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挖掘民族音乐资源培育专业特色

挖掘民族音乐资源培育专业特色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2:08:14
挖掘民族音乐资源培育专业特色
时间:2013-12-18 12:08:14     小编:
"

[论文关键词] 挖掘 民族音乐 培育 专业特色

[论文摘要] 广西师范学院新世纪广西高教教改重点项目《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民族特色课程为主线,贯穿于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个专业教育全程,以突出地方性、民族性、应用型和复合型的特点为专业培养目标,着力培育专业特色,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综合能力和修养的、能传授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艺术专门人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大学教育已成为平民教育,广西高校开设音乐学专业的学校也从原来几所增加到十几所。在众多院校开设音乐学专业的情况下,广西师范学院如何立足地方需求?如何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我院音乐学专业以《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为改革内容,实施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实践方案,获得初步成效。

一、项目成果的基本内容

(一)根据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业人才培养方案

2005年底,课题《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得立项,项目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要求,参考了多所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民族特色课程建设项目内容进行设计,构建了“2+2”阶段+“板块”模式的课程体系。即前2年主要安排公共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文化基本素质和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打牢专业学科基础;后2年为专业教育阶段,主要安排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拓展能力。“板块”就是将所有课程分为公共文化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几个板块(与广西师范学院全院的学分制改革同步实施)。通过不同的板块课程相互交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不同需求,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阶段”和“板块”的融合,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校课程(约180学时,10学分)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进行有计划、系统的开设课程,把地方优秀的民族音乐元素有机地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突出民族音乐课程内容比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素养得到和谐发展。

项目通过三年实施,经过多方反馈和系学术委员会论证,制订了广西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08级人才培养方案,并收录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师范学院《音乐学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指南〉》。

(二)系列课程建设的深化与拓展

以民族特色作为课程专业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开设富有鲜明民族性、区域性特色课程,加强民族特色课程建设,打造专业品牌。在专业选修课板块中开设如下民族特色课程:器乐演奏课程(主要包括广西特有的独弦琴、马骨胡、苗族芦笙、壮族天琴、侗族牛腿琴、东南亚竹筒琴等乐器演奏课和民乐合奏课程)、少数民族音乐理论课程、少数民族舞蹈课程(壮族舞、苗族舞、瑶族舞、侗族舞等)、民族合唱课程(主要包括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合唱、三江侗族大歌合唱、毛南族二声部合唱等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内容)、少数民族器乐制作①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民族音乐课程。通过这类课程的开设,突出我校音乐专业办学的民族性、区域性特色。

(三)民族特色课程实施环境的建设

1·师资建设

教师是实施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基础,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引入教学当中,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理念上,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如在专业基础课中突破西方传统的和声基础,大胆借鉴和采用广西少数民族的多声部合唱手法(大二度作为协和音程运用);将现代作曲思维、技法和本土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作为教学与创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创作思维能力,并加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和现代作曲技术相结合;在音乐欣赏课等教学内容中,有意识的融入本土民歌及采用广西民族音乐特征创作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习了广西各民族的音乐艺术知识和技能,又进一步熟悉和热爱本土民族音乐艺术,树立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艺术的意识等。因此,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首先要有相关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得到学校人事部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训在职教师,再引进部分高学历、高职称的民族音乐教师。同时,外聘部分专家举办讲座、授课也是改善实施环境的一个手段之一。近三年,根据音乐学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需要和教师结构的总体规划,学院人事处给予音乐学专业教师各种形式进修九人,读博一人,外聘专家担任授课六人,为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提供保证。

2·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依据,一部好的教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解放以来,广西民族音乐曾创作出《壮锦献给毛主席》、《赶圩归来啊哩哩》、《三月三、九月九》、《花帽了沙沙》、《蝉虫歌》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优秀合唱作品,整理出了《赶歌圩》、《瑶族酒歌》、《苗山情》、《生活美如霞》等一大批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创作出了《壮乡春早》《右江两岸气象新》(马骨胡)、《侗寨狂欢夜》(侗芦笙)《风雨桥畔》(侗笛)、《拉山号子》(瑶芦笙)、《壮乡抒怀》《春诗》(二胡)等优秀民族器乐曲。针对民族特色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项目组通过学校教材建设基金立项,开展民族特色教材研究和建设,收集具有较高民族音乐代表性和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按照其科学性、逻辑性和实践性进行合理的编排,编写相应的教材,运用于课程教学实践,转化为优势教学资源,并利用多媒体技术编撰网络课程教材,满足培育专业特色人才需要。

