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优化内容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论优化内容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1 00:03:34
论优化内容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时间:2023-04-11 00:03:34     小编:
"

论文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效性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内容不优质是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决定性因素。优化内容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宏观上进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发展期,如何切实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无可回避的重大课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育者通过网络媒介传递的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引起教育对象思想、观念、价值、态度、行为的变化,其间存在许多因素,每种因素都可能对实效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传递给教育对象的有效信息,它是连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血液”的教育内容,规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范围和性质,蕴涵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确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方法的前提,是网绍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及增强,离不开该系统诸构成要素有效性的确立与强化。因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的探讨,应该包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诸构成要素有效性问题的深入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所应涉及的重要方面。

一、内容不优质是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决定性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页)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关键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优质。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生活实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泛政治化”的倾向,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简单的政治任务,不断强化其工具性价值,结果是窄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如理论多、提要求多、政策法规多、领导讲话多;注重政治教育,缺少道德品质教育;注重本国国情教育,缺乏国际视野教育;注重理想教育,缺乏现实应对教育;注重集体教育,缺乏个性、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信息含量小,实用性不强,甚至干脆就是“内容建设中”一类的提示,也不知何时才能建好;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虽然规划设置了多个板块和栏目,但多数是教科书和政策文件的“电子搬家”,内容的“平摆浮搁”现象严重。由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不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等原因,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濒临“空站”、“死站”的困境。

二、优化内容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从网上教育内容视角探讨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核心问题是优化教育内容,即教育内容必须是有效的。所谓有效,要通过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说什么”,即特定内容,也就是教育内容要符合特定的社会发展和阶级的需要,具有真理性、真实性和先进性,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是“怎么说”,即特定内容的表达技巧,也就是教育内容应切合教育对象的兴趣和需要,容易引起教育对象的注意,而且教育内容具有“可理解性”。如果不能把政治性、理论性、系统性的教育内容转化成具体性、丰富性、变化性、互动性、渗透性的教育内容,就难以被教育对象所接受,教育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就难以改变,教育效果就难以真正实现。优化内容的具体做法包括:

1充实数量。

即积极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丰富而充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涉及如何界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问题,即哪些内容属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理论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现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五要素说”正越来越获得广泛的认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与此应是相同的,在坚持弘扬主旋律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提倡多样化,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内容观”。要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丰富充卖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把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引向“立体”,由“单向”引向“多向”。同时,必须根据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随时更新资源,丰富库容。"

2.提高质量。

即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质量。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是生命。具体来说,要注意做到:

第一、强化思想性,增强渗透力。意识形态导向功能,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功能,必须把它放在首要位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它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喧宾夺主,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能让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以及不健康的东西充斥其中。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发展着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念占领意识形态前沿阵地。通过网络传播高雅文化和先进思想,把它融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作品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声、色、光、画等手段表现出来,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中陶冶自己的思想和心灵,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第二、注意真实性,增强说服力。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是建立在对教育内容确信的基础上的,而真实是确信的客观基础。过去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假、大、空”的倾向,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但没有丝毫的社会意义,而且违背了大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主观愿望,难以引起学生内化的实现,导致不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事实胜于雄辩”,最贴近事实的道理最能打动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可能来自于其对客观事实真相的掩盖,也不可能来自于其对教育对象的欺瞒,而是来自于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十分发达,网络的快捷报道和海量信息,决定了网络载体不如传统载体严谨,重数量不重质量,以致在思想信息的导向上易失去控制。这就使得网上信息良芳不齐,真伪难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网络信息的权威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尤其要注意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不回避矛盾,不搞片面性,用正反事实说话,以增强权威性和说服力。

第三、重视知识性,增强吸引力。高校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的重要基地。“智乃进德之基”,知识不仅能使人聪明,而且能够使人高尚。因此,要以人的成长进步为本,加强文化熏陶和知识启迪,用知识释疑解惑,用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自觉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达到既育才又育德的作用。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相关人员,共同开发、制作一批集讲授、辅导、答疑、案例、测试于一体,具有生动性、说服力的教学软件上网;提高时效性,利用重要事件、重大节日、重大热点问题等,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精心策划一些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活动和网下校园文化活动,把网上的虚拟和网下的真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网上网下育人合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知的目的。在网上设立哲学社会科学内容的教育版块,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始终瞄准当前已经出现和将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讨和分析,解答时代的前沿问题,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读性、欣赏性、思辨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四、突出服务性,增强凝聚力。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空洞的说教,而应从实际出发,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形成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立交桥,以做好服务为切人点,提高凝聚力。建立网上信访制度,在网站上设立学生生活信箱,收集学生对教学、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等涉及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扩大反馈的范围,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育人的功能;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困难和疾苦,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得到爱护、获得尊重、保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项活动中。如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发布勤工助学的信息,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栏目,及时介绍有关就业需求信息,为学生的应聘、择业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机会;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及时快捷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惑。

第五、提倡交互性,增强亲和力。网络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性之一就是交互性,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交互,两者异曲同工。交互性功能的实现,一是编制交互式页面如搜索引擎、留言簿、电子论坛(BBS)、聊天室等,以供用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二是运用先进技术(如ASP工具)开发交互式网页,提供友好界面,促进与用户的互动交流。交互性功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从说教、灌输的方式转变为对话、引导的方式,在这种双向互动过程中,大学生的平等角色和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这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好网络的交互功能,加强BBS舆论引导和思想辅导。在BBS上开设论坛,围绕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内容,推出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如助学贷款中的诚信问题、面对就业形势的所感所思、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等,就诚信、价值、理想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启发学生开展思想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成为倾听学生心声的快速通道;同时要培养一批学生党员和骨干担任论坛的版主,当好网络“清洁工”,对网上不健康的信息及时予以删除,防止有害信息进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学校领导应定期上网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拓宽民主渠道,建立起学校领导与大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