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案例教学与师生互动规律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

论案例教学与师生互动规律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7:29:16
论案例教学与师生互动规律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
时间:2013-12-18 17:29:16     小编:
"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 案例教学 互动规律 政治理论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从微观事实人手,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更应设定好的案例.并在教学中运用师生互动规律来提高教学效果,希望借此引起同行对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进行案例教学与研究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推动这一学科的教学与建设。

在目前各种学科教学中最难把握和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课程,可能要算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对于各类专业科目自觉与不自觉地逐步感兴趣。他们认识到这些课程是自己的本行,未来就业的看家本领,这是实实在在的、非常现实的、不得不学的“有用”之学。而公共政治理论课则不然。为了提高大学生对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就是案例教学与师生互动规律的运用。当然,案例教学法并不新鲜,在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随处可见。就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邓三论”)、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的教学中,钱伟量、王柄林、刘美峋、陈晓晖、魏晓文等学者的案例教学成果颇丰,有的早已面世。但从已有的成果来看,可谓各有千秋。为此,笔者也就此探讨一下案例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在“邓三论”课中的运用及其师生互动规律问题,求教于同仁,以期进一步推动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一、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实施案例教学,尤其是“邓三论”课中的案例教学,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案例教学只适合于经济、管理类等学科,不可以搬到政治理论学科,特别是公共政治理论课中来。这种做法既不对路,又华而不实。有的认为,这种案例教学对于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特别是“邓三论”课而言有可能降低了政治理论的境界,变得庸俗化了。还有的认为,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恩想的大道理课程用具体的案例是讲不清楚的。种种观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案例教学法用之不当。然而,钱伟量、王柄林、陈晓晖、魏晓文、朱志敏等学者已经用事实证明案例教学完全适用于政治理论学科。“大量的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的新的教学尝试。nG7UDI>

案例教学从微观人手,从个别事例开始.这不同于过去政治理论课教学大都是从宏观、一般人手的思路。案例教学模式克服了原有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与不足,也填了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空白。过去的政治理论教学在分析问题时往往是单线式的因果联系,现在的案例教学强调多因果关系,是复杂的、复线式发展模式。今天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也是强调多学科、多模式的。尤其是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新经济的到来,我们的教育越来越需要培养创新思维,而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模式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比如,“邓三论”课中的“立论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讲,开篇案例是:"1958年,安徽省繁昌县峨山乡东方红三社中稻亩产43 075. 9斤……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红旗人民公社中稻亩产130 434斤”。各大报纸报道了这一粮食“大丰收”,亩产量“放卫星”的“喜讯”。这一事例告诉人们什么间题?认真思考与分析发生这一普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一般同学都会回答没有实事求是,这是在瞎吹牛。但是,对于根本原因间题的回答往往是一鳞半爪,难以全面。这无疑需要同学既有深厚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求具有宏观的、立体式的发散性思维才能比较好地回答这一问题。

这一间题本身最重要的是对于中国国情的定位长期处于茫然状态,既不够重视,也没有搞清楚,更不够科学。不过,我们进行认真地思考,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是艰难的,处处受挤压与封锁.因此,必然产生急于求成的思想。从国内来说,更深层的原因是对于“四大关系”问题未认识清楚和未处理好。首先,没有真正搞清楚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从哪儿来的?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而来。没有对封建主义作彻底的涤除、清理与批判。在领导上易产生家长制、个人崇拜,弄虚作假,迎合个别领导人的要求.小农经济意识、封建主义思想,也易于产生狂热与自大.其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理想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绝不可能一墩而就。它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努力。我们竟然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进人共产主义。大大超越中国的发展阶段,脱离实际,犯“唯意志论”的错误。再者,现实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模式,必须老老实实地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学习西方的一切文明的东西。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仅仅看作是完全对立的两种社会制度,没有看到其继承性。第四,在现实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如何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没有采取科学的态度。我们时常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囿于经典的条条框框,在本质上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理不好这“四大关系”,必然导致我们所走的路是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这是最为重要的根本原因所在。因而,浮夸风至今也难以完全根除."

