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研究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7:31:03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研究
时间:2013-12-18 17:31:03     小编:

"

论文摘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一个健康的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做支撑,其中包括领导决策、配合协调、评价激励、人员资金保障和反饲调整等几个方面。建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要与办学思想、办学特色、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办学条件紧密联系,并对其进行研究,这对高校检讨、反思和构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运行杌制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需要一个健康的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做支撑,其中包括领导决策、配合协调、评价激励、人员资金保障和反饲调整等几个方面。建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要与办学思想、办学特色、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办学条件紧密联系并对其进行研究,这对高校检讨、反思和构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建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的必要性

“机制”指的是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和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全新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做支撑。良好的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应包含领导决策、配合协调、评价激励、人员资金保障和反馈调整这五个方面。

1.建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是高校人才资源配置的要求

江泽民说过:“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合理配置大学生这一资源,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已成为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方面,社会急需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却存在人才的大量积压和浪费,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困难。高校建立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指导氛围和平台,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让他们提早着手早准备,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使他们在选择职业时把自己的需要与国家对人才的需要相结合,把自己的才能、知识、兴趣、爱好与所从事的工作相结合,做到人职相配,职能相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达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2.建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创造与传承知识、服务社会两个方面。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人才培养的集散地,正因为此,大学才服务于社会。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有个性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通过高校获取所需人才,高校的主要“产品”——大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其社会价值,得到健康良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实现高校、社会“双赢”。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指标归根结底还是毕业生的质量,如果一所大学培养的学生连就业都成问题,必然会办不下去,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评价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指标,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校办学层次的高低、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就业市场建设的完备性,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建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可以促进高校进一步深化“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找准自己的位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只有适销对路,高校才能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3.建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是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院系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既然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到底应该如何开展,各职能部门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工作关系,需要学校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协调。高校通过建立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确立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形成一定的决策机制。"

二、构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

1.确立学校就业工作领导,明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责任

每个高校都应成立本校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组长应由学校党委书记或校长担任,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学校学工、教务、宣传、后勤等职能部门领导、各院(系)领导组成,学工、教务、宣传、后勤工作部门共同协作,主要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决策以及政策支持,落实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编制、经费和办公场所,最大限度地为此项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便利。院(系)也要成立院(系)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院长(系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副院长(学生工作副主任)、毕业年级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组成。各院长(系主任)是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

学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院系领导协调机构的职责要明确,各职部门间的关系也要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要既有分工,又有协调。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就业指导与咨询办公室是学校就业相关政策和计划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他职能部门为学校就业提供政策和决策上的支持。

2.建立健全就业工作规范和制度

(1)建立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度。高校对就业工作要实行一体化管理、一把手负责制。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在分管副校长领导下,代表学校全权行使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职能。院长(系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对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负责;各系分管教学副主任、分管学生及就业副主任(总支书记兼任),对系主任负责;由各系组织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参与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2)建立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制度。要保证学校就业工作的正常运转,必须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制度。如领导小组决策会议必须形成例会制度,听取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汇报,对本校一个阶段或一个时期的就业工作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提出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目标与任务;还应定期到各学院进行现场办公,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本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服务理念,关注学生就业工作的进度和成效,以便发现问题,调整思路,改进工作。

(3)建立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制度。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型转向大众型,高校就业工作的职能也由行政管理型转向服务、指导、咨询、教学、研究型。高校要做好为社会、用人单位、广大学生的服务工作,必须建立就业指导服务的相关规定。

3调动校内外资源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

(2)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高校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实行普及式的就业指导,即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从大一入学时开始,唤醒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形成积极上进的人生观,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给中间年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的实践课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并在实践中培养与自己职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社会需要的职业化素质。要给毕业年级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求职技巧、收集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在普及就业指导的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的始终,让学生体会全方位就业指导的魔力。

(3)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鼓励每个学生一出校园就马上去创业。以学生非常有限的经验和资源,要立即成功创立自己的公司是非常困难的。在大学里,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或精神,在进入社会后,当时机成熟时能果断把握住机遇,自主成才。而且,创业本身也是一种实践。因此,在创业实践中辅导学生,能有效地协助学生探索自我、认识工作世界,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素质。所以,高校也要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可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