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发展性评价在实践中的难点分析

发展性评价在实践中的难点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2:14:41
发展性评价在实践中的难点分析
时间:2013-12-18 12:14:41     小编:

"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性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其在实践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些难点进行分析。以期一方面能够促进相关的研究与探讨,另一方面也能够引起更多人士的关注。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实践难点 分析

发展性评价是随着新的教育理念及课程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教学评价观。它以促进个体发展为主要目的,强调在评价过程中的多元性、动态性。该评价理念由于适应了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的时代精神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从教育职能部门到各级学校乃至教育研究领域都兴起了一场发展性评价的热潮。然而在发展性评价大受关注的背后,教育实践者特别是教师却发现这种评价方法在贯彻上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本文主要就这些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该评价方式在实践中更顺利地使用。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发展性评价在实践环节中呈现出以下几个难点:

一、评价的发展性如何保证

发展性评价的一个突出之处就是它强调了教学评价的发展性。传统的评价观是总结性的,往往只看重学生的绝对表现,而对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进步不太重视。而发展性评价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前后的对比分析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它也强调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不是为了区分和选拔。然而。如何操作才能使评价是基于发展的?这个问题犹如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一样,听起来很简单,执行起来却很复杂。在笔者的调查中,一些教师表示会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原有印象及学生的原有成绩,再结合学生学习后的成绩与表现作出发展性评价。可是在这种貌似“严谨”的处理方法背后却有着一些还待商榷的地方。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原有印象是否公正?这种印象是来自客观的判断还是主观的推测?如果连起始评价都不准确,那么教师又怎么能够得出正确的发展性评价?其次,如果当前的起始评价是总结性而并不是对学生上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发展评价,那么教师必然会因为缺乏发展比较而不能作出最恰当的评价。另外。发展性评价如何确定比较的角度,这对评价的准确性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有些学生的进步是表现在思想认识或价值观上的而并非某个科目的具体成绩。那么如果教师选择具体成绩作为“发展”的衡量视角,这个学生只能披评价为“毫无长进”,而实际上该生的收获却是很多的。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要保证发展性评价的准确性就必须要确保教师对于学生的起始评价是公正客观的、基于发展的,这一点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更为细致的初始分析。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因人而异地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特点的评价角度。

二、评价的多元化如何落实

发展性评价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其重视评价过程中的多元性。所谓评价的多元性,就是指评价者不仅仅只有教师,还包括学习者本人、学习小组成员或者是其家庭成员如父母等。评价的多元化改变了传统评价只包含教师一维的不足,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更丰富化、多角度化,当然也更科学化。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多元化评价也暴露出以下的难点。首先,多元化评价过程中各个维度的评价结果的权重分配问题。例如一些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评定中采用了教师评与学习者个人评、小组评相结合的方式。但是在汇总时教师评价结果却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对此,教师反映他们一般是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的辅助。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之所以不太被教师重视,是因为教师觉得这两种评价都比较“主观”而且通常不准确,一部分学生会夸大自己的学习收获,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不知道如何发觉自己的变化。另外多元评价的具体组织方式也是教师觉得存在困难的环节,例如学习小组评价、学习成员互评等过程中。学生很难按照教师的意图来进行而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落实难?深入思考可以发现,在几个环节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第一,教师对多元评价的理解还要深化。教师之所以会感到权重分配的困难就是把多元评价理解成了线性而不是发散性的。实际上多元评价中的每种评价都提供了其他评价角度所不能注视到的一面,任何一个维度都是其他维度评价所不能替代的。教师唯有认识到这种不可替代性才能给发展性评价一个真正的多元分析,否则只会是从多元开始从一元结束。第二,还需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概念及其方法的教育,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积极地发现自己的进步并给出客观的评价结果,变“要我评”为“我要评”。在实践中教师只有讲解得越细致、布置得越具体,学生才能理解得更清楚。

三、评价的“以生为本”如何实现

目前,社会各个领域都在提倡“以人为本”,教育领域内的发展性评价也呼吁在评价方式上要“以生为本”。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方面不注意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不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评价则要求教师做到将评价目的定位于促进学生发展,在评价角度上从学生个体特点出发、评价形式上要结合学生自主评价。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能较好地理解“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要求,但是在实际贯彻上却很难达到最佳的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师分身乏术,在教学上只能采取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教学进度,在评价尺度上只能应用对大部分学生合适的标准。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容纳度又受到其自身教育视野和家长观念的影响。例如不同的教师对部分学生严重的偏科现象会有不同的评价方式,有的教师会采取鼓励的态度。而有的则是采取引导纠正的态度。而这两种不同态度可以说都来自于“以生为本”,前者是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爱好,后者则是担心偏科对学生前途产生影响。这实际上就是对“以生为本”的两种不同看法,到底是以学生的自主选择出发。还是以学生的前途出发辅助他选择。后者无疑会受到教师个人价值观的影响。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与学生想法截然对立的情况。那么。不同的师生观念如何协调?这是在“以生为本”的评价观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另外“以生为本”如何与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期望相协调也是一个难点。学生的发展越个性化,这种协调的需求就越强烈。而且教师和学生家长协调出来的教育目标是否尊重了学生个性、是否还是“以生为本”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生为本”目前主要还是一种教育思路而不是一种完全的教育实践方案。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

四、评价的效率性如何取得

通过上述几点分析可以发现,相比传统评价,发展性评价需要教师考虑的环节和设计的过程都要更复杂。在纵向上,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在横向上,要注意评价的多元性;从出发点上,还需要做到“以生为本”。这必然就会导致一个问题的出现:评价的效率性。一些教师反映:发展性评价观念是很新的,对学生而言也是最公平的,然而却费时费力、效率不高。特别是在目前这种班级人数设置下,要真正实现十分困难,教师在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很难再有精力去组织这样的活动。另外,当前社会对个人的评价还主要是针对结果的,对过程的评价还不太重视。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教育与社会上主流的总结性评价如何协调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如果将来的教育成果得不到一致的认可,那现在进行这样的教育岂不是吃力不讨好。

效率问题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可以部分解决的,如提高评价操作过程中的熟练程度、深化对评价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教师个人难以解决而需要学校和社会来解决的。首先学校应该尽量优化班级设置。使教师能够有足够的精力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发展性评价。另外,可以为教师安排班级辅导员,为教师分担一部分职责,协助教师共同做好评价工作。对于社会而言,则需要更新认识,把对人才单方面的结果评价观转变成结果评价和发展评价相结合的体系。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社会需要并依赖于社会提供的资源运行,唯有社会树立起新的用人需要和评价需要,并给予学校更为丰富的资源支持,学校才能真正解决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实施过程中的困难。这一点不仅对于发展性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其他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新理念、新事物,在实践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暂时性的困难。本文对这些难点的分析一方面旨在促进相关的研究与探讨,另一方面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非教育人士的关注,毕竟很多问题是体现在教育中但其根源却不是教育。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