(四)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

音乐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探索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我们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实践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进步。在排课方面,根据学分制的选课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在选修课选课中逐步推行由学生自由选任课教师制度,激励师生教与学的热情,共创最佳教学效果。同时也安排部分专业教师指导选课,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兴趣、爱好和可发展性等因素建议学生选修,有效防止盲选和盲从,特别是考虑到选修课程最长只能修两年,一些技术难度大、周期性较长的课,假如学生此前没有一定基础则建议学生一定要慎重选择(如马骨胡、二胡等拉弦乐器,在较短时间内是很难学好),避免让学生走弯路。在教学管理上,规范教学秩序,强调教研活动制度化。在考核方法上,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充分发挥艺术课实践性强的特点,一些技术课采取比赛的方式或汇报演出的方式进行,加强舞台锻炼,提高艺术实践能力。比如: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不同的课程制订相应的考试办法和评分细则,对部分舞台单人表演类课程面试现场评分要去掉最高、最低分,力求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对于象民族舞蹈、民族器乐合奏等集体项目的成绩评定,则以一个完整的节目表演形式展现,以整体的艺术效果和艺术水平高低评分。"

(五)理论成果

其次,根据合唱课中广西多声部民歌演唱的需要,我们把广西解放以来收集整理的优秀民族合唱歌曲、近年来在各种合唱比赛中获奖的民族合唱歌曲进行编撰,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花山的早晨》--广西师范学院民歌合唱教程;根据广西各少数民间音乐音调素材改编、创作了韦华峰创作歌曲集《壮乡之恋》,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通过三年教学实践验证和修改,把广西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撰成音乐学专业《学习指南》,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把课题开发的《<音乐欣赏>网络课程》电子版由桂林贝贝特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六)学生实践成果

二、项目成果的创新之处

(一)广西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明确了学科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了一套具有鲜明广西民族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能满足地方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广西民族特色的专业课程群,如少数民族乐器演奏(民乐演奏):侗族牛角胡演奏(广西独有,由原广西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覃国伟开发制作)、竹筒琴演奏(广西独有,覃国伟开发制作)、苗族芦笙演奏(广西独有,覃国伟开发制作)、民乐(由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和少数民族乐器结合建制的乐队)合奏、合唱(在教材内容上加入广西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欣赏等。

(三)开发制作出一批少数民族乐器:侗族牛角胡、竹筒琴、手持竹筒琴、苗族芦笙、马骨胡等。

(四)创作出一批广西少数民族风格歌曲和器乐曲。如由覃国伟、韦华峰创作的广西少数民族器乐曲《壮乡·东南亚印象》(在今年6月迎接国家教育部评估时得到专家组组长高度评价)、民族民乐版乐曲《拉德斯基进行曲》;韦华峰创作歌曲(其中《红土地上的红水河》获全国“风彩杯”歌曲创作大赛“一等奖”、《花山的早晨》获全国“风彩杯”歌曲创作大赛“优秀奖”、《木叶情歌》、《左右江杜鹃红艳艳》、《唱起壮丽的歌》等在广西电台文艺频道播出)。

(五)创建音乐网站:http://music.wsedu.net/,挂有《少数民族音乐欣赏》网络课程,改变了传统知识信息表现、传递、学习方式,使音乐专业教学在音乐技能、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形式、新的学习内容上有着创新的意义。

三、项目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及其前景

通过对2004级音乐学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28%的学生对项目的民族特色课程的开设持“非常赞同”态度,56%学生持“赞同”态度;21%学生对教学效果持“非常满意”态度,59%学生持“基本满意”态度。本学期的06、07(共186人)级音乐学专业学生选“民族器乐”课的就有105人,可以看出学生对该课程的追捧程度。

实施民族特色课程建设,把优秀的民族音乐融入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该项目可以在广西同类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推广应用,对其他民族地区同类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实施民族特色课程建设,还有这很大的后续发展空间。中央电视台CCTV青歌赛去年推出的原生态唱法比赛,有很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歌曲和优秀的民族民间乐器搬上舞台,类似这些作品、这些乐器,民间还有不少,还有待于专业音乐工作者去开发、整理、去创作。已成型的优秀作品需要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去学习、去传承、去普及。作为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在民族特色课程建设方面,还有很多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可以丰富我们的课程体系,很值得我们在实施本方案的同时朝着这一方向继续努力完善,因为,只有民族的,才世界的。

[参考文献]

[2] 韦华峰.民族特色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教学实践.人民音乐,2008.5

[3] 韦华峰.汲取民族艺术精华 促进专业改革.教师教育研究, 2008 3

[4] 韦华峰,覃国伟.高师少数民族器乐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高校教学研究, 2008. 7

[5] 韦华峰,覃国伟.高师合唱教学中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探索.歌海, 2008.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