案例教学从实际问题人手,不仅提高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如何进行科学的案例设里呢?为论述方便,主要以“邓三论”课为例。

二、“邓三论”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主要内容的设里与分析

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中,特别是在“邓三论”课中如果不进行科学的设置和加人适当的案例,在教学中就很容易造成机械、呆板,或是空洞无物,会使大学生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从何处去着眼呢?从方法论角度来说,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27(203DI’我们对该学科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比如,从定量定性的角度找出相关的材料去思考间题;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寻觅相应的事实去分析问题;从中国与世界的比较角度中去研究间题;从理论与实践角度了解差距去提出问题;从成就与挫折角度揭示不足来发现间题;从原理与原著结合到经典里去探求问题;从中外的经验与教训中去反省问题;从特定中国的盛世史与特定中国的屈辱史中去解构问题;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特定阶段前后对比来说明间题,等等。对各章节分析以后,搜集相应的资料再进行加工整理。有了好的材料还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mCa7cae}}。每一章作为一个大的课题来进行研究与备课,在大课题下再分设若干个子课题,每一个子课题至少开设一个专题讲座。每一个讲座又由若干个案例相连,讨论分析说明推论的结果.也就是对每一章的教学都有设定好的案例来让学生讨论与分析,也有设定好的间题让学生去思考与总结.价如:

在公共政治理论课中,进行科学的案例设t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如何使案例教学发挥应有的效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地把握与贯彻师生互动规律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规律性问扭

所谓师生互动规律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客体。师生的角色是二重的,在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动态转换的过程。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实施案例教学,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参与讨论、提问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完善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娱乐中学得知识,掌握本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师来说,要深人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钻研和组织教学内容,及时正确评价与反馈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的成绩与学习结果。

(一)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使用与设!应把握的问题

首先,从案例的选择要求来看,应具备以下五个特性:第一,案例本身必须具有典型性。教师如果对案例的选择不进行认真的研究,就可能造成案例说服力不强,没有代表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第二,案例要有规范性。规范案例本身要求,就是便于教师与学生对其案例的分析,从而有益于推论演绎以及得出结论,让学生与教师自我也心悦诚服。第三,案例要具有实用性。案例本身如何与论证是否有力至关重要。也就是选择的案例便于操作、便于演示、便于说理。第四,案例要有前瞻性。选择的案例要看到它具有长远性特点。不仅今天应用这个案例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经得起检验。若千年之后,这个案例它仍然具有说服力,仍然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第五,案例要有伸展性。这样就便于进行大讨论与开展辩论赛活动。有的案例无法展开,没有辩论的余地。有的案例富有包容性,也具有诱人的歧义特色,这样更易于激起学生的“斗志”。另外,在案例选择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要求每个同学贡献自己的智慧,突破学科间的隔阂和壁垒,打破按部就斑的教材和讲授体系,由同学自己提供案例,说明其价值与意义,最后由教师审核、筛选与认定。

其次,从案例的使用来说,要有特色,不能太低调,但也不能太空想化。也就是案例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以中国改革、建设、发展为主线。案例本身既有权威性、逻辑性,也便于说理性,更不失其高屋建银性。同学们在对其案例进行讨论、争论之后,深有感触,思想才能升华。在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地位角色要多重化。有的案例在设置中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做好前期工作后大胆让学生自己去驾驭与讨论,由同学自己来主持这场讨论,由学生自己来分析、讨论、评点,纠正出错的发言,以及掌握每位同学发言的时间,甚至对这场讨论作最后的总结等,都可以由同学自己进行。对有的案例,考虑到由学生自己讨论分析难度较大,宜由教师主讲。但是教师始终不要忘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提示、激发、引导是不可或缺的。也有的案例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主持与主讲。有时可由学生主讲,老师进行评点;有时由老师主讲,由学生进行评点.这样就使教学始终处于师生互动之中。

再次,从案例的设里技巧来说,要有科学合理性。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师孜孜以求的最大心愿,这就更要讲究案例设t的艺术性。在教学中大胆进行改革,由过去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充分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规律,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规律。案例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有利于克服过去教学中师生对立、学生与教材的对立、灌输式与启发式对立等问题,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课堂与课外的统一等等。

