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创新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实效

浅谈创新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实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0:36:07
浅谈创新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实效
时间:2023-08-07 10:36:07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创新 德育管理 德育实效

论文摘要:学校德育管理是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外部因素。德育目标和德育制度的制定、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创新、教师德育素养和育德能力的提高都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创新德育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德育素质、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德育的实效性是指德育的实际效果。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指学校的德育要求能内化为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的程度。学生思想品德是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在因素,学校德育管理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外在因素。学校德育管理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制度、教师德育素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管理。本文拟从创新德育管理的视角,探讨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若干途径。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

学校德育目标是学校德育实效性价值判断的标准和依据,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南,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有利于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定一是要使德育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社会生活要求。二是要使德育目标满足学生品德健全发展的需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追求真、善、美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学生进取的动力,道德发展的源泉,也是接受教育、参与活动的基础。学校的德育目标应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德育目标,特别是德育行为目标的制定要广泛地听取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三是德育目标要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学校德育目标标准既不能超出,也不能低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目标要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实现。只有这样,德育目标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二、创新德育管理制度

学校德育管理制度是学校内部对德育管理行为的硬性规定,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度保障。多年来,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在遵循主体性和全员性方面及制度的人性化方面都有所缺失。学校德育管理在注重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忽视了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的德育管理行为和责任;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接纳程度与学校德育目标的一致性:在重视制度钢性的同时忽视了制度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因此,不能充分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显性的德育管理制度总是不能内化为师生潜在的道德意识,学校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收效甚微。因此,学校应明确规定教师和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规范德育管理,让师生共同参与学校德育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不断创新德育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德育制度的实效性。

(一)建立全员育人制度

学校全员育人制度就是明确全校教职工的德育工作职责,让教职工主动参与学生管理。同时,制定教职工参与全员育人考核制度,对全员德育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将检查情况列入学校年度考核范畴,以此形成学生管理全员化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三位一体”育人制度

学生的思想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学校不仅要有全员育人意识,更要有全程育人意识,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德育资源育人。为此,学校应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校通”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明确要求班主任定期和家长交流,任课教师适时和家长交流。学校要和执法部门合作,优化校园周围环境。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校外德育资源,建立校外德育基地。

(三)坚持德育管理的人性化

在强化制度管理的同时,我们还大力提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实行人性化管理。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关怀备至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受教育者,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用公正无私、勤恳敬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去形成班级和年级的凝聚力、向心力;用正值、大度、宽容、慈爱的胸怀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学生,更要在生活上和思想动态上关心学生,为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思想上的疙瘩,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信、可亲、可敬的人。对于违纪学生,我们要做到预防在前,惩戒在后,严格按制度行事,做到惩之有理、罚之有据,让学生心服口服。同时在惩罚之后,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使学生在正视错误的同时又不失去进取的信心。

三、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教师的德育素质包括政治思想、教育观念、心理状态、育德能力和人格魅力。教师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主体,其自身德育素质对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德育素质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提高政治素养

一个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的教师,如果他在教学中能经常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应关注教师的政治素养,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

(二)转变教育观念

考试分数高的学生最受教师青睐,成绩差的学生总是令教师头痛,应试教育产生的这种学生观在一些教师中根深蒂固。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学生观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要使教师改变这种错误的、陈旧的学生观,除教师自身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和学校要改变对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的评价方式,不能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指标。对教师自身而言,要树立全员发展、全人发展的学生观。教师对学困生要做到:感情投资多一点、学习指导多一点、锻炼机会多一点、肯定表扬多一点。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要全面,要从发展的视角看待每一个学生。

(三)调整教育心态

教师的教育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学校很多青年教师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在顺境中成长,有强烈的自尊心,心比天高,做事急于求成,承受挫折的能力差。他们往往把因生活和工作中的不顺产生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形成师生情感上的对立。为了防止将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教师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进行必要的心理移情换位,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平等相处。

(四)提高育德能力

教师的育德能力包括解学生、把握德育内容、灵活运用德育方法、心理辅导、后进生转化、德育环境创设、德育研究等能力。教师育德能力的提高一是靠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实践。二是要有计划地进行专项培训。三是传、帮、带。一些学校在新老班主任之间进行师徒结对,签定师徒合同是提高青年教师育德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

(五)增强人格魅力

如何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从教师个人角度来看,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而且还要有得体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应选择健康的人格理想作为发展价值的参照系,从点滴人手,自觉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其次要丰富文化底蕴,强化教师人格根基。教师必须不断潜心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提高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知识愈丰富,其个人对知识、科学、生活的态度就愈鲜明,学生就会从教师身上看到智慧的光芒,敬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教师追求知识的精神就会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再次,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要热爱教育工作,为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自己;要期望适度,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从学校方面看,学校应该创造一个健康的校园环境,为教师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例如,在政治学习中引导教师处理好职业与事业的关系,缓解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等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使之形成令学生钦佩的人格魅力,并以之影响、陶冶学生。

四、创新德育工作内容

中学德育工作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伦理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具体的德育内容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德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加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要直面社会现实,严防德育内容的空洞性和单调性,开展一些能感动学生心灵的活动,实现德育认知、德育情感、德育意志、德育信念、德育行为的统一,保证德育内容的实效性。例如,我们可以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模范英雄的感人事迹来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可以请人们公认的道德模范来校做专题报告,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可以聘请公安部门的领导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可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

五、创新德育工作方法

德育方法是德育内容产生教育影响的手段,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必要条件,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以往德育工作方法单调、形式化比较突出,特别是德育过程没有遵循生活化原则,德育实践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脱节,制约了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因此,学校德育实践应在遵循生活化原则的前提下,注重挖掘德育资源,做到课堂渗透有新意、课外活动有新路,关注学生真实全面的学校生活,充分利用德育机会,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一)创新班团活动

改变传统的班团活动课,使之不再只是班主任训话和班级工作安排课。让班团活动课成为学生辩论、演讲、研讨、交流的场所,一课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

(二)创新德育活动

学校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设计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时代特征的德育活动,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爱心积累活动,让学生以班为单位收集校园内的各种垃圾,交学生会统一组织出售,将所得款项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就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德育活动。

(三)开设校外德育课堂

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看守所、烈士陵园、雷锋纪念馆等德育基地参观体验。同时,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上街头,清理社区卫生、宣讲“爱卫”等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

(四)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教师应改变近年来班主任作为班级德育制度唯一执行者的局面,变学生接受管理为自主管理,把班级管理的权利交给学生,突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例如一些学校的班干部由学生自主竞选,班规、班纪由学生自主制定,把新团员的发展、优秀学生的举荐、综合素质评价、一些公益活动的组织等权利交给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得到亲身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形成正确的思想态度、意志品德和价值观念。总之,提高德育实效性是一个永远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要在德育实践和创新中不断地丰富其内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