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教育市场的利用与规范

教育市场的利用与规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31 02:23:59
教育市场的利用与规范
时间:2023-01-31 02:23:59     小编:

" 现代公共经济学认为,学校的“产品”是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教育服务既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给社会带来收益,又能够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给个人带来收益,因此既具有公共属性,也具有私人属性。义务教育主要具有公共属性,非义务教育既有公共属性,也有私人属性。这一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应该在不同类别的教育领域中实行不同程度的国家、社会和个人成本分担,以及教育服务可以由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多途径生产和供给的理论依据。生产和提供教育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当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开放了教育服务市场,以满足国家、社会、家庭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在我国,不论人们对教育市场持何种态度,都否认不了的事实是,教育市场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在调节教育供求矛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承认教育市场的存在,并不等于否定政府是教育的首要提供者,也不否定教育的计划供给;恰恰相反,是为了使它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有益补充。就像许多市场都有功能性缺陷一样,教育市场也有相应的缺陷。在教育发展改革和教育国际交流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如何发挥教育市场的积极作用,如何克服其功能性缺陷,使其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认为,教育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从总体上说,应该是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

一、教育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各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均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并由国家举办的学校或专门机构来承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对各类中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与其相关的教育市场随之开始发育。

教育市场首先从非正规的教育培训起步。上世纪70年代末,高考的恢复和国家出国留学政策的开放,带动了各类高考辅导班和外语培训助考机构的蓬勃兴起。8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实施,使得自学考试辅导和教材市场日益扩大。同时,以升学为目的的复习辅导市场,以培养儿童及青少年一技之长为目的的外语、计算机、音乐、美术等各类专业技能、兴趣特色学校和家教也纷纷涌现,由于参与的学生数量多,相应的“学杂费”及相关支出逐年高速增长。

从80年代初期起,在正规学历教育中也出现了教育市场的萌芽。1980年,在公费招生计划难以满足广大青年入学愿望的情况下,全国普通高校开始招收部分计划外的自费走读生、委培生。这是运用学生个人或用人单位付费的市场机制扩大人才培养的手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办学校开始进军正规学历教育,标志着我国教育市场向教育主流领域的迈进。国务院和教育部专门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大、中、小学近6000所,学生数百万人。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已构筑成为与政府公立教育并行运作的一个庞大的教育产业。

进入90年代,市场现象在教育领域中的存在已相当普遍。在社会劳动力市场和专门人才市场的强烈推动下,学校和教师开始感受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巨大压力,从教师的流动到近年来学校主动引入竞争、淘汰机制,教育中的劳动力市场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居民家庭收入快速增长和对子女教育期望值的提升,优质基础教育、高层次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与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之间的碰撞,导致基础教育阶段的转制学校和部分大学与企业合作举办、自收自支的“二级学院”在全国范围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以来,高等学校的扩张走出了一条“政府指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投入”的新路子。这实际上是通过市场机制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又出现了海外教育机构抢滩中国教育市场的新动向。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加入WTO,发达国家抢占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我国教育市场发展的初步实践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或观点:第一,我国的教育市场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一个客观的历史现象,它首先在计划和政府覆盖最少的地方涌现,比如非学历教育、非全日制的学历教育、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各种培训等,这些教育培训几乎很少或没有政府专门的教育经费拨款和资助,这里的教育市场发展相对较早,且较为充分。第二,供求矛盾最尖锐的领域往往成为教育市场发育的突破口。第三,教育市场的发育大大缓解了教育供需矛盾,扩大了教育的总体规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传统的公立学校,促进了全社会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发挥教育市场在促进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筹资功能,以求在解决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资源和资金问题上有新的突破。

