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幼儿园数学教学小学化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分析

幼儿园数学教学小学化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6 00:12:08
幼儿园数学教学小学化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分析
时间:2023-06-26 00:12:08     小编:郝万君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都普遍重视的问题。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笔者对四川省绵阳市20多所公办和私立幼儿园数学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访谈以及对5名大班幼儿家庭数学教学状况的跟踪调查,发现幼儿园和家庭数学教学都存在一个的误区: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从内容到形式过早小学化,教师和家长数学教学的理念也趋于小学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小学化在可以让幼儿在升入小学的初始阶段有较好的学习成绩,但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是形式小学化,脱离游戏环境的学习和简单机械的练习,被动接受知识,会让幼儿失去探索知识的乐趣;二是内容小学化,过早学习数学知识会加重幼儿学习负担,让学习变得更沉重,理解知识更困难;三是幼儿在学习中遭遇过多过大的挫折,会打击幼儿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1.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家长的教育理念不科学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年轻的父母们基本上都是没有教育幼儿经验的新手,对于孩子在不同年龄的特征不甚了解,大部分家长只能在与同龄或稍大些幼儿的对比中获取经验。这些经验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往往跟不上新的教育理念,以为能加减甚至乘除就表明孩子学习好,忘了拔苗助长的害处。

(二)小一入学考试制度

中国的学校在每个阶段的入学都有门槛,绵阳地区很多小学也是非考不能入,成绩成为了能否顺利进入小学就读的标尺。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对择校问题进行整顿,但效果不太理想。目前,大多私立小学校在小学一年级设立了入学考试制度,而考试内容往往是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数学知识,为了应对小学入学考试,家长们过早要求幼儿掌握小学数学知识,无法顾及幼儿年龄特征和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幼儿园为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往往在大班就提前进行小学数学教育。

(三)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中国的小学与幼儿教育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幼儿园老师可能对小学教育还有一些印象,但谈不上熟悉。我们都明白,幼儿园毕业后进入小学,孩子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很多幼儿园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主动向小学靠拢。在大班上学期,许多幼儿园就急剧减少了活动课,要求幼儿像小学一样一节课40分钟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听课,但是这种模式显然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而许多小学老师对幼儿园孩子的学习生活就更缺乏了解,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行为习惯等等更是仅凭猜测,对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缺乏科学的认识,使许多孩子不能很好地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活,一年级的前几周通常会花大量时间用于帮助学生在教室坐得住,而忽视了孩子在这个年龄的好动天性。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小学化的改进策略

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仅仅是幼儿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及整个社会都必须关注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料,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何才能走出目前幼儿数学教学小学化的误区,从而让幼儿更健康地发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家园沟通协作

1.加强家长培训。新的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同时也能引导家长在生活中科学地教育孩子。作为最易接触新教育的幼儿园,为更好与家长配合教育好孩子,有必要分阶段开设家长培训课,把新的教育理念带给家长。加强家长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的了解和学习,以便理解自己孩子的言行习惯,并能在学习中做出科学的引导。

2.加强家园联系。相比较而言,幼儿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更多,而且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更生动、更具体。为了更好地教育幼儿,家园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应该把每个阶段的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及时通报家长,方便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家长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中。这种学习就更多的是将数学应用与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比如,在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后,通知家长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周末家长带孩子去游乐场就能复习巩固这些内容,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具体更生动。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粗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二)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活动选择: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的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应该根据《纲要》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1.纵向深度小步迈进,让数学学习富有挑战性。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虽然在年龄上接近于小学生,但还不具备具体运算思维能力。大班教师设定数学教学内容时,如果一直在原地踏步,让孩子反复复习旧知识,虽然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但过多也会有枯燥感;如果涉及太超前的小学数学内容,比如二十以内数的加减就不符合幼儿生理发展特征,会扼杀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准备大班数学活动内容时,不能超过幼儿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应该比现有认识水平稍微高一点。既有具有挑战性的新内容,又不会让幼儿因太难而失掉信心。

2.横向丰富教学内容,与其它领域相互渗透。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是由生活抽象而来,但数学又服务于生活,这样学习数学的价值才能有所体现。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实对幼儿而言更是科学的一部分,它和其它学科是应该融为一体。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把生活中其他知识贯穿在数学教学中,能使数学的学习丰富有趣,让单一的数学课堂多元化,去掉枯燥感。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入生活化内容,让孩子尝试以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得到个性发展。相同年龄的幼儿因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也具有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性,加上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幼儿天赋的显现更为明显。所以在数学内容及目标的制定上必须有层次性,在同一个内容上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得到学习的满足,在具体数学活动中老师更多的是因材施教,针对幼儿不同程度的困难给予不同的指导。以期每个幼儿都能在自身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增加趣味性

斯宾塞提出:孩子喜欢学某种知识,就意味着他的心智己经能够吸收它;反过来,孩子讨仄接受某种知识,就证明那种知识提出来过早或方法不恰当大班的幼儿基于年龄特征,教学模式还是应该以活动为主。过早学习小学数学知识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枯燥的数学教育活动也为幼儿所不喜。把理应是幼儿数学学习活动课完全变成了课堂教学,由主动探索变成了半被动或完全灌输式的传统小学教学模式。把活跃欢快的数学活动变成严肃的课堂,会从形式上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设计有趣的教学情景,寓数学教育于游戏,就能提升数学教育活动的趣味性。

(四)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

中国的教育阶段性划分很明确,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分属两段,但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差别不大,年龄特征相似,因此,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方面应该有相当的一致性和延续性,在数学教学也应该保持连续性。但目前的情况往往是:幼儿园努力向小学靠拢,幼儿园和小学的数学教学都缺乏趣味性,都变成了数学知识的被动获取,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上,国外的一些教学理念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法国师资培训将幼教与小学师资一起培养,并可资格互换等,国家的教育目标得以在一个连续的、从幼儿园开始的一致一贯的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

当然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目前我们可能还无法做到统一培养幼儿小学师资。但是教育部门可以发挥其职能:考虑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沟通。比如小学低年级老师分批到幼儿园进行观摩与学习,更好掌握幼儿学习特点和行为习惯心理特征等;幼儿园老师也可以到小学与低年级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小学老师的困扰,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幼小衔接方案,让幼儿平稳过渡到小学学习中。

要尽快走出幼儿园数学教学小学化这个误区,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更需要职能部门的有力监督。让幼儿快乐的学习数学,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