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完善研究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完善研究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4 03:10:36
完善研究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01-14 03:10:36     小编:
"

论文关键词:研究生 德育 管理

论文摘要:研究生德育管理是实现德育目标、维持研究生德育教育顺利运转的保证。因此,研究生德育管理工作要从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基本的德育管理制度、强化导师的育人作用、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构建研究生德育网络、建设高素质的研究生德育管理队伍。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研究生教育,当然也必须遵循此基本原则。这就意味着,研究生德育必须首当其冲,为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研究生德育的对象是学校德育的高知识层次的群体,因此,我们要从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研究生德育管理工作。

1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理念

从研究生本身的实际情况看,研究生的成长已达到心理、世界观、价值观相对成熟的阶段,他们对任何事物及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独到看法,并且这种观点和看法相当稳定,其他的思想或意识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服力,一般不会让其心悦诚服地接受;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研究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得以强化,他们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以自我为主体,更加追求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追求成功和自我完善。所以,为了使研究生德育管理能够取得实效,也为了避免和弥补制度管理所带来的弊端,在严格制度化管理的同时,要求我们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德育管理理念,以充分发挥研究生自身的主体能动性。

从社会实际情况看,研究生德育已不是简单的由主体到客体的灌输过程和客体被动接受的情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以及基于模式和理念的更新,客体对主体的公平和对等要求越来越强烈,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传统意义上认为的被教育者就是客体,而教育者才是主体的现象在悄然发生着对调。德育在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完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果无视研究生成长的现实变化和主观需求,依然单纯进行灌输式的教育,强迫研究生无条件服从,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适应时代变化,在日常德育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研究生的主体人格[2〕,变单向性的灌输为对等性的教育,与研究生相互交流,平等协商,使德育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2建立和完善基本的德育管理制度

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不仅仅是教育的结果,制度的约束也是重要的保证。相对于道德教育而言,制度规范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一种好的和有效的制度会以其强制性而直接把人的行为引向高素质。因此,在完善研究生德育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创新研究生德育管理制度使研究生德育管理工作具有必要的制度保障。

研究生德育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研究生德育管理的计划和总结制度,它要求相应部门及人员制定学期支部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支部的任务和每个党员职责,学期末做好总结工作;理论学习制度,包括安排理论学习时间,明确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等;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制度,它要求支部定期举行民主生活会,并通过征求党外群众意见,对照党员标准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党员发展和思想汇报制度,每学期应当制定党员发展计划和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措施;毕业生鉴定制度,建立全方位、多维度的研究生德育管理考察体系和指标,对研究生德育情况做出科学鉴定;还有导师组工作制度、导师与研究生联系制度等多项制度等。"

3强化导师的育人作用

无论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密切程度,还是从教育信息的交流程度,导师对研究生思想的影响可以说都是最直接的、最现实、也是最深刻的(4],因此,完善德育管理工作,应当将研究生德育和专业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德育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我们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3.1保证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合格

如果导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尚不合格,根本就谈不上去从正面影响其学生的德育水平。因此,认真遴选研究生导师,严格审定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开展德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根本[5]。

3. 2优化导师的德育工作条件

一方面,为了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应当给予导师一定的自主权,如录取研究生时,导师在符合录取条件的人选中,有权选取学生困;另一方面,高校各院系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好导师实施德育的协调配合工作,做好内部的管理与教学工作,并为导师的德育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形成有利于德育的工作环境。

3. 3提倡导师德育方法多样化.

一旦将导师认定为德育的主导,就需要增强导师德育的责任感,使之逐步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比如说导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教学为主渠道,以情感教育为纽带,寓教于学等。也就是说,导师在对其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榜样师范、理论说教、实践暗示等多种方法,实现思想教育的全方位渗透,使研究生在学会治学的同时,能够学会做人。

4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研究生思想道德的逐步完善,受到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因此在构建研究生德育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把显性德育方式与隐性德育方式结合起来,使道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具体措施上,可以将德育和研究生最为关心的专业教育相结合,搭建专业文化平台,在调动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热情的同时,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渗透德育的专业文化平台建设可从如下方面进行:

4.1定期召开研究生青年论坛

通过高校各院系、部门的协调,由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场所或其它条件,充分利用研究生的学科背景优势,定期召开研究生青年论坛。论坛主题可以提前确定,也可以自选题目,但必须是依靠运用其专业知识能够回答的现实理论问题或实践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推动研究生专业知识的深化、拓展和现实运用,另一方面可以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研究生的思想阵地,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4. 2多类别举行研究生创业计划大赛

根据研究生专业及其研究方向的不同,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多层次、多类别经常性进行研究生创业计划大赛。其主题要强调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内容突出要强调实践性、应用性,要把研究生的创业计划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扶贫以及支教工作等联系起来。这样,通过大赛,既能够支持研究生自主创业,引导研究生自觉树立适应社会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又能够为社会为人民切实做出贡献,有效提升其政治思想素质。

5构建研究生德育网络

第一,切实加强对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在德育网络建设过程中,可以成立专门机构,对校园网络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并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行,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与权力。

第二,建立“网上”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开设网上党校、团校,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咨询、生活服务等网站,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增强研究生的政治敏锐力和鉴别力。"

第三,了解研究生道德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对网络信息的内容、结构进行适合研究生心理规律的改造,以此削弱网络的负面影响。加强网络道德宣传力度,在研究生中明确现实社会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引进现实社会道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指导研究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弘扬既有道德优势;制定和推广行为规范,规范网络操作行为,倡导道德自律,强化道德责任意识。

6建设高素质的研究生德育管理队伍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以及国际比较来看,建设高素质的研究生德育管理队伍必然强调如下方面:首先,要求成员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具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或行政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其次,要求任职资格走向专业化,随着职业任职资格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从事心理咨询或顾问工作的一些职能机构的管理人员要求持有专业资格证书或行医执照等;第三,根据社会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目标的要求及时转变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在德育队伍选拔方面,采取小范围竞争和考核的选拔方式,尽量选拔学生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毕业生充实到德育队伍中来;在德育队伍培训方面,杜绝未经培训就上岗的现象,对德育队伍的培训形成制度化要求,并在培训内容中保证工作实用性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对德育队伍综合素质的培训力度;在德育队伍考核方面,规范对德育队伍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力度,注重工作业绩和实效考核,并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在德育队伍激励方面,适当改进激励形式和加大激励力度,以保证德育队伍自身形成良性竞争与合作的工作机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