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的思考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的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8 00:46:24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3-04-28 00:46:24     小编:

"

论文摘要:本文从“以就业为导向”角度出发,指出了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评估标准的设置应从注重过程评估转向以办学效果评估为主;评估专家的组成应充分吸收社会用人单位参加,建立评估结果定期公布制度和评估与投资、建设等相结合的高教发展机制等。

论文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评估体系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基础,这很好地诠释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性,也就是说,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以就业为导向。然而,现行的评估体系却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方向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广泛地开展产学合作,重点培养学生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突出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评估还是偏于普通高校的评估范式。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现行指标体系不能很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目前,教育部已经启动和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在此春风下,对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指标体系进行研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下面我们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为依据,从评估标准的制定,标准的指标体系、评估专家的组成等几方面人手,对标准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1理论覆盖实践,对高职教育激励作用不明显

标准的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是标准的分解,指标是在某一方面要求的具体化。《水平评估方案》共分七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特色与创新项目。十五个二级指标,其中重要指标八个,分别是产学研结合、师资队伍结构、实践教学条件、专业、课程、职业能力训练、质量控制、就业与社会声誉。从指标体系、评估工作的原则、学校按评估指标要求提供的主要信息分析,可以看出这个方案是一个以过程评估为主的评估方案,在七个一级指标中,除教学效果和特色二个指标外,其余都以过程评估为主;也是一个静态评估为主的评估方案,基本上以查阅学校准备的各种文件资料为主;它还是一个以模糊评价为主的评估方案,在三十六个三级指标中,只有生师比、专任教师结构、兼职教师比例、教学仪器设备、教学经费比例、教材建设、实践训练体系、学生能力、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等十个指标有量化的标准。

由于评估方案偏重于过程评估,学校要准备大量的文献资料供评估专家查阅,学校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被评估学校的负担。同时,对有些文献资料,学校往往是事后补上的,有的甚至是对照指标体系“造”的,并不能完全体现学校的真实状态。

评估指标的确定,应当建立在充分的科学研究基础上。高职院校在进行评估时往往将目光锁定在设定目标的专家上:评估标准是由国家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由于我国实施的是行政主导型管理体制,由国家制定评估标准,标准权威性比较高,容易被高职院校实施。但制定标准的专家,是由教育部有关部门聘请的,基本上来自高职院校,很少有来自行业和企业的专家,评估的标准出台后,也很少向行业、企业的专家征询意见。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高低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因此,评估标准的制定,如果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度不够,“权威性”难免会受到人们的质疑。

2构建职业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2.1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

采用CIPP分析模式(背景一投入一过程一产出模式),吸收了人力资本理论和其他有关理论的精髓,深化了对教育功能的认识,能较全面地对现代教育发展问题进行分析。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一般以“教育经费占GDP(GNP)的比例”或“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等具体数据,建议将其设计为“职业教育投入指数”。

2.2CBE理论

CBE理论强调对学生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运用DACUM方法解决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CBE理论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能力人,基本原则是满足用人部门(包括产业界、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等)的需求。它对我们提出的“职业教育成就指数”有很强的理论支持作用。

2.3系统论

系统论注重把握整体同外部环境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把握影响发展过程和质量的因素。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在系统论指导下,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应把职业教育置于系统中加以讨论,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到人们受教育需求以及对教育支出承受能力的强弱。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规模(层次)指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2.4教育经济学理论

从教育经济学的观点看,各国的人均GNP的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呈直接相关的关系,尤其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度很大。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决定着劳动力的类型结构和层次结构,进而影响着教育的类型结构调整和层次变化。因此,“职业教育社会化指数”能较好地反映职业教育于社会经济的双向互动关系。"

3对策与思考:重过程评估转化为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评估

评估要起到推动高职院校确立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思想的作用,就必须使评估的指标体系由重过程评估转化为兼重过程与结果的评估,评价中要突出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而关于评估专家的组成这个问题上,《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指南》中对专家组组成作了如下规定:“专家组由学术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学干部、教师和比较熟悉教育评估、教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人员7人组成”。我们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库名单中得知,专家库中的专家绝大多数是各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校级领导,很少有来自行业、企业的人员,以及纯粹来自基层的教师。这样的水平评估难免会给人以“自家人评自家人”的感觉,评估结果的公信度也受影响。

因此,要切实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就必须进行高职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充分发挥评估在推进高职院校办学观念转变、产学研结合深入、办学水平提高、特色形成中的作用。

首先,要建立以效果评估为主的高职教育水平评估标准。可以借鉴国外对高等院校办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建立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评估标准。国外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七个指标来体现:一是学生就业率。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是否受到学生欢迎的主要标志。二是就业对口率。这是指学生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职业之间的对口率,对口率越高,学校的专业设置同社会需求之间的对应度越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效益越高。三是职业稳定率。这是指学生毕业若干年后,其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与毕业时就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职业稳定率越高,表明学校所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越高。四是岗位晋升率。这是指与同类学校毕业生相比,学生在相同岗位上的职位晋升率。晋升率越高,说明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越高,发展潜力越大。五是学生的满意率。这是指学生(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率。在满意率中,要充分重视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因为毕业生经历了社会实践,他们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过程的价值判断最具发言权。六是企业的满意率。这是指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满意率。高职院校主要是为行业、企业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因而,高职院校的教育评估理应同用人单位发生直接的关系。企业对学校的满意率主要是通过评估学校所培养毕业生的质量来进行的,它是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成果的一种总结性评估。七是工资水平。这是指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与同类学校的学生相比,工资水平所处的状况。工资水平比同类学校学生的平均水平越高,说明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竞争力越强。上述指标重在评估学校的教育效果,以社会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主,并用具体的数字加以衡量,指标数字所具有的说服力是通过与同类学校的比较中确立的。因此,评估结果比以过程评价为主的评估的客观性、可信度更高,更能真实体现学校的办学状态和办学水平。

所以,在建立以高职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时候,应该借鉴国外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有益成份,由重过程评价为主转变到以重效果评价为主,构建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

其次,评估标准的制定和评估专家的组成要吸收社会,用人部门的人员参加。国家在制定评估标准的时候,要吸收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评估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评估标准才能比较有效地反映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质量要求。同时,政府应积极鼓励建立一批社会上独立的评估机构,让他们可以独立地评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专家组的组成必须包括社会用人部门的行业、企业代表和专业学会的专家,以便使社会及时了解高职学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并及时反映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建议。

最后建立评估结果定期公布制度和评估与投资等相结合的高职教育发展机制。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评估大多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而且评估结果一般只限于高校内部知晓,并没有向社会公布。因此,社会对评估的知情程度不高,社会、家长、学生对评估过程不了解,对评估结果不清楚,难以真正判断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这既不利于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资源的了解,也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评估机构应在相关媒体上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的结果,给公众以知情权。同时,建立评估与投资、招生等相结合制度,对评估优秀的学校政府在投资、招生、专业设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而评估成绩不佳的学校则要作相应的限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校参与评估的积极性,有利于调动社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有利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