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

浅谈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1:57:01
浅谈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3-12-18 11:57:01     小编:
"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 质量监控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它关乎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保障教学质量也一直是众人关注的话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而高校现行的质量监控大多成效不佳,现就高校质量监控的不足和对策作一些浅显的分析。

一、我国商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

(一)很多高校基本建立了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监控两线分离的教学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基本建立了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形成了教学运行一条线和教学质量监控一条线两线分离的教学管理模式。院(系)和教研室承载着教育教学运行职能,而学校的教务部门或教学督导则负责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

(二)很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在体系上趋于完善

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一个完整的、真正有效的监控体系应包括监控目标体系、监控组织体系、监控制度体系、监控方法体系和监控反馈及调控体系等。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根本依据。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一般包含以下内容: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规范、教学计划、院(系)教学管理水平评估办法、教学事故处理办法、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建设规划、重点课程建设规划、教研室工作条例、实践教学工作条例等。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上,很多高校既借鉴了国外经验,又有自己的创新。从目前全国高校情况来看,很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在体系上趋于完善。

二、我国高校教学质且监控存在的问题

(一)重监轻控

教学质量监督与教学质量控制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两个概念。教学质量监督是对教学质量状况的监督,监督中可以发现质量中的间题,而质量控制是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质量控制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质量标准。由于教学质量诸要素具有不确定性,使教学质量及其标准变化多样。仅仅是质量监督措施,无法使教学质量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只有将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基本要求,应当是在监督中控制,在控制中监督,从而使教学质量朝着理想方向发展。然而,过去和现在的很多高校存在着重质量监督、轻质量控制的倾向。

(二)重监教轻监学

质量监控,从狭义上看,它是指对课堂教学进行监督指导,重点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教学效果和方法等进行检查指导,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提升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从广义上看,是指对学校内部教学工作总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反馈、咨询、指导的质量监控,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行辅助管理,对学风、教风、校风建设进行检阅,为学校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信息。目前的实践中,许多高校更倾向于把完善管理制度,监督教学制度执行,规约教师教学行为这些必要监控手段等同于监控目的,孜孜不倦地搜寻,使约束范围更广泛,约束手段更严密、严厉,认为教与学双方被限制在管理条框内,就达到教学质量监控目的了。这是目前在教学质量监控目的认识上的一大误区。质量监控主要监控教师,很少监控学生,尤其是很少对学生进行学习质量监控。

(三)重理论课程监控轻实践环节监控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如下一些环节:实验、教学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生产劳动、社会调查、科技活动等等。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高校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对实践教学的监控不到位。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一种教学环节,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目标的提出,实践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四)重过程监控轻质量(效果)监控

质量监控对象是教学活动的质量(效果),还是教学活动,或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教师和学生,现实中,人们往往陷入以活动监控替代质量和效果监控的误区,导致重视教学活动过程监控,却忽略学生学习产出监控;重视教学秩序监控,却忽略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监控;重视教师教学活动监控,却忽略学生学习活动监控;重视学生出勤监控,却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情况监控。甚至有把教学活动的主体一教师和学生作为监控对象的错误观点,由此必然以如何约束师生、师生是否已被约束为监控出发点和归宿,把质量目标、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抛在一边,违背质量监控初衷。"

(五)重硬件监控轻软件监控

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质量监控的内容主要为学校占地面积、校舍、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宿舍、食堂等教学生活设施及其相关设备,以及师生比、师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硬性”办学条件。然而,在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面,目前的高校质量监控缺乏可比性的及可量化标准。比如,两所层次不同的高校,除了生源质量上的差异,则无从比较两校学生的学业提高程度,因为没有适用于不同高校教学质量检验的等差系列标准。同时,各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大同小异,在教育观念、培养规格和教学方式上体现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不多,而现有的高校质量监控体系也不具备反映和鼓励学校办学特色的功能。

三、高校进行有效质量监控的对策

(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高校开展质量审计

(二)各高校成立专门的质量监控机构

即建立与教务部门并行、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管理机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学校各级组织原有的质量监控职能,而是为了强化这一职能。专门的质量监控机构首先要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应制订和颁布《质量监控工作条例》、《质量监控部门工作规范与职责》,明确监控要点与工作职责,完善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育质量监控网络,提高高等学校现代管理水平。

(三)确立质量责任制

首先要加大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宣传。高校的质量监控没有取得真正成效的根本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就在于质量监控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而非自下而上的自觉行为或个人能动。有时甚至可以看到院(系、部)、教研室及教师并不配合职能部门组织开展的质量监控工作。其次就是要实施质量责任人制度。校级领导对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负责,院(系、部)领导对本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负责,教研室要对本教研室的教学工作质量负责,教师作为直接负责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负责。实施质量责任制就是要使各级领导及教师加强自身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但这一制度必须与校级、院(系、部)、教研室工作评估相配套。

(四)重视开展校级教学管理评估工作

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管理重心也相应下移,院(系、部)已经成为学校实施教学及管理的主体。为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保障教学质量,必须定期开展对院(系、部)教学工作评估。应着重开展院(系、部)教学管理工作评估、专业排行评估、精品课程项目建设评估、教研室工作评估或优秀教研室工作评选等。

(五)正确处理规模、结构与质量的关系

普通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还依托原有本科学校创办独立学院、高职学院和成教学院等多种办学形式。许多教学资源需要共享而不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如师资紧缺、师生比过大,教师整天都是疲于应付上课;更严重的是高素质教师隐性流失,本科教学质量令人堪忧。依托高校创办的其它办学形式本身就没有独立的师资或师资不够,于是就用高课酬来吸引高素质师资。许多高素质教师忙于挣钱,教学工作的重心亦从原来的本科课堂游离出来。高校必须理顺与这些办学形式的关系,采取措施使高职称教师更多为本科生上课,让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教学上来,保证高素质教师承担专业主干课程、基础课程教学。非如此,教育质量保障恐怕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六)提倡和开展社会质量监控

社会质量监控是高校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由专门的社会中介评估机构给予一定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这关系着大学的综合排名,直接影响其招生和毕业生就业。不合格的学科和学校将受到警告,如在一定期限内得不到改善,基本经费将被裁减和取消。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中介为主的评价体制。高等教育质量如何,首要的问题是社会的承认和认可,社会和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因此,应该借鉴国外的做法,改变以往完全由政府主管部门设立独家评估机构和由此机构制定评价标准的做法,发展和完善民间评估机构,由单一政府评估向社会多元评估转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