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导入艺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分析

导入艺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6 02:44:57
导入艺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3-01-26 02:44:57     小编:高红

课程导入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精心设计一些语言、活动,引导学生做好进入新课程的准备。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新课程的最佳状态。导入是一门艺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导入语及导入活动的设计,以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一、创新:课程的灵魂

目前,国内学者对语文课程导入的研究颇多。许多教师及学者从实践的角度对导入的作用、方法、设计等做了详细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其中,提到较多的有开门见山式、温故知新式、悬念设问式、实验导入式、故事导入式、游戏导入式等等。这些导入方式固然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以及兴趣点,大胆创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花样多变,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讲解小学低年级课文《纸》时,我最初采用以谜语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的方法,设计了一个答案是纸的谜语。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司空见惯,学生也非常聪明,所以,当谜语念到一半时,已经有学生将答案脱口而出,削弱了引导效果。此次事件后,我开始反思,这种照搬照抄、一成不变的导入方式是一定要改变的。经过一番探索,后来,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折纸游戏,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课堂上教折纸,并进行小组竞赛,看谁折得花样多。在学生的游戏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我接着顺势引导他们:纸除了写字、折纸还有什么用途呢?学生这时都已经被调动了积极性,十分积极地主动讨论纸的用途。随后一个个问题被提出,问题也由易到难,最后引入课文,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纸的特点是什么,纸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在不断的提问过程中,渐渐地将带有字的竹简、布帛等一一通过多媒体呈现,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种导入方式,包含了游戏、悬念设问等,综合利用多种导入方式,达到了良好的课程效果,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接地气:还原生活本质

小学生生活经验少,阅历不够,头脑中对各种事物认知的积累尚且不够丰富。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 需要教师多多利用身边的事物,以接地气的方式,充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如在讲课文《白杨》的时候,正巧看见校园里有几棵白杨树,于是,我就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白杨,让学生自由描述白杨的特点,并与其他的树木作比。融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学生都显得非常兴奋。他们仔细观察着树木,纷纷踊跃地回答问题。由此,在后来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于其中对白杨树的描述更能理解,对这种特征所代表的白杨精神也更能体会。课文中所涉及的很多知识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通过亲密接触大自然得到的,因此也记得更牢,理解更深刻。通过此次教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导入不是搬弄花样,不是每一篇课文都需要绚丽的导入, 有时候,简洁、明了、直观的方式反而是最好用的。课堂教学要适应教学需要,适应学生的特征,还原生活的本质。

三、多媒体:教学的巧劲儿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更偏向于感性认知,比起抽象思维,更容易接受形象性思维。因此,比起枯燥的文字,鲜艳的图片、动态的视频往往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吸引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图画、照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丰富的课堂内容以多媒体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由于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去过桂林,在我们这样的平原地区,也很少有学生能有机会见到清脆的山、清澈的水。因此,我在互联网上搜集了一些图片、视频素材, 根据课文内容重新剪辑、排序,使其更加贴近课文内容。例如,文中为了突出漓江的水的静、清、绿,以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光潋滟的西湖作比。因此,在视频展现中,我不仅搜集了桂林山水的资料,还搜集了一些表现大海的壮阔、西湖的潋滟的图片,然后和清澈碧绿的漓江作对比,让学生对漓江的水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直观的印象。并且,在音乐上,大海出现时采用了网络上海洋波涛翻涌的海浪声,在西湖出现时则采用了活泼澄澈的鸟叫,而在漓江则是优美和缓的纯音乐,丝毫不会破坏漓江画面的美感,反而衬托了其宁静除尘的美态。这一系列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推动了课堂教学的进行。学生看到视频和图片,聚精会神,也更能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体会。

恰当的导入是揭开课堂奥秘的钥匙。但同时,教师更要明白,导入不是目的,而是途径,是手段。在教学中,导入的目的是抓住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导入并不拘于固定的模式,其设计是千变万化的。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创新, 注重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合适的方式就是最好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