随着我国科技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高,高中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必须加快。要做到这一点,教育发展光靠政府一个渠道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从整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各国非义务教育的发展都在增加政府教育投入的同时,加大了市场筹资的比重。即使在一些西方国家,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也逐步实行了公立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是最成功的,其政策是鼓励公私立高等教育共同发展,互相竞争。部分发达国家还将教育输出、教育服务贸易作为增加教育收入和国家贸易收入的重要手段。过去10年间,我国教育经费在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结构的重大变化,非财政性的教育经费投入从1990年的15%提高到目前的35%左右,其中来自学杂费收入的比重在全国各级教育支出中已超过16%,这标志着我国已改变了靠国家、政府财力单一支撑的教育发展模式。进入新世纪,教育资源的短缺问题能否真正解决,除了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外,还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市场的筹资功能。要加强对资本市场、成本分担和教育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在当前特别要研究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教育,利用债券、股市等融资渠道进行教育融资,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政府外的第二财力支撑。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功能与作用,促进我国教育资源和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是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关键。开放教育市场,实施多元办学体制,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大大增强学校面向社会办学的责任与动力,促使学校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对于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为此,我们应尽快制定有利于实现我国办学体制多元化的政策法规,鼓励非政府的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海内外企业、经济实体和个人共同参与办学。应该根据各级各类教育和各种社会力量办学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一步调整政府宏观管理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指导性政策,正确引导并充分利用市场的驱动力,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封锁与壁垒;支持和鼓励上市公司、企业集团、事业法人以及有实力的经济组织和个人,进入教育服务领域,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政府指导和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的办学、管理与运行的新体系。

第三,充分利用并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我国教育法制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约束市场供求行为的规则、法律、规章是整个市场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教育市场机制的建设与完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我国教育法制体系建设与完善的过程。首先,应尽快将发展教育服务产业作为我国加入WTO后应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当前,教育界应对入世的准备严重不足。因此,政府应逐步开放教育市场,尽快制订、修订和完善相应的教育及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要加强教育服务产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和进入教育服务领域的机构、个人的资质认定制度的研究和制订。

其次,应从克服市场的功能性缺陷与完善市场功能的角度考虑,尽快建立健全与教育市场相关的信息服务制度。鉴于目前教育信息社会化途径非常有限,充分利用政府网、公共信息网以及中介机构、大众媒体等渠道,公布社会所关心的各类教育信息,包括学校办学条件与资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校长教师水平、学校设施与条件,以及其他学生和家长特别关注的学校办学资金来源、成本与收费信息,既可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解学校、参与教育选择的途径,也可以为学校之间的竞争提供信息平台。

三、关于教育市场的发展与规范问题

从国内外教育市场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教育市场与一般经济市场一样,都在不同时间和程度上出现了市场缺陷和市场功能失效的问题,如与学校选择相联系的乱收费问题,与教育“卖方市场”现象相关的教育领域的政府职能缺失、钱权交易,学校招生工作中的“自发性”现象等等。我们应从体制和政策两个层面加强对教育市场问题的研究,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打好教育市场规范运行的基础:

——规范教育市场,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迫切需要调整政府—社会—学校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使政府从学校的直接管理者转变为教育事业的监控者和全体受教育家庭和公民的代表,充分运用政府特有的政策、法规、信息、财政等宏观调控手段弥补市场缺陷,同时,在实践中探索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最佳组合。

——规范教育市场,应尽快制订与教育市场准入相关的法规、规章与政策,尤其是对社会力量办学要尽快实行分类管理办法,规范学校的投资、经营与收费行为,既要注重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又要允许非政府的教育投资主体取得合理的补偿和回报,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和资源流向教育事业和培训产业,加快我国人力资本、知识资本集聚的步伐,形成人力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

——规范教育市场,当前迫切需要政府及有关方面制订有利于教育市场发展与规范的“游戏规则”,包括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规则”,确保教育信息提供和披露的客观、真实和及时,加强政府对教育市场的监管,创造教育领域公平竞争的环境与条件。

——规范教育市场,要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落后地区,纠正市场功能缺陷和市场失效的消极效应,尤其要正确处理教育市场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新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这些应引起政府特别关注,并通过财政手段尽可能予以调节。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目标,但首先要逐步缩小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群体、居民受教育机会的差距。应该说,在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入学机会将增加;在成本分担条件下,教育资源总量将增加,政府将有更多的财力资助弱势群体,客观上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

从总体上看,教育市场在我国发育的历史还不长,发育的程度还不高,当前特别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并注意在发展中逐步规范教育市场。正确利用和运作教育市场,将有利于加快我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解放教育生产力,有利于满足广大居民接受高质量、高层次教育的需求,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本的集聚,有利于促进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