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简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困境及有效模式研究

简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困境及有效模式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8 00:57:13
简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困境及有效模式研究
时间:2023-02-18 00:57:13     小编:

"

论文摘要:根据笔者所调研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特点为研究切入点,为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及针对性,研究提出应以隐形教育和社会实践为主、解决实际问题和加强学习环境建设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隐形教育

当代大学的基本职能是培养符合社会潮流的人才。《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思想路线和教育核心、教育重点、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成为各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西方主流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充斥着校园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因此,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简单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代大学生。寻找一种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特点的思想教育模式已成为现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结构性差异中,代际关系是除种族、阶级、阶层和性别之外的又一个重要的关系类型。在社会学领域,学者Kar.Mannheim提出了代(generation)的概念,指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生并形成共有的世界经验、信念组织、目标系统和生活方式的所有个体。他指出,不同时代的人,由于历史经验和发展途径不同,人格特征也会有所不同;而同一时代的人的人格都会受到发生在这一时代的重要社会、历史事件的影响,特别在大学生成人早期即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根据上述理论,新时期“大学生”是个跨时代的群体,他们在丰富的物质和发达的信息环境中成长,普遍具有明显的个人主体倾向,独立意识强烈,有较高的自我预期。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生活方式以及所面对的现实问题,都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享受着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也被西方主流文化所侵蚀。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不同的思想及行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困境

1.政治观念

政治观念是社会政治生活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是衡量新时期大学生能否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关键指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步伐,我们目前已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格局。在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必然产生许多困惑,部分学生甚至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产生动摇。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特色道路有正确的认识,有77.4%的学生认为“在当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75.4%的学生认为“推进改革开放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然,调查也显示,对上述选项,约有2/5的学生表示“不同意”或“说不清”,这反映了他们作为“时代进步青年”对基本政治问题认识的模糊、迷茫、疑惑甚至错位。

2.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具有积极向上、进取务实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注重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双重实现,努力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国家民族的发展之中。78.6%的学生认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89.3%的学生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73.2%的学生认为“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72.9%的学生认为“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62%的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高达96.9%的学生认为“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91%的学生不认同“金钱高于人格”的说法,74.9%的大学生相信爱情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但是,当前学生价值观多样性与异质性特征比较突出,部分研究生价值取向模糊,奉献观念淡化,功利思想严重,知行难以统一,有的甚至违背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3.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与认识

在开展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时,结果显示,45.3%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是积极接受并理解教师教授的知识,43.2%的学生认为被动接受并只是强记。74.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一定的重要性,86.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对自身的帮助和教育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新时期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还是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如何引导、发挥学生自身的热爱、兴趣,以及对学生的成长发挥巨大作用方面,需要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培养祖国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从当今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与行为选择、人生价值观与行为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现状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主流意识、人生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和认识等方面还是认可和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价值取向模糊,奉献观念淡薄、功利思想严重、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较缺乏、政治意识淡薄、政治信仰迷茫等问题。"

二、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模式的若干建议

1.将说教式教育与隐形渗透的教育方式相结合

我国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地对新时期大学生起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的手段单一。我国高校设有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但课程教材数十年不变,很难做到与时俱进,没能很好地了解掌握新时期学生群体的特征,并且在教育方式上主要都是直接生硬的说教填鸭式教育,一般都是百人课堂,大班讲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借鉴西方国家诸多高校采用的“隐形教育”。隐形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学生的课堂之外通过实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隐形教育可以在注重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与填鸭式说教教育方式结合,挖掘一切可用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只有这样才能不受课时和教室的限制,避免直接生硬的说教方式和因此而带来的大学生逆反心理;同时,也可以避免隐形渗透教育方法的局限性,譬如无法完成系统的理论教育、对教育过程和教育对象难以进行准确评估等。因此,我们应该巧妙地融合两者,取长补短,这样既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及时有效地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管和评估,也有利于大学生个体发展需求。

2.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活动是素质要求的重要部分,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孵化器和推动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互依托的教学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互渗透,社会实践的教育经验帮助高校科学地构建思想政治教学框架并合理影响学校素质教育的路径,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社会实践模式的创新和选择提供依据,以推进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深入。国外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十分重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运用更多的社会力量,这些社会力量对学生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统一能够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价值观较为模糊,无法理解社会主流价值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社会力量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充分地接触社会主流价值观,并逐步融入社会主流价值观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学校、家庭等教育环节的贯通。

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健全有关制度,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做到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化、日常化。让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树立尊重他人、为他人服务、与他人合作的协作态度,使社会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3.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大学生发展规律研究不足、对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成长成才与物质精神需要重视不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把握不准等问题。如何把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脉搏,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法。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思想道德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作为指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排除心理障碍的必要手段,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要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二是要突出重点,妥善解决好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对家庭困难学生、有严重生理和心理疾病的学生的特殊群体给予更多地关注和关爱,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以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高等学校要积极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问题,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解决大学生最切身的利益关切。总之,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用看得见、模得着的实际成效,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4.注重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建设

所谓思想政治环境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社会环境建设,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诸种条件。另一个就是学校环境建设,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学校内部客观条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我们必须重视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净化。

首先,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它作为学校中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行为规范的制约作用和个性、心理品质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要创建优良的校园环境,将反映学校传统的校园建筑、名人塑像、纪念碑石及校徽、校训等作为学校教育手段,净化和熏陶学生的心灵;通过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建设专门的咨询辅导机构,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严格制定校规校纪,加强以校风、学风及校歌、校训为内容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

其次,社会是个大学校,如果社会的道德环境恶劣,正如古语“染与苍则苍,染与黄则黄”,再好学校的学生也会在社会的染缸中染上杂色。因此,在新闻出版、文艺、网络等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及国庆节、重阳节等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感、热爱之情及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转型开创了新的竞争方式和信息传播的方式,各种异质的文化思想和思想价值观念等通过现代的传播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互相激荡,给大学生思想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学界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角度不断拓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产生了一批有分量的学术成果,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深入研究转型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找出新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