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对学生体育运动负荷的认识与实践

论对学生体育运动负荷的认识与实践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3:02:45
论对学生体育运动负荷的认识与实践
时间:2013-12-18 13:02:45     小编:

"

论文关键词:体育新课程;合理运动负荷;要求;实施

论文摘要: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降,与体育教学实践中追求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重视运动负荷有关。因此,必须树立合理运动负荷的思想,正确 认识和安排教学中学生的合理运动负荷并遵循一定的要求,做好课前合理运动负荷的 设计并在教 学过程中及时调控运动负荷,将学生的合理运动负荷落到实处,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认为,应当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 教学 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只要学生在课堂上玩得快乐,就是成功的体育课, 而不必重视运动负荷。近几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有关专业书籍和期刊中,也 很少提到“运动负荷”。那么,体育新课程是不是已不再需要运动负荷?答案显 然是否 定的。下面,笔者依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体育新课程运动 负荷的再认识。

一、必须树立合理运动负荷的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体育学科性质是这样阐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 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 程中“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体育学科和体育课的特点,说明了体育课是以学习运动技术和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和主要形态的课程,说明了体育课要有适宜的 运动负荷和必要的练习密度,也说明了体育课是“具有健身、锻炼程序和效果”的课 程。 2006年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甚至征兵体检合格 率逐年下降。这一状况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对此专门做出 重要批示,强调了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20 06年末,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 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其后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 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为 落实国家关于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要求,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体育课程与教学中 树立合理的运动负荷思想显得特别重要。

二、正确认识体育课合理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过程中,人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简单说,即机体的用力程度和紧张 程度,机体越用力,越紧张,负荷也就越大。衡量负荷的大小一般用两种数据:一种为物理 数据,例如运动时具体负荷重量、速度和距离等;一种为生理数据,例如运动时的心率、心 血输出量、肺活量、肺通气量、最大耗氧量和血乳酸含量等。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影响运动量的主要因素是练习的次数、总时间和总重量等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 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体育课运动负荷所依据的测定数据主要是全课平均心率和全课练习密度及心率曲线图 。全课平均心率和全课练习密度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强度,因而成为测 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两个重要指标。 新课标要求全课练习密度要达到30%,这也有其合理性。这是与体育与健康 课程中“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要求相一致的。对以下两种情况应根据实际需要另行 确定指标:部分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主的体育课,其练习密度不能达到30%;速度型和力量型 爆发力 的练习,如跳远、跳高、投掷、引体向上,其肌肉牵张强度大,练习时间短,其练习密度也 不能达到30%。

常态心率曲线图从正常心率开始,逐步升高,达到一定高度并持续一段时间,再逐渐下 降。这是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同时也反映了体育课三个阶段的合理性。心率曲线图还有双 峰型、前高后低型和前低后高型等模式。 "

三、合理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

1.合理运动负荷要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

学生运动负荷过大,容易造成身体疲劳,甚至引起伤害事故,使学生感到厌烦和畏惧,并使 欲望 受到压抑;运动负荷偏小,则达不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学生也很难在运动中体验 到运动的内在魅力及练习过程中的快乐。教师要根据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 依 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确定运动负荷。对此,要着眼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合理运动负荷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学生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体育课的 教学中,要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采用脉搏测量、询问和观察等 方法测量运动负荷,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准确地了解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的大小 ,以便适时调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以增强自己在教学过 程中对运动负荷的调控能力,尽可能使每节课的运动负荷趋于合理。

3.合理的运动负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可选取一部分 中等体育运动能力的学生为基准,对全班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 体现出 差异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要对不同的主体 进行具体测量,并适时调整,从而做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合理的运动负 荷。

4.合理的运动负荷应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适宜的运动负荷,在有效地增强体质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并在运动中 体验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价值感。教师在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时,应有意识地通 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从运 动 中体验到动作的内在魅力和练习过程中的愉悦心境,促进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促 使学生自觉和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四、合理运动负荷的实施

1.授课前合理设计运动负荷

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合理的运动负荷,必须综合考虑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由于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不同的运动负荷,因此,只有运动负荷符合运动项目的特点,才能 获得良好的 教学效果。跳高、跳远属速度型爆发力项目,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最快速度和最大强度完成 特定练习,因此,在备课中要安排较大的运动强度和一定的运动量。不同的教材内容对 学生的身体发展有不同的作用。武术和短跑两种教材内容,一个 是为了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素质,一个是为了发展速度素质。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合理搭配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的教材内容。例如,将强度较大的 跑和跳跃与强度较小的投掷、韵律操和舞蹈等内容组合。教师还应做到对每位学生心中有数,根据学生性别、体质状况、运动能力等方面合理 分组,安排相应的运动负荷。要兼顾教材和学生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2.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控运动负荷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脉搏测量、询问和观察等了解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并适时调 控,才能真正将合理的运动负荷落到实处。根据学生当时所承受的负荷,教师可以通过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或强度要求、延长或缩 短练习时间或间歇时间、变换练习内容或组织形式等,将其负荷调整至合理的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体育新课程必须坚持合理的运动负荷。在当前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情况下, 坚持合理的运动负荷更有其现实意义。只有正确认识新课程中的运动负荷,并在实际操作 中将其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才能将体育课程改 革继续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2]牟先涛.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解决运动负荷的思考[J].体育教学,20 07

(2).

[3]顾渊彦.体育课运动负荷测定有待完善[J].体育教学,2007

(2).

〔责任编辑:许 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