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06-28 10:03:10
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时间:2016-06-28 10:03:10     小编:樊长在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应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提问的策略, 只是将之当做一个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工具, 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 对于提问如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现在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提问策略也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各种技能和素养。 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执行者, 我们教师要实施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就要讲究提问的策略。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小学语文教师提问的现状不容乐观。

1.提问随意,易犯形式主义。 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教师备课的时候并没有关注提问,所以提问就会随意, 有时候一节课会提问十几个问题。 无论问题值不值得,对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有没有启发性,教师都是随口就问,致使课堂变成了满堂问。 提问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却没有达到应有的作用,课堂效率反而受到了影响。

2.越多越好,越杂越好。提问是一门艺术,恰当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维, 对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是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不能够过多提问,或者问题涉及知识太杂。 教师在课前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

3.教师问 ,学生答 ,形式单一 。 传统教学中,提问的形式都是教师提出问题,点名学生回答,自然而然就会被人们理解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这样一来就将提问的意义片面化了。 事实上,提问应该是双向的。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也有提问的权利,学生也应该向教师提出问题, 双向提问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问题启发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教学中,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果问题本身就没有启发性,得不到学生的积极相应,学生参与度不高, 那么提问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而且会混淆视听。 因此,教师在课前需要精心设计,然后在教学中相机而动。 而且,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从而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上述现象不难得出,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提问艺术的运用上仍然只强调知识的传授,不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更未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挖掘, 以及学生情感和其他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笔者认为提问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问题要精心设置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置问题, 要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浅显的,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不提, 这样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学生都能流利作答, 但实际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的作用。 而难度过大的问题也不应该提,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常常会沉默, 因为找不到线索, 而不知道该如何解答,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教师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 最近发展层设置, 而且要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充分享受解决问题的愉悦。 例如,在教学《李时珍》,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文中一个主要的词语完善,设置问题,让学生查看完善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李时珍要想编写一部完善的医药著作, 他是怎么做到的,《本草纲目》是一本完善的著作吗? 这样,以完善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完善这个词有了准确的理解, 而且对课文的线索也有清晰的把握。

二、提问要设置情境

在对学生探究欲望激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来进行。 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来让学生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互动,使所提出的问题既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又能通过交流来把学习的情况反馈给教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能让学生通过思考来对知识获得更深的理解,但是要体现学生作为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增加他们对知识探究语文的同时,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让他们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中来完成课文重难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在语文学习中的自学能力。

三、提问要有灵活性

教师提问时面对的是一个个灵活的个体,在课堂上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因此,教师提问要把握好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灵活提问,而且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不能提问后立即要求学生作答,蜻蜓点水一样,这样学生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难以对问题形成印象,对问题的理解也不会透彻。 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理解完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分层,有的学生把第二句划到了飞机遇险,情况严重这一层里。 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对学生的意见表态,而是给予提示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每一个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探索思维状态。当然, 这仅仅是浅层次的, 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引导,及时调控课堂节奏, 真正使学生在教师灵活自如的点拨下活起来。

四、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 ,既不能过多地干预 ,又要适时地介入 ,还要能及时地走出, 还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当问题难度大,学生一筹莫展而陷入僵局时,教师要个别地给予点拨、诱导,促其茅塞顿开、灵感突现;当学生学习浅尝辄止未能深入或出现明显破绽时,教师要给予提示、纠正,以养成好的思维品质、学习习惯,及勇于克服困难的学习意志。

综上所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心中有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而要坚决反对为图课堂热闹一问到底的形式主义的所谓启发式。 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独立思考、自能读书的能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