(二)案例设计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创造的。早在1915年传人中国。.}[s7csvD!’一直被世界广大教育者所推崇。笔者也充分贯穿这一理念,其教学案例设计的方法主要有:

1,现成法。即“研究型”讲授模式(阅读一撰稿一演讲一辩论)。在讲课之前教师打印好案例资料(或之前播放过相关录像资料),提前发给同学,让学生阅读,指定若千学生写讲稿,并进行演讲。教师提出准备好的问题,由学生针对演讲同学的观点及其材料来讨论发言与辩论,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并讲解相关章节内容。

2.即兴法。这是“对话型”讲授模式(讨论一对话一思考一总结)。教师把有关案例资料临时发给学生,结合所学章节的内容要求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分组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要主动把握课堂气氛,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中途可作适当引导、分析与讲解,引起学生进行深人的思考,防止冷场。教师还要作出评判,点出问题与症结所在。同时,总结与分析有关仍然没有深人或没有论述清楚的问题。"

3.插人法。这是采取“辩论型’,讲授模式(问题一思考一辩论一结论)。教师对有关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并提出问题,再展示出案例材料,要求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思考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辩论。指定有关同学进行评点与总结。

4.结论法(或称为“马后炮”法)。这是采取常规的“授课型”讲授模式(确定讲题一准备讲稿一进行讲授一授后总结)。教师按照正常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同时在课堂里已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一系列问题,把许多问题讲得相当透彻,在快要结束某一章节的讲述之前,又把相关的新案例资料发给同学(或播放收看有关录像片),得出本章节所要阐述的答案。同时,要求同学们课后结合案例作进一步的学习、巩固与思考.之后,师生可以进行网上沟通与交换意见。

5.参观法(或称为直观法)。比如讲到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时,可以选好有关实有企业直接去参观考察,回校之后再由学生或教师提出间题进行讨论。或是相反,采取“考察型”(问题一调查一讨论一指导)。先在课堂进行小议,由学生提出许多间题之后再去参观。最后,要求每位同学在相互讨论思考基础上提交一份调查报告,并遴选出少数有相当质量的调查报告进行总结性发言,教师始终处于指导地位。

四、案例教学及其师生互动规律的作用与意义

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中采取案例教学与研究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真正提高对公共政治理论课,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释社会主义建设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同时,提高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使其学科的案例教学法在实际中的运用上一个新的台阶,力争进一步推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使之成为受大学生欢迎的学科,从而把公共政治理论课也打造为精品课程。“案例教学法.又称情景教学法,情景仿真法,是当代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nCU(y’案例教学及其师生互动规律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其具体作用与意义是:

第一,有利于在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真正摆正师生的角色地位,主客体关系。过去,我们在教学中总是强调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是,往往总是挂在口头上,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真正体验主体作用与主人翁的学习责任感。

第二,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大学生对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甚至引发大学生学习公共政治理论课拥有一种历史的使命感、现实感,理论道理大而不空。中国现实的一系列成就是共产党领导人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一系列理想的实现是建立在伟大的奋斗行为之中的。

第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基本政治理论素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从我们党建国五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选择一系列成功的案例来加以分析与论述,使同学们深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开劈了人类历史的先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完全靠自已“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汲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业绩.

第四,有利于改变过去填鸭式、灌输式单向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转变为师生互动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开启学生的智慧,同时又从学生智慈火花中获得营养与启迪,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五,有利于学生学会自我收集案例,提高整理、分析与运用案例的能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不论是师范类专业的大学生,还是非师范类专业的大学生,都有一个就业自谋职业问题,最终需要面对社会适应市场,需要进行独自实践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疑都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得到了类似于实践的锻炼。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与师生互动规律的运用,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实现由“重视形势政策”的传达向“重视学理分析”的方法传授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由“重视传授知识”向“重创新技能”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等等。通过这种案例教学及其师生互动规律的探讨,采用“研究一问题一探索”的研究讨论式讲授型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育持久的求知欲望。总之,案例教学及其师生互动规律,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及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便于推广和最具有价值的教学模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