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理性剖析

关于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理性剖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1:48:28
关于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理性剖析
时间:2013-12-18 11:48:28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学校 教师 激励 激励机制 学校教师激励机制

论文摘要: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本质是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关键是研究与满足教师的需要。其运行原则包括激励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与教育性原则。其技术与方法有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评价激励、感情激励与条件激励等。

学校之良窳,由于教师之优劣。在学校硬件水平日益改善的今天,如何建设一支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更成了每一所学校必须首先致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中,学校教师激励机制是一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庞大而复杂的动力系统工作。现剖析如下,希望能有益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一、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概念

所谓学校教师激励机制,是指学校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种种刺激策略、手段与方法,激活教师的不同需要,形成强劲的动力系统,并对其行为产生巨大推动力的工作系统。概括起来,这一界定明确了两大问题:

一是明确了学校教师激励机制就是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问题。这其实抓住了激励问题的本质。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简而言之,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即管理者通过种种手段,引发被管理者的需要,从而使被管理者的行为朝向管理者期望的方向前进的过程。科学而言,激励,是指管理者借助一系列适当的刺激,激活人的动机系统,并对其行为产生持续而强大的推动力的过程从激励过程的角度分析,新的需要的产生是激励的开端,需要的满足则是激励过程的完成。激励无论从追求目标、激活状态,还是从调动积极性方面看,实际上都是指向人的整个行为的动力系统。如果缺乏了这一动力系统,那么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难以调动。归根结底,激励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问题。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管理者只有想方设法借助种种激励策略、方法与手段,激活教师的需要,才能使之形成强劲的动力系统,从而达到教师自主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是阐明了影响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基本因素是教师的需要。这其实抓住了激励问题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说,激励问题的关键就是一个需要问题。因此,相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如何掌握教师的需要,满足教师的需要,就成了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关键。应当特别指出的是,西方人本主义学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虽然对教师需要研究有些启发价值,但是教师需要具有自身的特点。从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视角分析,教师需要除了具有精神需要的优先性、创造成就需要的强烈性、自尊荣誉需要的关切性和物质需要的丰富性等共同特点之外,还具有教师需要的学校差异性等特征。因此,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管理者务必注意既要研究教师的群体需要,又要研究教师的个体需要,做到因需制宜。这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运行原则

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运行原则,就是学校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激励机制运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要求。概括起来,这些原则有:

一是激励性原则。就是学校采取的一切激励措施都是为了调动本校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贯彻这一原则时,一方面,管理必须注意做到以教师为本。即真正让教师做学校的主人,拥有当家作主的合法权益,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尊重与信任。另一方面,管理必须做到从本校实际出发,既能满足教师的个人需要,又能满足教师的集体需要。再一方面,管理必须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统一。最后,管理必须做到适度平均与奖优罚劣的统一。这主要指在一所学校中,最好既有每位教师都有的平均奖,也有严明的奖优罚劣制度,做到优劳多得,劣劳少得。

二是针对性原则。就是学校管理必须依据每个年级组、教研组、部门,以及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激励。学校领导必须基于本校的实际,针对每个年级组、教研组、部门,以及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活用各种激励措施,这可以概括为五个统一:奖励与惩罚的统一,个人奖励与集体奖励的统一,直接奖励与间接奖励的统一,报酬奖励与保健奖励的统一,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三是合理性原则。就是学校在激励过程中注意遵循激励规律,努力做到激励适度与公平。基于此,学校管理者必须注意学习有关激励的理论,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尔得夫的生存、关系与成长理论,麦克米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豪斯的综合激励理论,波特尔和劳勒的激励过程模式理论,条件反射理论与归因理论等,并结合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采撷各种理论之精华,付诸实施,这样才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概括起来,在贯彻这一原则时要注意做到两个合理:一是措施合理。即采取相对最佳的激励措施。譬如,有的学校为了解决结构工资制只注意量的多少、没有注意质的差异的问题,对结构工资制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在结构工资制之外,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提高了激励措施的合理性。另一个是程度合理。即采取的激励措施与手段非常适度,没有采取“过度”的激励措施,也没有出现“不及”的激励措施。事实上,达到了这两个合理也就基本实现了激励公平,从而有利于达到调动全员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目的。

四是教育性原则。就是学校不仅重视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与手段,以激发人的需要,激活人的动力系统,促成管理者希望的行为状态,而且重视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与手段,以培育与养成每位教师或每个教师群体良好的心理与行为品质。应该说,这是在西方激励理论中没有涉及的一个课题。西方的诸多激励理论重在研究如何借助各种手段引发人的需要,激活人的动力系统,以使被管理者达到管理者期望的行为状态。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忽略了对人的良好的心理与行为品质的养成,忽视了对人的自主发展意识、自主发展能力、自主发展方法与自主发展习惯的培养。换言之,也就是忽略了激励的教育价值与功用。这一原则的提出与实施有益于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意义重大。

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技术与方法

一是目标激励。这一激励技术与方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当时彼得·德拉克尔就主张采用目标设定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目标激励的核心是强调组织成员必须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能够客观衡量绩效的目标。目标激励的重点在于将组织的目标层层具体化、明确化,转化为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的目标。具体分析,在目标激励中存在四要素:首先,目标具体化。即每个组织成员都熟知自己预期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分别是什么,并为实现它不断努力。在目标具体化方面,管理者必须注意做到目标描述的明确、具体与尽量量化。其次,全员参与化。在目标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必须注意让所有涉及目标的所有群体与个人来共同制定目标及衡量目标达成度的标准。再次,达成期限化。即设定的目标必须注意达成期限越明确越具体越好。最后,反馈及时化。即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管理者必须随时向员工提供目标达成度、目标接近度的反馈,以使其能够了解工作的进度,及时进行自我调控,更快更好地达成预期目标。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尤其是制定学校发展目标与分目标时,必须注意做到集思广益,众所周知。

