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校数学教育专业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实证分析

我校数学教育专业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实证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1:44:30
我校数学教育专业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实证分析
时间:2013-12-18 11:44:30     小编:
"

【论文关键词】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学生

【论文摘要】本文对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做出了全面的总结和系统的分析,指出了通过该研究所反映出的我校该专业教师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管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引言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学效果评价一直受到关注。但教学与学习这两种活动的理论不同其教学效果评价的观念、内容也会不同。知识本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效果评价.看重教师的传授技巧与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力本位、认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在关注传授技巧的同时.还应关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人格本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既包含传授知识和认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包括对情感意志的发展是一种完整的人格教育。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自我实现的一种心理历程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的价值不是单纯学习知识,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独立自主的个性。老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促进课堂互动。评价教学的成败除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巧,还有人际关系与情感态度。

2、研究方法

每个问题后有五个选项分别为:“很同意”、“同意”、“一般“、 “不同意”、”很不同意“,要求学生对每个问题进行考虑后在问卷上.从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接近自己感受的并打上勾。

问卷的计分方法:“很同意’‘一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别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

评价对象为我校数理系数学教育专业的17名教师其中男教师6名女教师11名。

通过对我系数学教育与初等教育专业三个年级共计16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有如下结果。

3、评价结果及分析

(2)平均得分较高的前四个问题分别伪问题25(老师布置的阅读材料或作业有助于我对课程的讲解和掌握),问题9(我感到老师对讲课内容和方法作了精心的准备),问题24(作业或考试能够体现老师所强调的学习内容),问题26(老师讲课内容的深浅度适合我们理解水平)。表明我系学生对教师工作态度、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作业布置、考试结果等充分肯定。"

(3)平均得分较低的后两个问题分别为:问题17(无论课内或课下老师与我们都有充分接触)问题1(通过老师的教学,我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与学生接触、交流比较少在学习方法和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重视不足反映了教师只重视“教“不重视“学“只重视知识传授.不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太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只根据老师的意愿或考试的需求采用硬性灌输的方法降低了学生的自我价值感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教学效果在深层次上存在不足。

3.2 7因素的平均分及结果分析

从各个因素平均分来看,教师在‘’教学管理”因素上的分数最高达到3.95分表明学生对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的组织作业与阅读材料的布置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等都是比较满意的与前述被评价教师在各个问题上的得分结果具有一致性;在因素4“人际和谐一上的平均分最低为3.35分说明教师普遍与学生课后交流较少关心学生程度不够。

3.3不同年级学生对教师评价结果及分析

三个年级学生在各个问题上的评分趋势基本相同没有太大区别

(2)各个年级在28个问题上得分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完全一致.分别为:问题25(老师布置的阅读材料或作业有助于我对课程的讲解和掌握)和问题17(无论课内或课下老师与我们都有充分接触)。

(3)一年级的学生在因素1(学习/价值感)的五个问题上的得分都低于二、三年级的学生,说明一年级的学生仅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学习的方法掌握不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提高不大。

3.4教师性别与评价结果的关系分析

研究表明除个别问题外教师性别与评价结果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在问题8(我感到老师讲解很清楚),在问题9(我感到老师对讲课内容和方法作了精心的准备)和问题28(老师讲课的进度快慢适中)3个问题上女教师得到的评价高于男教师:而在问题21老师能充分讲解本学科领域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男教师的得分又明显高于女教师说明在课堂准备、课堂讲解方面女性教师优于男性教师而男性教师在知识的宽度上优于女教师。

4、结语

从统计分析可以看到我校数学教育专业教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受到了学生的肯定他们教书育人、勤奋敬业具有较好的教师基本素质。

但是从7因素平均分来看该专业教师在人际和谐这一因素上的得分偏低这就需要教师们改变以往上完课就走不与学生多做交流的习惯多关心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真正做到与学生融为一体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