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1 01:18:53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3-03-21 01:18:53     小编:
"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学生 思想道德素质

论文摘要: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出发,从当代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现状入手,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根本,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认识,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而引导高职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如何自觉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为根本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当我们的学生们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挑战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仍然紧抱固有的模式不放,不加思考,不加证实,不求突破的话,必然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模式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适应。

1.缺乏敏锐性,不能积极 应对 大学生的热点问题

一定时期以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比较多地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工作上,不敢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忽视理论研究和前瞻性探讨。这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敏锐度不够,不能对大学生指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因而有些老师过于强调技能培训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而对接触外界环境这一具体事实无从引导,缺乏政治敏锐性,一旦出现问题便束手无策。

2.高职 院校对文化 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缺乏清醒认识

文化多元化带给这个时代较大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传统的工作理念方法显得僵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和网络的全面普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朗。

国家问的竞争已从传统的经济、科技领域扩大到文化领域。当代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西方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也得以广泛传播,加上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滞后,引发了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上的偏差,淡化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导致当代大学生被西化的世俗观念所迷惑,在自私维我中迷失方向,个人信仰缺失,个人情感缺失。他们过于强调个人物质利益的得失,过于注重眼前利机会,忽视远大理想与信念,从而他们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一些学生在观念上,态度与生活方式上过于强调个性化,我辨识能力差,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道德,感情观念不强,行为随意等现象,如:上课迟到、课上肆无忌惮的聊天、旷课、考试作弊、忽视校、班级利益等不文明现象。

3.传统、单一的灌输方式,导致政 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降低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起主导作用。他们将含有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的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戈地灌输给教育对象。但传统教育往往依靠单纯的理论说教方式,而不是启发式的互动教育,大学生在深入网络生活并渐渐习惯于网络这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方式后,必定要求教育工作,包括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够采取更为民主、更为自由、更为生动的方式进行。由于思想政治理论建设落后,不能很好对大学生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在某些方面现有的回答说服力不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纷纷感到理论阐述的生硬、枯燥,特别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得不够,不能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大脑。单向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得教育的实效性降低。 "

二、影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有许多客观因素。具体表现有三的方面。

1.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

当今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存在不足。也就是说教育与管理相脱节,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说理、轻管理现象。缺乏可操作的道德教育体系。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情况来看,薄弱显得尤为突出。许多高职院校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按照职业人才标准制定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方面,学生是否成才是看其专业成绩、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等专业技术标准获得的多少标准,很少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严格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甚至是忽视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引导和管理。

2.家庭教 育环境不佳

氛围对孩子是一种影响和熏陶,不会马上兑现结果,它是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产生长远效果。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最深刻,家庭生活给人身心发展所打上的烙印,终生难以磨灭,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是教育孩子成长,成才的基础,要让孩子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但当今社会家庭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普及还不是那么全面,家长的文化程度整体不高,导致孩子的基础教育是不全面,不充实。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的单亲家庭呈上升趋势,父母关系的不和、家庭的分裂,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健康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教育者人格魅力的下降,导致感召力、吸引力减弱

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只愿意引进专业教学人员,不愿花代价引进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致使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少。高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应有的专业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对教师来说,对于网络这一领域不甚了解或只是略知皮毛,不具备较高的网络知识和英语水平,而且明显落后于青年大学生。因而也就有可能缺乏大学生所崇拜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前沿最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人格魅力及亲和力。而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来说,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人格魅力和亲和力有时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党中央早就指出“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更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这是我们加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1.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既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重用人才。尤其要建设好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高职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决定作用。高职院校应该依据国家的思想政治路线、方针和政策,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E200538号 ),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对其它工作的影响,有敬业精神和较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点加以培养,并通过各种渠道,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选拔、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中来。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为国家培养出真正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

2.营造全新的文化氛围 ,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能够对外界事物进行独立的认知、判断和推理。这就是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所在。要使高职学生的素质更快提高,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知道,任何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可以说环境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校园中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应该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利用校园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有说服力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沟通,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大学生头脑中去,培养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

在校园里,形成政治方向明确,校风校纪严明,学术气氛浓厚,文化品位高雅的校园氛围,都会对高职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对他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起到春风化雨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我们必须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从复杂多变的现实出发,深入分析、研究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重新审视和思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唤起高职学生对全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以公正、公平、合理的高尚道德行为去改变非道德倾向,才能培养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邱伟光,张耀灿 .思 想政治教 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苏振 芳 思想政 治教育学[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6

[5]刘英.本专科院校政治工作的比较分析与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2)

[7]李运华.大学专科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河南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05,(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