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于中国与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之比较探析

对于中国与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之比较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7-24 00:54:20
对于中国与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之比较探析
时间:2022-07-24 00:54:20     小编:

"

论文摘要:新加坡能够在三十年间创造惊人奇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青少年道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中国与新加坡在种族和文化渊源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之处,在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冲击之时,吸纳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精华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中国与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的趋同与差异,研究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的特色,力求在道德教育途径上,借鉴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

论文关键词: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

中国与新加坡国情不同,制度不同,但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同时,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冲击,也都有忽视道德教育的经历。新加坡能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崛起,成为一个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且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其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对道德教育一以贯之的重视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分析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吸收和借鉴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经验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新两国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的共性与差异分析

(一)共性分析

在青少年德育途径上,中新两国存在着共性,两国学校德育都是围绕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遵循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来广泛开展道德教育活动的。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系统灌输核心价值观

中新两国进行道德教育都注重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灌输各自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国,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成为“四有”新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接班人。在新加坡,核心价值观念就是培养有“共同价值观”的新加坡人。为实现此目标,新加坡开展了系统灌输式的教育活动,而课堂教学则直接承担着向青少年正面传授公民道德知识、行为规范,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的重要任务,它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2、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中新两国都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生活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作用。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除了正规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外,学校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包括共青团工作、学生会工作、各种科技活动、文娱晚会、体育活动等。这些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新加坡则通过三个方面来渗透德育意识,包括社团活动、校园文艺及体育活动,全校性的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以达到使其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身体力行结合起来,实现知行统一。

(二)差异比较

1、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的特色

在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强调系统的教育、理论的灌输,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使道德教育具有政治性、统一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实际上,“我讲你听”式的正面“灌输”教育方法在中国沿袭了几十年,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施基本上属于德目主义的模式。学校以开设独立而系统的道德课,编制学生应该学习的“德目”,引导学生认知和理解其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直接的理论“灌输”为主渠道。

2、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的特色

(1)分阶段重层次循序渐进的道德教育途径

新加坡将道德教育对象按不同年龄阶段,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层次,在各个阶段层次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并授予不同的教育内容,以达到不同的教育目标。小学阶段,新加坡认为这一时期是培养自信、形成品格和价值观的基础阶段。因此,教师则依据小学生的特点采用直接教学,采用讲故事、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方式。中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品德以及道德判断力,发展个人潜力的时期,教师则有针对性地采用价值澄清法、讨论、问答等方法。大学阶段,教师则为培养学生的东方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采用传授以及学生自我反思等方法。讲解德目时,教师把道德规范作为知识、作为技能进行传授,按: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层次进行,使每一个德目都能贴近实际生活,实实在在。从整体来看,新加坡青年道德教育方式与其相应的内容一环扣一环,紧密连接,层层递进,形成良性循环。

(2)重启发,重参与的生活化实践养成途径

新加坡的道德教育途径较为多样化,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注重教学的启发性。如在新加坡,对低年级的学生较多采用讲述、角色表演、讨论、唱歌、游戏、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教学。新加坡的中小学生每天早晨要参加升旗仪式,唱国歌;另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忠诚周”、“敬老周”等各项活动。据新加坡国会交通与新闻委员会黄海博士的统计,新加坡每年开展的全国性运动有20多个。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礼貌运动”,该项活动自1979年开展以来年年举行,从未间断。正是这种务实的作风,使新加坡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和文明礼貌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

(3)以学校道德教育为基点,强化社会性道德教育

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战场,可是青年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性道德教育即是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延伸,更是对之的强化。新加坡不仅在学校开设公民教育课、生活与成长课、宗教道德教育课,而且还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去做调查,参与社区课外活动中心的活动及社会运动。将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道德教育的小气候与大气候协调一致,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这是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显著特点。

(4)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政策性引导教育

新加坡非常重视以法治校和以德育人结合。新加坡的法庭闻名遐迩,世界评级机构也给新加坡的司法制度打了高分。在1990年,瑞士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院出版的《世界竞争力年报》的“社会人士对司法公正的信心”一栏中,把新加坡列为亚洲之首;1997年至1998年,新加坡名列同一栏目的全球十大排名榜,领先美国、日本和大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只有在强调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对其进行严格的法纪训练,才能将社会中多数人认同的风俗、习惯、法律等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其在每一次行动之前,都用内心的这把“尺”自觉地衡量一下。在这层认识之下,新加坡各学校都制定了与新加坡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相一致的校规,同时推行真实教育。长期的严格法治生活巩固了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造就了新加坡井然的秩序。

二、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对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

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可贵的经验。但是在全球化和思想多元化的冲击下,中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亟需完善。对比中新两国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的差异,研究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的特色,无疑会给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一些有益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借鉴新加坡的道德教育经验,对加强和改进中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视实践性、渗透性的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培养

在西方道德领域中,流行一种说法,“道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新加坡学校很注重孩子们美好道德情操的培养,在种族和谐日时,学校提倡师生都穿着其他种族同胞的服装,并通过轻松喜悦的形式,让种族和谐的观念根植在每个人心里。与新加坡相比,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内心和情感重视不够。长期以来,中国的道德教育注重“灌输”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内化”还是不够,对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和道德情感体验重视不够,留给学生消化、吸收、讨论、思考的空间不多,没有将高尚的道德情感渗透到实践活动中去。因此,在现代德育进程中,为拓宽道德教育的时空,应采用混合教育方式,将灌输与渗透有效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判知能力。

(二)提倡隐性德育课程,全方位地对青少年实施道德影响

新加坡的教育学家认为,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是从书本中学到的,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的。新加坡的道德教育非常注重隐性课程,即“潜课程”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丰富自身的道德情感体验。在中国,由于旧有的课程文化所造成的形形色色的思想障碍和陈规陋习,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华东师大课程所所长钟启全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世界课程大会上,做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行动》的演讲。他指出,中国内地正在开展从“控权”到“赋权”,从“大一统”到“多元化”的新型课程文化的创造。青少年德育课程要突破旧的“课程”和“学科”的局限,将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除了重视德育课程的德育功能外,也要注重把德育贯穿到所有课程中。只有这样,才能突破目前学校德育课程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多方面拓展德育教学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德育教学网络,全方位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合格道德教育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唤起孩子具有感情上的敏锐性、注意力和感觉上的精细”。这句话是对教师尤其是德育工作者的一个真实写照,同时也突出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在1968年上半年召开的“教师教育会议”上,教育部长指出:教师的角色过去是单纯向学生“传播现成知识的中间人”,而现在应该逐步转变成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求,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艺术与技能”的启发者。这代表了新加坡政府在这一阶段对教师社会角色的认识。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是振兴国家的唯一正确的道路。目前德育教师基本上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有一定的公民道德意识和教育技能。但是,德育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保证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质量,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道德楷模和榜样,对学生的教育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构建四位一体高度整合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道德教育合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