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对私人资本的影响

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对私人资本的影响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6 00:42:58
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对私人资本的影响
时间:2023-06-26 00:42:58     小编:

我国政府教育投入行为之所以有缺位、越位的现象存在,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有限性造成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对私人资本影响效应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一、我国教育投入的现状

1、教育投入概述

教育投入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致力于培养后备劳动力资源、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的各类资源的货币形式表现,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本质要求。

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显示出明显的公共物品属性,这也就意味着对教育的投入是政府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是在人们不断加大对教育公共投入的关注的同时,教育投资的另一个属性即私人资本,同样也不容忽视,这集中表现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市场和民间资本对教育进行投资,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主体模式。 从而丰富我国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壮大我国人力资本优势,确保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我国教育投入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投入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全社会的教育投资总量不足,尤其是政府的教育专项投入水平不高,缺口巨大。具体表现在教育投入占我国 GDP 的比重过低,虽然最近几年来这一投入比例逐年提高,但是和国际相比较而言,仍然处于落后水平。

其中,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结构比例失调,高等教育投入耗资巨大,而义务教育普及投入经费短缺,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城乡教育经费预算差距进一步拉大,区域教育投入的不均等化。

3、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对私人资本的影响效应

我国政府教育投入与私人资本的关系始终保持着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状态,且影响力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与挤入效应。

二、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挤入效应分析

1、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分析

(1)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定义。挤出效应是指政府通过向公众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和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或非政府部门支出减少,从而使财政支出的扩张部分或全部被抵消。在教育领域,政府加大对教育事业的专项拨款,对私人投资部门在资金上产生竞争效力,导致私人部门收益剧减从而缩减投资规模,使财政支出的原本产生扩张作用被抵消。

(2)挤出效应的原因分析。政府教育投入对私人教育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是因为教育体制建设不完善的制约以及教育投入收益的低效率、无效率引起的。如乱申报教育投资建设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共教育投入效率,没有达到公共教育投入促进教育投资多元化的预期效果。究其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正是在于政府对教育领域的投入行为缺位、越位,即政策制定导向存在者偏差、投入总量的不足、投入结构的失衡、运行效率的低下、现行财税体制与教育投入体制不健全。以及对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过程及其资金使用效果缺乏有力的监督和约束。

2、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对私人资本的挤入效应分析

(1)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对私人资本的挤入效应定义。所谓的挤入效应就是指公共投资通过生产性公共资本的形成,在增加总需求的同时改善经济供给能力,提高私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从而达到刺激私人投资,推动私人部门发展的效应。在教育领域,政府通过财政教育投资自身的生产性和正的外部性效应引导私人教育投资增长,实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2)挤入效应的原因分析。政府教育投入对私人教育投资具有挤入效应,这首先是因为政府在对教育的基本设施建设的投入所形成了一定的具有生产力的公共资本,从而有效地改善市场的投资环境,大幅度地降低私人投资的成本,通过这种模式使政府在有既定的收益的同时也刺激了私人资本对教育领域进行投资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私人资本的投入水平。其次,政府的教育专项投入往往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其本身的发展能够带动教育相关生产关系的发展,形成教育产业的辐射效应,为教育领域提供了创新的、有利的投资机会,从而私人部门更加愿意投资教育领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下面结论:我们在未来的政府教育投入政策中,进一步放大政府投入对私人资本的挤入效应,与此同时要不断减少挤出效应的发生,促使缺位、越位的政府教育投资方式回归本位,也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现行教育投资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

1、改革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分配政策

基于我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东部富裕地区和中西部相对贫困崎岖为了招商引资开展地区之间的财政竞争,这就可能导致用于公共服务的投入减少,即包括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在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下,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应该充分考虑到各地区间实际情况的差异,包括收入和支出成本差异、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努力程度差异等因素,这样才能让中央政府的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行为产生相容的效应,激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当地教育领域的投入,避免挤出效应的产生。

一方面,要以公正、公平的原则科学地计算出各地方教育经费的缺口,根据这个缺口数额和各地区对教育投入努力程度从而确定转财政移支付金额数目。另一方面,要基于效率原则,根据各地区财力可承受的教育投入与教育实际投入情况,使各地获得差额的激励性财政移支付金额。

2、拓宽教育投资资金的融资渠道

我国政府教育投入行为之所以有缺位、越位的现象存在,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有限性造成的,即用于经济建设的投资会挤占了很大部分的教育经费,这就造成了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的现状。因此,拓宽教育经费的融资渠道势在必行。

一方面,应该发行教育公债。教育公债是债券投资人对未来教育事业投资的储备,同时也可以弥补我国教育事业资金的不足。教育公债必须是中央政府统一发行,然后按照教育发展战略向各地各级政府按比例将资金和债务一同划拨。另一方面,发行教育彩票。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150多个国家发行慈善、体育、文化、教育彩票。美国许多着名高效学府都曾受益于教育彩票筹集的资金。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发行教育彩票,另外可尝试教育股票的发行,还可加大优惠力度,增加债权人受益,鼓励社会资本的涌入。

3、加大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力度

首先,中央政府要对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划拨、使用情况进行整体的监管。其次,应该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过程中,自上而下的监督资金的运行情况与结果。再次,第三那方监管机构的力量是不能够忽视的。最后,要改变长久以来关于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中各个评价指标所占的比例,减低 GDP、基础设施建设等硬指标,加大教育投入等软指标的权重。

参考文献:

[1] 雷明全,胡武贤 . 我国教育市场失灵的表现、原因及政策选择 [J]. 当代财经,2004(5)。

[2] 廖楚晖 . 政府教育支出区域间不平衡的动态分析 [J]. 财政与税务,2004(9)。

[3] 席卫群 . 借鉴他国经验 开征我国教育税 [J]. 税务研究,2005(11)。

[4] 徐晓明 . 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研究 [D]. 湖南大学,2010.

[4] 厉以宁 . 试论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合适比例的依据[J]. 中国社会科学,1984(4)。

[5] 于长革 . 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J]. 财经研究,2006(02)。

[6] 邹俊伟、杨中全、段谋娟 . 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努力 [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0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