二是榜样激励。这一激励技术与方法,不仅对榜样自身有相当大的激励价值与促进功用,而且对组织中的其他成员也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所谓榜样激励,就是通过对模范先进人物的表彰奖励,激发其他成员的精神需求,并激活其动力系统,促进组织中其他成员采取管理者期望的行为的技术与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使抽象的要求具体化与人格化,可以使团体中其他成员于身边榜样中受到启迪与教育。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言:“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应该做或是应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一旦你把他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明了为什么漂亮或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这虽然是针对学生而言的,但对教师依然适用。

在采用榜样激励技术与方法时应该注意几点:首先,要注意选好榜样。管理心理学特别要求选择的榜样必须在团体中具有特别高的认同度与信服度。选择的榜样认同度与信服度越高,激励效果越好。其次,要注意榜样宣传的求是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社会公理。然而现实中却往往存在榜样宣传拔高、拔全的问题。这既不利于榜样的发展,也不利于榜样激励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在一所学校内部选择榜样更应注意这一点。再次,要注意对榜样提出严格要求:榜样一旦选出,管理者必须注意对榜样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要注意学好榜样。榜样激励要求对学好榜样要做到有指导、有要求有指导,是指必须让本校教职工都了解榜样代表的精神实质,引导他们学习榜样的高尚品质及素养。有要求,是指必须对本校教职工提出学习要求,要求他们把学习榜样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转化为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三是评价激励。相对于管理而言,评价不仅具有选择、判定等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促进或促退的功效。也就是说,评价既可以促成管理者希望的行为状态,并使之重复出现;也可以促退管理者不希望的行为状态,使之不再出现:管理心理学上把增强重复某一行为状态可能性的技术与方法称为正强化,把抑制或中止某一行为状态可能性的技术与方法称为负强化。二者对人的复杂的系统的活动提供了反馈信息,起到促进或劝诫作用。科学而论,奖励为正强化,惩罚为负强化。概括起来,学校常用的正强化措施有发奖金、发奖品、发奖状、记功、评先进、评标兵、评劳模、晋升职称、保送学习等,常用的负强化措施有扣奖金、降级、赔偿损失、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开除等:这些负强化可以使被评价者认识到不良行为对团体的危害,从而产生自责、羞愧与内疚感,从错误与存在的缺点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行为的重复产生。

学校管理者在运用这一技术与方法时必须注意做到:其一,以促进正发展为目的。评价激励的运用是为了促进团体成员的正发展,而不是其他。其二,以抑恶扬善为基本要求。扬善,就是促进团体成员采取有利于团体总体目标实现的行为产生与保持;抑恶,就是避免或中止团体成员采取不利于团体总体目标实现的行为。其三,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其四,以客观公正、赏罚分明为标尺。只有从本校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评价客观公正.惩罚公平合理,才能达到评价激励的理想效果。"

目前,学校激励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是一大发展趋势,常见的有学科竞赛奖励办法、学科科技活动奖励办法、年级组长奖励办法、班主任奖励办法、教辅人员奖励办法、教研员奖励办法、教研组长奖励办法、科研论文奖励办法、职员职工奖励办法、学科组奖励办法、年级组奖励办法等。

四是感情激励。就是管理者有目的地选择或设置一定的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唤起、激发和强化某种情感,从而激发团体成员的精神需求,并激活其动力系统,促进团体成员采取管理者期望行为的技术与方法。感情激励又可以称作情感激励。

学校管理者在感情激励中必须注意做到:一方面,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在感情激励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必须随时随地尊重、理解、信任、关心与爱护本校教师,注意调动与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只有如此,教师的责任心、进取心与上进心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在学校的工作与付出才不会被视为一种简单的劳资雇佣关系,而是被视为一种幸福与愉悦。另一方面,创设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情境。这种人际关系情境对教师行为的影响是自然的、随机的、非强制的,是一种无声的激励,最易被教师接受,并转化为教师自身自觉与积极的行为。这一激励虽然是缓慢的,但是效果却是持久的、巩固的,一旦奏效,就会转化为团体成员的一种信念或动力,很难改变。因此,注意学校文化的构建、学校精神的铸造,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是条件支持激励。一个人的发展既需要内在的努力,也需要外在的支持。这是因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谓条件支持激励,就是为了激发教师的需要,激活教师的动力系统,促成教师产生管理者希望的行为状态,并培育与养成教师良好的心理与行为品质而采取的提供促成因素的技术与方法。譬如,天津市新华中学在激励教师自主发展方面就特别重视条件支持。曾当选为第五届全国十佳教师与党的十六大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奖章的新华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朱兆林曾颇有感触地指出:“我的成长离不开校领导的关怀,更不能缺少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我的精彩只是一个平面,只有和千百个同学们的精彩拼合在一起,才会发出钻石般的光芒,那才是真的精彩。”在此,朱兆林老师总结了条件支持激励的三个方面:一是学校领导的支持,二是教师们的支持,三是学生的支持。正是这三大条件支持系统,在教师的发展历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激励教师不断前行,创造辉煌。换个视角看,条件支持激励还可划分为物质条件激励、制度条件激励、观念条件激励与习俗条件激励四个层面。没有物质条件的满足,没有制度条件的保障,没有观念条件的创新,没有习俗条件的转变,任何人的发展都将困难重重,教师也是如此。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