大学毕业生为求职四处奔波,最后抱怨“婆家”太少。据调查,

通过研究分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质量定位的误区。一些地方院校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盲目仿效和跟随名牌大学。在学校定位和专业设置上,有“高、大、全”的倾向,给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二是学生来源质量堪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一份材料中说,将中国l0年前出去的学生和近期出去的学生素质相比较,可以感觉到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近年有所下降。三是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先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的经验表明:保证教师数量按一定比例的增长,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质量实现的首要条件。目前我国地方院校教师队伍,除了数量不足之外,还有一个知识更新和综合素质再提高的问题。四是教育资源普遍不足。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学资源已相当紧缺。教学仪器设备不足,学生实践环节受到影响。五是管理模式陈旧而且单一。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人仍以精英教育阶段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质量。而未从质量与数量、质量与人才要求多元化等方面进行全面认识,未能考虑教育质量的时代性和相对性。"

四、保证地方工科院校教育质量之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究竟如何保证地方工科院校的教育质量呢?笔者认为,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所需人才任务的地方工科院校,必须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指导思想,加快教育工作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一)找准办学质量定位

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质量标准,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地方工科院校在把握质量建设的定位时,必须抓住其层次类型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一是“地方性”。能否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密切结合,服务的水平与功效如何,是衡量其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尺。二是“教学型”。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是评价这类院校办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三是“应用型”。这类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是衡量这类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基于上述分析,地方工科院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学校办成区域性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中心、社会服务的中坚和精神文明的典范。

(二)建立“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综合、交叉、边缘学科不断涌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各种成果使任何人都无法接受所有的知识,这要求该时代的人才不仅要有相应的专业特长,能在某一领域做出特殊贡献,还!识有广博的知识内涵和对各种高新知识与技术的系统掌握、融会贯通、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增强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地方工科院校必须紧随时代潮流,立足自身改革和发展,在专业教育与通才教育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口径,由培养专业型人才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过渡,使育人模式由过去的单一型转化为“一专多能”型。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目前,我国各高校一方面师资严重缺乏;另一方面,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尽合理,稀缺的师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笔者认为,对教师的管理服务工作要突出五个重点:一是师德教育要常抓不懈;二是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三是模范遵守教学行为规范;四是全力支持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五是高度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作为地方工科院校,既要为教师提供服务,也要实施有效管理,这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机制有序运行的需要。

(四)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五)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创新能力的大小。建立符合校情的创新型管理模式,是地方工科院校特色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地方高校而言,学校应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重新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教学管理人员在学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创造有利于职业化教学管理的机制和环境,提高教学管理的权威性,使得管而有理、有章可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异常迅猛,地方工科院校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通过质量建设,要将追求高质量成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目标,并且覆盖学校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以此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使地方工科院校的跨越式发展保持应有的高度和不竭的动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