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增强高校理论学习实效的几点启示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增强高校理论学习实效的几点启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2 00:02:10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增强高校理论学习实效的几点启示
时间:2023-03-02 00:02:10     小编:
"

论文关键词:理论学习 学习实效 建构主义学习观

论文摘要:如何提高实效是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高校理论学习存在的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试图在理论学习中借鉴建构主义学习观并探索有效途径,以求使理论学习成为师生主动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切实提高学习的实效,以指导和推动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其学习观对学习的含义和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提出了许多被认为行之有效的新的思路和方法。笔者认为,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具有借鉴意义,可以在组织开展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参考其思路和方法,以使理论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切实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本文基于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介绍,以其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和阐述为切入点,就如何提高高校理论学习的实效性进行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初步的探索。

一、如何提高学习实效是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的重要课题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问题,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国家、民族事业的兴衰和成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主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作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国家、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坚持集体学习并形成制度,六年半的时间里围绕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57次集体学习,为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近年来,高校十分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推动工作、指导实践,通过辅导报告、理论研讨、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等各种形式,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宣传栏等各种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广泛组织师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形成了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理论学习氛围比较浓厚,提高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师生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保证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面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当前高校的理论学习工作还存在一些与思想建设要求不相适应、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改进的地方,在学习的实效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把理论学习当做软任务——松一阵紧一阵,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学习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只求学过,不求学好”,难以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要求,在真正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由于高校的不断建设发展,事务性工作越来越多,偏重于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弱化对科学理论的掌握;另一方面,由于以往开展理论学习,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形式比较单调,创新不够,制约了师生理论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习效果的扩大;还有受理论学习“无用论”的影响,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

2.理论学习有始无终。由于学习内容和任务较多,存在多头布置、交叉布置的现象,往往出现一项学习内容部署下去尚未学完,新的学习内容又接踵而至,导致学习有始无终。理论学习较多的停留在布置上,重布置而疏落实,重要求而疏约束。考核、检查制度落实不够。

3.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对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其中的内容,学习其中的词句、表述,对其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把握不够,对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工作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能力提高不够,使得理论学习始终处在一个较低层次的循环过程。同时,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与实际结合的不够,满足于武装嘴巴而不是武装头脑,嘴上讲得头头是道,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理论学习工作,提高学习实效,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是当前我们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学习和学习方法的认识和研究

作为一种学习哲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较好地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的关系,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在学习过程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很丰富,流派众多,且有不同的理论倾向,但都坚信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从而试图不断地协调、建构(即平衡)的过程。维果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地位。当代建构主义者则融合了皮亚杰自我建构和维果斯基社会建构的观念,并有机地运用到学习理论中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义建构”。我国一些学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介绍,并主要针对我国长期以来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强调要建立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它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上。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其基本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对“什么是学习”与“如何学习”的论述。

1.关于什么是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代替而完成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加工和处理,建构自己的理解过程;学习也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包含着对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和认知结构的重组。因此,学习本质上是主体自身的一个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主体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和手段,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知识的认知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学习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二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三是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四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五是学习要在一定的资源和工具支持下进行。

2.关于如何进行学习

1)学习环境设计。为了真正实施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一般将学习环境概括为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等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中的最终目标。

2)发挥教授者的作用。要使学习达到建构意义的目标,就要求充分发挥教授者的组织、指导、帮助、促进作用,一是要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二是要通过创设符合教授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推动学习者对当前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三是要组织协作学习,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3)发挥学习者的作用。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强调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二是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三是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三、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力求使政治理论学习成为师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切实提高学习实效

本文所提的理论学习特指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是关于政治的思想、观点或学说体系。对我们来说,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就是师生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提高思想的过程。

理论学习的实效,是理论学习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通过学习,使党的科学理论被师生所掌握并接受,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并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加以科学合理的运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理论学习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是否真学、是否真懂、是否真信、是否真用。"

建构主义学习观关于人类学习认知过程的阐述、对什么是学习以及如何进行学习使学习成为真正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所进行的探索,对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提高理论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加强理论学习的全过程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理论学习成为师生主动进行科学理论的知识意义或意义体系的建构过程,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自觉将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导,并主动将之运用到工作学习生活中,推动实践。

1.做好动机和兴趣激发工作,提高师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意义的活动过程,是学习者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笔者认为,除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外,在学习前,学习者会根据自身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以及个人兴趣爱好,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和对象作出进行学习的安排或设想,形成一定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认真、学习活动是否深入、学习效果是否明显。理论学习之所以会在学习的实效性上存在一些问题,与以往理论学习的相对枯燥、乏味、空洞、单词以及其与实际业务的联系不够紧、现实针对性不够强,而导致师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浓、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有关。

要提高理论学习实效,就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认知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除在制度上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督促机制外,着重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工夫。一是要开展形势宣教研讨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增强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增强理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要广泛开展调查摸底,主动与师生加强沟通,了解师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以及师生的学习要求和建议,尽可能使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安排和组织理论学习。三是要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从教工事业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尽可能使理论学习与实际结合得更紧密些。四是要重视榜样的力量,大力开展先进典型宣传,树立理论学习典型,深入总结、广泛宣传所树典型的表现和学习效果,使师生受到教育、启发,主动向榜样看齐。总之,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从内部和外部激发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理论学习活动深入开展。

2.重视研讨交流的关键作用,倡导互动学习,促进知识内化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者同他人的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际间的会话与协商是产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这就提示我们要重视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改变过去那种“听得多、讲得少”,“只有听、没有讲”的知识单向传递的方式,而更加重视交流的关键作用。所谓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透,就是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学习者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理论和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和说明,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实现智慧共享,使得所有的学习者都能够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为此,要充分加强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授者之间交流与互动,可以开展沙龙式的学习活动,可以组建兴趣学习小组共同就感兴趣的理论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可以在讲座结束后开展心得体会交流,可以在网上开辟互动平台(或利用网络即时信息交流工作如QQ、MSN等)开展学习,通过多途径的互动学习,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

3.整合资源和工具,创造能够促进和支持开展学习的环境

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能得到教授者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习者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要使理论武装工作更好地开展,就要进一步实现理论学习内容的丰富化和学习形式的多样化。要在开展理论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整合和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充分利用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等多渠道、多形式地支持理论学习工作的开展。要针对师生的各自特点,分层分类组织安排。同时要注重“情境”的作用,营造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可以围绕理论学习的主题,除提供主题学习材料外,还在学习活动开始前编制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理论观点以及与本次理论学习可能涉及的重要实践问题作为参考材料,使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在给定的情境中,尽可能广泛、深入地利用自己原有的理论知识去消化和吸收新的知识,并改造和重组原有的理论知识,同时赋予所学理论以与本体相符合的某种意义,自觉有效地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将所学理论外化为推动实际发展的成果,这样才能够真正完成意义建构,使理论学习活动卓有成效,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提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