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议构建“零距离”课堂

浅议构建“零距离”课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2:00:54
浅议构建“零距离”课堂
时间:2013-12-18 12:00:54     小编:
"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具有语言活泼通俗,插图清晰精美,辅助材料精辟,设问窗口多渠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等特点。教材把深奥的道理简单化,突出了学生思想素质及世界观的培养,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要,激发了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热爱。许多教师认为如果让学生自学教材,学生也能够理解,既然是这样,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难道仅仅是简单地、机械地照本宣读吗?当然不是!笔者认为,教师除了要做大鼍的前期准备工作(备课)之外,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构建“零距离”课堂,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境界。所谓“零距离”课堂是指教师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本,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知识融汇到现实生活当中,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课堂。那么应如何构建这种“零距离”课堂呢?

一、应用网络技术,发挥信息时代的“天时”效应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教师的教学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延了教学舞台时空的维度,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信息时代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所传播的知识更易为学生领会。多媒体网络资源以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形式展现其生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延缓学生疲劳的到来。

为了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从网上信息海洋里寻找、过滤、提取与教材有关信息,制成反映现实生活的教学课件,从而真正发挥教师在信息时代驾驭知识的作用和在学生心目中“舵手”作用。古人言:“单薄难高,狭隘难深。”教师要利用从网络收集相关的知识,来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带领学生,绕过暗礁,胜利到达知识的彼岸。

其次,教师町根据教学内容,发动学生在网络中查找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发现新事物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地选择和利用资源,主动地思考所获取的相关资料与书本知识的联系,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学生漫游于浩瀚的虚拟世界中,真是趣味无穷,可以尽情探索知道的奥妙。例如,在讲“从众心理”时,笔者在网上搜索了许多资料,挑选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经典案例,学生激情澎湃,注意力高度集中。讲授完毕我向学生提问:“请举一例现实生活中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我话音刚落,同学们都争着回答,就像幼儿园小朋友那样渴望展示自己的风采,此时我知道和学生产生了共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心弦对准音调。”

二、挖掘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参照物,巧用“地利”优势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为一门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的社会学科,其理论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其熟悉的“影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的,发生在学生周围学生熟悉的真实材料作为参照物,来提高该学科的实用性,要避免人为地编造故事。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深入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概况、民风民俗、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本地时尚、英雄事迹等,以便在拿来之时,有的放矢。同时教师要从这些熟悉的资源中筛选出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用文明、优美、高尚的语言来感染学生,用新颖、活泼、高雅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贴近学生、服务生活。"

在上新课之前,我通常把设计好的疑问或教学提纲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预习书本内容,然后根据要求收集课外大家熟悉的事物作为素材,避免呆板地运用书上的例子或陌生的事例。这一点对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很有帮助,它能使学生运用书上的知识,拓展思维,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在讲“消费者权益”时,我分析了当地同学都比较熟悉的实际情况:海南三亚是旅游胜地,难免出现商家欺骗游客的现象。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有哪些欺诈行为,于是课堂上学生举出了形形色色的宰客事例。这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想品德课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增添了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三、以爱铸就课堂,形成“人和”氛围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多给孩子一点爱,就等于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多给孩子一点健康。教师的爱是无私公正的,决不能存在丝毫的偏见。有的教师偏袒优等生,冷落差等生,结果失去了学生的信任;有的老师喜欢家里有钱、有地位的学生,歧视家境贫寒的学生,结果使自己失去了人格魅力。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喜欢丑孩子的才是真正的爱。”当然这里的漂亮不仅指外部特征的漂亮,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品学兼优;丑也不仅仅指外表的丑,主要是指人格、学习等方面的逊色。因此,一个真正喜欢“丑”孩子的老师才不失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教师的爱是学生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有了阳光雨露,“丑”孩子也会变得漂亮,“漂亮”的孩子则会更加漂亮。我常想,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够博爱,那么将来每位学生就一定都能够走向成功。实践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亲近你、尊重你、信任你,你首先必须爱学生,这种爱包括很多内容: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友好的提问,一个鼓励的评价。这些都会增加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变得爱回答问题,爱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这种课堂是人和的“零距离”课堂,因为老师用爱营造了一种和谐、民主、积极的氛围,用爱为学生缝制了一种安全的心理襁褓。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许多老师用真挚的爱编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用人格诠释着师德风范的真正内涵,用臂膀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成长的蓝天。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朴实无华的,体现的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这样的关系能把学生从相互仇视、相互防范的病态的情感世界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内心深处积聚的丰富情感——对老师、对同学、对亲人的爱慢慢地释放出来。在人和的“零距离”课堂上,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在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中追求自己的理想,都是在享受着碧空万里的辽阔中练就自己一对高飞的翅膀,都是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把梦想变成辉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爱。在“人和”的爱的氛围中,我和学生们一起采撷人间美丽的浪花,一起感受自然界的鸟语花香,一起理解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我想说:“用爱铸造的零距离课堂,让我们尽情地学习,尽情地享受生活吧!”

总之,无论是网络资源、熟悉的事物、教师的爱,还是学生多元思维的保护,都是构成“零距离”课堂不可或缺的元素。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在“零距离”课堂的探索中是否可以找到一个能让学生迅速应用理论知识的支点呢?笔者渴望通过“零距离”课堂找到一个让学生“撬动”知识的支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